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1、庄周是风清扬、令狐冲这类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他以乖谬悠远的论说,荒诞唐突的言谈,无端无崖的辞句,时时恣肆放纵而倜傥不羁,不以独断之见观照世界。以为天下沉沦浑浊,不可与之庄重言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于万物。不谴责世俗是非,以与世俗相处。自惠施死后,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堪称先秦诸子中的“独孤求败”。
2、譬如《近思录》的主线便是——从宇宙生成到圣人气象,循着格物穷理、存养而意诚、正心而迁善、修身而复礼、齐家而正伦理,以至治国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礼法制度,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
3、武王伐纣之时,妖仙二界决战,双方最终同归于尽。元始天尊说出两份封神榜单的真相,申公豹拒绝接受,投海自尽。
4、“三言”“二拍”由于反映了明末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逐渐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因而受到当时人民的普遍喜爱。
5、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理想,只不过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罢了。
6、他是先秦诸子中最为阳刚、最纯爷们儿的一个。(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7、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8、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9、《坛经》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喜爱和推崇的一点,是全书没有一点宗教色彩,说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禅宗妙谛。禅宗一向被称为佛门的道家,《坛经》也和《老子》《庄子》一样,是一部纯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
10、“三言”“二拍”在艺术上也有许多新的突破。与宋元时期的话本相比较,它的描写更为细腻,并注重心理刻划,结构也日臻完整,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11、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12、《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狐鬼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13、《近思录》囊括了五位顶级理学大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的思想精华,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书中得到了全面阐述,是学习研究理学最为经典和权威的著作。
14、听说泰山派有门最高深的绝艺叫“岱宗如何”,要旨不在右手剑招,而在左手的算数。左手不住屈指计算,算的是敌人所处方位、武功门派、身形长短、兵刃大小,以及日光所照高低等等,计算极为繁复,一经算准,挺剑击出,无不中的。不过泰山派弟子大都数学不好,致使绝技失传。这让我想起先秦“最聪明的头脑”公孙龙,在逻辑推理和辩论口才方面,连惠施都未必如他。这个理科生就此成为先秦诸子中的异类,被一群“常识分子”笑话了上千年。
15、《世界十大名著》指2000年,根据《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组织的横跨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精选出的十部经典长篇名著。这十部名著代表了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最具世界性代表的世界文学大师和其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16、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17、江湖上传说一门绝技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惠施就极为擅长这门“斗转星移”的神奇功夫。有一天他和庄周去河边钓鱼,庄周说:“鱼儿可以玩儿不用上学,真是快乐。”惠施诘问:“你丫的又不是鱼,咋知道它快不快乐?”庄周反问:“你又不是我,你咋知道我知不知道!”惠施追击:“依你的逻辑: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庄周只好给他来个傲娇任性胡搅蛮缠。然而,就是这个最佳辩手,最终成为中国逻辑史上的绝响,连篇著作都没留下来。
18、孟轲的弟子问他们的老师擅长些啥,孟老夫子的回答是:“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进而解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不知为何,“吹破肚皮的青蛙”这个形象就突然在我脑中闪现了出来。蛤蟆功的特点是蓄劲涵势,蕴力不吐,敌人一施攻击,立时便有猛烈无比的劲道反击。孟轲先生,深谙此道。
19、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20、阳宅十书《阳宅十书》是明代王君荣编著。该书精选当时最盛行的堪舆著述,将其汇总而成,是明代一部专论阳宅内形和宅外形各种吉凶情况的典范之作。这十部风水经典为代表的风水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集大成实用化表现,细心研读就可以基本把握中国风水的精髓义理,掌握中国风水的流脉真传。
21、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22、《水龙经》为明末清初蒋大鸿所著。古人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看一个地方的风水好不好,"水"的优劣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水龙经》专论水龙各种形态以及吉凶取舍,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种方法,在诸多风水著作中,堪称一绝,是研究水龙风水的必读之本。
23、哲学的故事(最经典的哲学入门读物,让深奥的哲学立刻生动起来)
24、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25、全书共491篇,其内容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26、TOP100丨必看100部动画电影(51-100)
27、7天内可与寄件人协商退货,15天内仍为您保留换货的权利;
28、这里我戏仿佛教史的说法,给春秋战国时代的十一位大师巨子排排坐次,是为“一真二圣六庄严二稀有”。一真为道家始祖、“古之博大真人”老聃;二圣为先秦显学儒墨二家创始人孔丘、墨翟;六庄严中,有道家后学杨朱、庄周,墨家后学、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儒家后学孟轲、荀况;二稀有是吕不韦、韩非,以道家为体兼采儒、墨、名、法、阴阳诸家学说的《吕氏春秋》和集道、法、术、势之大成的“帝王教科书”《韩非子》,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稀有之作。十一人中,杨朱无书,以《列子》有《杨朱》篇代之;《惠子》已佚,只能从《庄子•天下》《墨经》略知其学说一二。综合而成“10本哲学经典”。
29、“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
30、《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31、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雨天的书》、《谈龙集》、《看云集》、《风雨谈》、《瓜豆集》、《若有所思》、《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等,另有多种译作。
32、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至今各位西方大哲们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33、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34、《史记》 二十四史之首 读史明智,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年?)
35、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36、详细介绍:叔本华在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年仅28岁,以至于影响了几代哲学家。书中将忧伤和悲观的理念用唯意志论的语调的描述出来,细节非常之多,很值得细细品味。
37、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你藐视甚至侮辱他,他不仅视为正常,还对你挺佩服;你要是在人格上对他平等相待,他反而小看你!
38、详细介绍:《社会契约论》是由法国著名哲学家让-雅克·卢梭的著作,这部作品将主权、权利和政府以及民主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也是因此影响了当时的欧哲革命运动。
39、 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春秋》、《诗经》
40、太极、理、气等概念,是理学经常论及的根本和核心范畴,其一切理论都是建基于这个高度之上而得出的。说白了,理学之所以让人觉得疏远和不亲切,不是因为它有问题,而是在于太高、太精英化。
41、《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4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43、第四部《三国演义》:充分运用史料,着重写出三国时代的盛衰变化,着眼于人心、人才、战略、策略,探讨如何巩固政权、长治久安的道理,并在小说中运用艺术描写。被后人誉为“有志图王者”的启示录。
44、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45、王阳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要心学思想,都包含在《传习录》里。要了解千古心学的真谛和王阳明的大智慧,这本书是最佳选择,一本足矣。更为难得的是,王阳明虽是一个大学者,其书和思想却无论读书人还是非读书人,都可以读可以听、听得进听得懂,这也是心学比理学更为人喜爱的一大原因。
46、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47、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48、通过于连这个文学形象,一方面描述了法国七月革命前夕在人民革命浪潮冲击下的贵族以及中小资产阶级的恐慌情绪;另一方面又塑造了一个出现于社会剧烈变革中的个人野心家的艺术形象,美化了资产阶级的生活观和幸福观。小说的结构严谨匀称,语言简洁流畅,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与环境紧密相连,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思想感情的瞬间变化,以此来突出人的个性特征,这是本书最大的艺术特点。
49、 刘纪璐《中国哲学》(英文,自先秦诸子到隋唐佛教。美女兼哲学家,吾于纪璐见之)
50、详细介绍:《纯粹理性批判》是由伊曼努尔·康德所创作,它以批判性的方式来教导人们去了解知识是以经验作为基础,还充分描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差异。
51、八宅明镜《八宅明镜》是由杨筠松撰顾吾序箬冠道人编著,八宅明镜就是"八宅法",它把人与宅分成八类,再归纳为东西两大类,东四命适合住东四宅,西四命适合住西四宅。是流传最久、影响最广、阅读人数最多的一本阳宅风水书籍。在中国古代堪舆领域中独占鳌头,久盛不衰。
52、《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
53、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54、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55、为什么一桶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
56、参考书目:《老子》《庄子》《列子》《墨子》《公孙龙子》
57、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58、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59、(1)参见郭齐勇:《从场有哲学的视域看中国哲学的特性》,载郭齐勇:《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又见《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与研究方法论问题》,载郭齐勇《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代序,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6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孟子这些话中,感受出那种舍我其谁的慷慨和无畏之气。这正是孟子最独特和最珍贵之处。
61、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62、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63、《八宅明镜》是由杨筠松撰顾吾序箬冠道人编著,八宅明镜就是"八宅法",它把人与宅分成八类,再归纳为东西两大类,东四命适合住东四宅,西四命适合住西四宅。是流传最久、影响最广、阅读人数最多的一本阳宅风水书籍。在中国古代堪舆领域中独占鳌头,久盛不衰。
64、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65、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66、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67、这种思想,就是“齐物”——生死一如,万物一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种境界,就是“逍遥”——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哲学大师冯友兰概括庄子思想:“游于逍遥,论于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超乎象外,正是那把打开一切的钥匙。
68、这既是一条路,也是一个方向;路的名字叫做修行,方向所指,叫做明心见性。读《坛经》,是一条修心之路,聆听着来自天地和内心最深处的谕旨。
69、 “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讲授《公羊春秋》
70、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总括这些封建官吏的特点,无非贪、诈、媚三字。
71、《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王阳明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