表示清明节的诗句
1、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2、清明到来,独在异乡的星空下,久远的深情如潮而至,点点,都是故乡的回忆,滴滴,都是思念亲人的泪水。路远,双脚踏不上归乡的路途,一颗心却早已飞到父母双亲坟头的旁边,多想在父母的身旁哭诉多年的悲伤。 (表示清明节的诗句)。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
4、提起清明节气,自自然然会出口吟诵起杜牧那首妇孺皆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
5、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6、清明(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7、就算有长长久久的显赫的家世,荣华富贵的生活,到最后,还是落得个馒头似的土丘。
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9、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10、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
11、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12、湖寺清明夜遣怀(唐)李群玉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13、原文: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4、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15、上班生活极其琐碎,为了生计吃苦受累。身心憔悴无处流泪,赚钱不多还没地位。鞍前马后终日疲惫,趁着假日休息陶醉:清明要放假了,祝同志们吃好玩好!
16、猩红的色泽,还是个花苞,但是,词人想象着它开花的样子,定然是美丽出凡尘。
17、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北宋《元日》
19、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20、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22、鞭爆声声入心扉,撕裂生魂。何绝来时路?渺渺见归程。
23、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24、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25、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干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27、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28、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9、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
3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31、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32、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3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苏堤清明》
34、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赏析: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
35、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36、清明·满城风絮一层纱(佚名)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37、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
38、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39、清明时节人心酸,祭祖扫墓泪满面。天地同哀雨不断,聊表心意烧纸钱。先辈英灵虽不见,遥思当年情难堪。只愿人间天上情不变,安康幸福永无边!
40、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1、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42、(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
43、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44、是你们的脚印为我们踏出了道路,是你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幸福,是你们的信念壮大了我们的民族。
45、《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46、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47、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48、又是一年清明时节,离开母亲已经19年了,在19年里,不知道用多少滴眼泪对母亲的怀念、思念、想念之情。有时不得不去相信命运,有时不得不相信宿命,有时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这就是事实和现实!
49、古时,人们往往将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就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作“民族扫墓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08年,才将清明节正式立为法定节假日。
50、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出自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1、鹃声凄切蛙声凄厉,清明时节,雨纷纷泪也纷纷。
52、由于清明是一个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古代民间有植树、戴柳、放风筝、打秋千、蹴鞠(踢球)、斗鸡等多种有趣的民俗活动。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就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
53、重阳节九月九月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除夕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54、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55、寒食(宋)张镃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56、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57、《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58、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清明节里,走在给父亲上坟的路上,顿时心里有一种刺痛的哀伤,记忆中那场飞来的横祸让父亲还没来得及说上一句话就撒手人寰,留给我们的是阴阳两隔的残酷现实和亲人们碎了一地的.心伤。
59、唐代大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成为描写清明节的千古传唱。
60、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宋)吴文英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61、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62、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63、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64、同时代的另一个诗人王禹偁在《清明》中曰
65、可以想象,在杏花村,在酒中,诗人的心情得到了治愈。
66、又是一年清明时,虽然无法送给你太多的礼物和关怀,但我的思念和祝福就像这短信一样的真诚,祝福你,朋友,祝福你,清明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