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知识四年级
1、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2、十进制计数法10个1是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这两个小数中任意的一个。
4、 从梯形的上底任取一个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 。
5、(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6、数字变大 他们之间进率,数字变小 他们之间的进率。
7、 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8、赢在起跑线|初升高预科班免费公益在线课程·数学
9、求近似值方法:积取近似值是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商取近似值是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取近似值。注意:有时会出现四不舍、五不入的情况,应根据题目的特点去求出近似数。
10、如:65×6+65×4
1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
12、(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13、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14、(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 “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
15、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16、 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结果就是那个数。
17、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8、(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9、的四位数是(),的三位数是(),它们的和(),差是()。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320
20、4×3=或12÷3=那么12是3和4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存在的,不可以说12是倍数,或者说3是因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1、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2、 汉语拼音 看图写话
23、 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向哪一位进就在那一位加
24、两个数的商是200,当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5倍时,商是( 200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5倍,商是( 40 )。
2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26、数位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再比较左起第二位……以此类推。
27、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例如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等等。
28、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
29、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0、一个数从右边起,百位是第()位,第五位是()位。
31、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2、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789-133+33=789-(133-33)=789-100=689
33、(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4、(1)一个数含有万级和亿级,应从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35、大数的认识: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36、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乘法对于减法的分配律是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37、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38、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如:
39、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40、 预习·提前备课系列|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2018)
41、(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42、③ 然后再按照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43、关注“阳光教研”,点“往期文章”,必有你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