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
1、大家会说“这样蛮干,身体会垮”。说得没错,“要用百米赛跑的速度,一口气跑完42195公里马拉松全程,当然不可能。但新手迟发又慢跑,就毫无胜算。我们至少得尽力急起直追”。
2、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同时,这些思想对企业管理者也有借鉴意义。这是他不可动摇的“信念”,也是他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工作哲学”。
3、第拼命工作可以磨练灵魂。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
4、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半,那你有没有实现目标计划的50%?如果没实现的话怎么办?
5、经营者没有勇气,胆小怕事,临阵退却,那模样立即会在员工中传开。员工看到经营者那副可怜相,会立即失去对他的信任。经营者不争气的窝囊相,会在企业内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经营者缺乏勇气,员工就会上行下效,不以卑怯为耻,紧要关头,妥协退让,丧失立场。
6、所谓时间上明确,即不仅设定年度目标,而且要设定月度目标。月度目标明确了,每个人就能看出自己每一天的目标。员工们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设定明确的目标。
7、你要用对方听得懂、能够理解的语言去和对方沟通。
8、“经营十二条”属于稻盛哲学范畴,是稻盛先生对其切身体悟的经营原理原则的归纳。《周末的打开方式》陆续推介《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系列微课,期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9、“经营十二条”是稻盛和夫先生对自己的经营实践进行深入思考的产物,也是稻盛先生创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动纲领。它揭示了企业经营的规律,遵照它,经营就能成功;违背它,经营难免失败。
10、要懂得在工作的间歇以及在日常的闲暇时间中寻找热情、寻找喜悦。
11、“京瓷”创业之初,既无足够的资金和设备,又无经营的经验和实绩,唯—的资本,只有无尽藏的努力,真可谓夜以继日,昼夜不分,努力工作,达于极限每天忙得连何时回家,何时睡觉,都不知道。不久大家就筋疲力尽,“照这样拼命,身体能吃得消吗?”员工中传出这样的声音。我的生活也毫无规律,睡眠极少,不能按时吃饭。有时想,长此以往,恐怕真的难以为继。我召集干部开会,这样说:“我虽不太懂企业经营是怎么回事,但可比作马拉松,是长距离、长时间竞赛。我们是初次参赛的非专业团队,而且起步已迟。包括大企业在内的先头团队已跑完了全程的―半。反正是无经验、无技术的新手,出发又晚,不如一上场就全力疾驰。”
12、日复一日,着着实实达成每一天的目标,至关重要。重要的是目标是不是明确。(稻盛和夫经营十二条)。
13、了稻盛经营哲学的核心。创办DDI为的就是向国民提供更为廉价的通讯费用,创办“盛和塾”为的是培养年轻一代经营者。“善有善报”,在这种朴素的佛学思想中,稻盛其实潜在地完成了他的投资,正是由于17亿日元的无偿奉献,换得了公司员工的忠诚度;正是由于在DDI创立之初的种种让步,换得了索尼、三菱公司对他的回报,从而使得后来的DDI一帆风顺。正如稻盛一直所说的,“利他主义”是一门大智慧,“老是想着‘我’,就会把自己封闭在窄小的世界里。相反,如果脱离了‘自我’,世界观、宇宙观都会自然地发生变化。我感到摆脱自我,实际上能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拘泥于自我,结果就会看不到世界的真实面貌。”
14、盯住这个目标,通过不间断的顽强的努力,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直到在将来某个时点达成既定的高目标。
15、估计那位会计当时吃了一惊。从那时起,我就把“销售最大,经费最小”当作经营的大原则。这虽然是一条非常单纯的原则,但只要忠实贯彻这一原则,京瓷就可以成为高收益的优秀企业。
16、《经营十二条》内容简介:缔造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010成功拯救日航的全球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全力奉献提高经营者思想和精神、成功提升事业的经营之道。"经营十二条"超越国境、超越民族、超越语言差别,是人生成功的铁则,是经营者的生存智慧。
17、清洁工作似乎是很简单的杂差,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但是,不要天天机械地重复单调的作业,今天这样试试,明天那样试试,后天再别样试试,不断考虑清扫方法,不断提高清扫效率,365天孜孜不倦,每天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进。结果即使看来简单的工作,也会产生很有价值的创新。
18、稻盛和夫没有杰出的能力。正因为如此,稻盛和夫必须具备超出常人的热情,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同时,掌握比常人更优秀的“思维方式”,也就是优秀的哲学、卓越的思想、高尚的人生观、正确的判断标准。
19、有关创造性的话题,我经常讲一个“将来进行时”的观点,不是以现有的能力决定将来能做什么,而是现在就决定一个似乎无法达成的高目标,并决定在将来某个时点达成它。
20、行动的目标包括: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的分目标、还有组织的小目标等。
21、当然重要的不是手腕,无论如何必须达成目标,经营者想尽各种办法,借用一切机会,直率地将自己的意见传递给员工。
22、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23、某日,在酒店小酌,忽然听到邻桌陌生人说话,所言极像我思考的新事业的专门人才。于是我立即起身请教:“对不起,听您刚才的话……”不知不觉就攀谈起来,热络起来,再后,此君便进了本公司,新事业以此为契机启动并一举展开。这类事我经历过多次。
24、希望在座各位经营者理解:只要1年365日,不间断做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诸位的公司定能成为自己想象不到的伟大企业,诸位的人生也会更充实、更美好。
25、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26、我们的意识有两种,一种叫前意识(佛洛依德把人格分成三部份: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清楚的主观经验,只占了思维的一小部份,而很大一部份是潜意识,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是前意识。),还有一种是隐藏在前意识下面、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潜意识。实际上我们的行动是受潜意识支配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27、不论是在开创事业时,还是在挑战新的工作时,我首先会思考:这是不是对世人有利?是不是利他的行为?凡是能够确信是基于利他、发自“善意的动机”的事业,最后无一例外,都能获得好的结果。
28、为什么要办这个企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如果没有崇高意义的话,人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企业经营应有真正目的,既不是圆一个做高端陶瓷技术的梦想,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富,而是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未来负责。设立具体目标:所设目标随时与员工共有 不仅设定年度目标,而且要设定月度目标,月度目标明确了,每个人就能看出每一天的目标,员工们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务。但我并不主张设立长期的经营目标。
29、比如企业今年的年销售额是1亿日元,明年要达到2亿日元。用具体的数字明确地表述目标。不光是销售额,包括利润,都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并用数字具体的表示。而且这种目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必须明确。
30、“开动脑筋、千方百计,运用单位时间核算效益制度,构建高收益体质,做到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无须强求,量入为出,利润随之而来。”
31、仅仅是“尽了自己的努力”这样的程度,公司不可能发展。在“血雨腥风”般残酷而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获胜,获得成长发展,就必须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32、在结束“经营十二条”之际,我想引用《易经》中的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3、稻盛和夫立马向松下保证两个月以后可以做出来,两个月后真的就做出来了。
34、在稻盛和夫的哲学中,有“作为人,何为正确?正确的事物要正确地贯彻”这个条目。企业经营中,往往会有不体面的事件或者丑闻发生。人员多了,其中难免会有思想错误的人,因一时冲动而使坏的人。为了不让这些人走向错误的道路,企业需要有规范,这就是哲学。在企业内确立这样的规范,成为人们的共识,就能防患于未然。
35、有关创造性的话题,我经常讲一个“将来进行时”的观点,不是以现有的能力决定将来能做什么,而现在就决定一个似乎无法达成的高目标,并决定在将来某个时点达成它。盯住这个目标,通过不间断的顽强的努力,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直到在将来某个时点达成既定的高目标。
36、(文化印记|镜头中的首钢历史与首钢精神)之三
37、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注:出自《大学》第7章,主旨:意诚、慎独、勿自欺)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分之想,没有时间考虑多余的东西了。
38、但自上而下的高目标,需要自下而上的响应。这就是“要把经营者的意志变为员工的意志”。
39、做到这点不难,比如事前先讲一番激励话:“咱们公司前景光明,虽然现在规模还小,但将来的巨大发展,大家可以期待。”然后开宴会,一起干杯后就开口:“今年我想把营业额翻一翻。”
40、经营取决于坚强意志:经营需要洞穿岩石般的坚强意志 经营者的意志要成为员工的意志。我认为一定要设置高目标,然后向高目标发起挑战。燃烧的斗魂:经营需要强烈的斗争心,其程度不亚于任何格斗 经营者如果缺少斗魂,不能为保护员工而发挥昂扬的斗志,将必败无疑。所谓斗魂不是粗野,并不是暴力,而是母亲保卫孩子时的不顾一切的勇气。
41、稻盛先生说,经营成败取决于经营者的行动。如果经营者认真学习、果断落实十二条,经营者就会变得判若两人。经营者变,公司的干部就跟着变,公司的员工再跟着变。这样只要一年,你的公司就会变成一个高收益、快增长的、了不起的优秀企业。
42、“京瓷”为什么如此富有独创性,许多日本的经营者把原因归结到“京瓷”的技术开发力上。对照自己,他们会说,“我们公司缺乏那样的技术,无法发展也是不得已的事。”
43、该书主要是真切、深刻地揭示了工作的意义,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性和从容笑对人生,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读者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读者点燃了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