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长期坚持做一件事的成语(文案精选72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7-31 08:49:02 浏览59

表达长期坚持做一件事的成语

1、(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事情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2、(不情之请)指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是不合情理的要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客套语,用作谦词。常被用错对象,用于他人。

3、孜孜:也作“孳孳”,勤勉,坚持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

4、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5、“妈妈,你看我是不是自己就能把衣服穿好了呀?”

6、到处都能见到。形容事物很普通或现象很常见。

7、(漠不关心)漠,冷漠。不热情。形容对人或事物态度冷淡,一点也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要说成“对……漠不关心”,后面不能带宾语。

8、现在因为工作调动,自己手上的事情每天都非常多,回家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9、指不用表述就能知道这个动作、语句、文章的意思,浅显易懂。

10、(不容分说)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11、疑:不能确定是否真实,不能有肯定的意见,不信,或因不信而猜度、怀疑;窦:孔,洞,点;疑窦:可疑之点是指有许许多多疑点产生,十分怀疑而产生不信任。

1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和学习工具,如果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会大受影响。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学前基础并不扎实(毫无指责之意,毕竟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这个意识),一入小学面对众多学科,不少生字,各科作业,各项活动,就会应不暇接,手足无措。

13、(解析)A“恬淡”指不追求名利;B这里的“矜持”是拘谨、拘束的意思;D“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C“一挥而就”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选C。

14、例如,强调坚持不懈和坚苦工作的重要性,将帮助孩子避免染上懒惰的毛病。

15、泾渭分明 比喻界线清楚。误用: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一提到这个问题,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泾渭分明。

16、副:符合,彼此相称;其: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实:实际。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8、 (示例):学习要锲而不舍,~,就能取得好成绩。

19、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20、● 九是大声读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数学的解题如果有了大声读,效果一定更好,需要广泛深入思考、记忆的学科如果运用了大声读,学习效率一定会很高。

21、子虚:不真实的事;乌有:没有。指假设的,并不存在的事情或人。亦作“乌有子虚”“乌有先生”“凭虚公子”“乌有翁”。

22、(格格不入)有抵触,不投合。常被误解为互不相同,不能结合,不一定抵触。

23、(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

24、漫:随便,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比喻自己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5、(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26、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

27、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消除、修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28、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29、也就说,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花一个小时,给孩子建立一个温柔的、规律的睡眠仪式尤为重要。

30、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31、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捧着玉说:“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32、易:改变。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33、二:持之以恒(chízhīyǐhéng) 

34、语文的学习秘诀在于积累,不是短期之功。同时,语文的知识点多,包含大量的生字、词语、句子、文章,有时候感觉真没有那么多时间投入,究竟怎么才能少花时间,效果还好呢?

35、  磨杵成针: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36、从长计议 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误用:筹建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了长江二桥通航标准。(句中可用“从长远考虑”)。

37、C.三戒张冠李戴。如: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技压群芳”中的“芳”是敬辞,指人时专指女性,可见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艺超过同性其他人,可改为“力挫群雄”。)

38、(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39、C、丧失阅读的习惯,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40、(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41、今:现在;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2、H.八戒使用超前。如,庞涓笑道:“齐兵被我追得仓皇而逃,草木皆兵了!”(“草木皆兵”出自《东晋 谢安传》,后人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为对方的声势所吓倒而疑神疑鬼产生错觉。而庞涓是战国时的将领,当然不会说出这个成语。)

43、这个时刻的喃喃私语,会比平时的沟通更有效率。

44、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45、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46、从前,有个人在路上边走边吃梨。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医生。医生对他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却会伤脾。”那人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枣,问道:“那么吃枣呢?”医生说:“枣补脾,可是会伤害牙齿。”那人说:“我有办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说完,他把枣一口吞了下去。

47、(提示)比喻费力小,收效大。与“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48、持:坚持,面对;之:代词,泛指某件事情或某事物;以:用来;恒:指恒心。面对任何事情恒心对待,长久坚持下去。

49、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50、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51、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52、(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53、刻:片刻;容:容许;不:不允许;缓:延缓,耽搁。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54、1琴瑟失调 比喻夫妇不和。误用: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55、方:正在;兴:起始,兴起;艾:停止,完结。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56、古时候,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带琴出游,只见远山如画,河流清澈,一头牛正在河边吃草。这美丽的景色让他兴致大发,就对着牛弹起琴来。尽管琴声动人,可是那头牛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他很生气。这时,有个过路人对他说,不是琴弹得不好,是牛听不懂啊。

5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58、● 八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59、我有些开心,原来这个小家伙已经可以在幼儿园自己穿衣服了。

60、(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1、她会在睡前和妈妈交换秘密,比如自己收到了谁的礼物,又或者是在放学路上看到的彩虹。

62、妈妈下班回来,看到你把故事书都放到了书柜里,真是很棒呀。

63、从前,有个卖柑桔的人,他处理过的柑桔放置时间久,外表非常漂亮,可是里面却干得像一团烂棉花。于是有人指责他这样骗人太不应该了。卖柑桔的人笑着回答说:“世上的骗子多的是,那些掌握军权的武将、神气活现的文臣,难道都是为国为民的人物吗?他们又何尝不是外表华丽、内质败坏呢?人们对这样的现实视而不见,为什么非要挑剔我的柑桔呢?”

64、草地上有一群鸡。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最优秀的。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65、(不落窠臼)窠臼(kējiù),俗套。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66、(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件事就可以满足的,后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是不止出现一次。

67、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持不渝。

68、(提示)比喻由于行为不慎而使对方有觉察与防范。

69、万人空巷 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误用: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70、B.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71、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