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名句(文案精选38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02 08:57:52 浏览59

老子的名言名句

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 《道德经》

3、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

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www.lzcn)

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 《道德经》(老子的名言名句)。

9、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1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 《道德经》(老子的名言名句)。

11、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反而障碍和束缚也越来越多,佛家叫“所知障”,学到的是知识,障碍的却是你的智慧;修行大道则相反,是越修欲望和毛病就越少。修道最后,什么欲望和毛病都没有,智慧也就自然生起,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

12、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4、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5、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7、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2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 《道德经》

2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2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 《道德经》

2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3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31、“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老子

3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德经》

3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4、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35、“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3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