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原文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这一章在《论语》的学而篇排第二章是有意义的。第一章是讲人生是需要学习,人生才有出路,人生才有未来,人生才有价值,人生才有意义。
3、“弟”就是在家族里面经营和谐的风气,尤其跟长辈的相处,跟叔叔伯伯,跟阿姨姑姑、舅舅等等的相处。那这个相处,能够和谐,代表这个人有处世的能力,有领导的能力,有创造和谐的能力。
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论语学而篇原文)。
6、有子的年龄应该是小孔子33岁或43岁之间,在齐国跟鲁国的战争时候,有子是敢死队,当时有子还是一个年轻人。
7、孔子说:“学了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8、第二点接着下来,是说做学问的人要准备一件事,就我个人研究,有个体会——真正为学问而学问,“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不干,所谓“仁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牺牲自己也做,为世为人就做了,为别的不来。因此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着一生寂寞。我们看历史——即看孔子就知道。孔子一生是很寂寞的,现在到处给他吃冷猪头,当年连一个“便当”也吃不到。但是他没有积极去求富贵。怎么知道这一套他不来呢?因为他明知当时有拿到权位的可能,乃至他的弟子们也要他去拿权位。因为孔子时代中国人口只有几百万人,在这几百万人中,他有三千弟子,而且都是每一个国家的精英,那是一股不得了的力量。所以有些弟子,尤其是子路——这个军事学的专家,几乎就要举起膀子来:“老师,我们干了!”那种神气,但是孔子不来。为什么呢?他看到,即使一个安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上解决问题是要靠思想的纯正,亦即过去所谓之“德性”。因此他一生宁可穷苦,从事教育。所以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论语学而篇原文)。
9、(译文)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10、父 母 教 ,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 须 顺 承 。冬 则 温 , 夏 则 凊 。晨 则 省 , 昏 则 定 。出 必 告 , 反 必 面 。
1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12、“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首先要注意,孔子的全部著述讲过了,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的说法,“读书就是学问”,错了。学问在儒家的思想上,不是文学。这个解说在本篇里就有。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
13、上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固”有两种解释,一是“蔽”的意思,一是“坚”的意思。“蔽”的含义是“暗”。《礼记.曲礼》:“(士大夫)退朝时回头看,君子认为这是没有礼貌的。”郑玄(公元127年---公元200年)认为“固”是“蔽”的意思,即含义是“无礼的样子”。皇侃(公元488年---公元545年)认为是“坚”的意思,即“坚固”、“稳固”的意思。皇侃(公元488年---公元545年)这种解释,失去了孔子的本意。皇侃(公元488年---公元545年)解释“蔽”,是“不能当做(道理)(来使用)”的意思,这种解释不能概括“蔽”的含义,又不合“坚固”的意思,“固”当做“蔽”来解释,与“另一说”相混淆,有些牵强附会。何晏(?---公元249年)认为这两种解释都通顺,(但)这不是孔安国(公元前156年---公元前74年)的注释。
14、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宕磨光后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15、“子贡”,《学而篇》第十章介绍过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非常出色的弟子。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7、“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18、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zǐyuē:“bùhuànrénzhībùjǐzhī,huànbùzhīrényě。”
21、有子说:一个平常会孝顺父母、善事兄长的人,处于社会中,极少有喜好触犯上位者,不喜欢触犯在上的人,则必不喜欢作乱,社会由此安宁。君子修道必求其根本,根本立则得其仁,得其大道,而根本就是孝悌。
22、“主”,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主”的意思。
23、讲到作人,我们就想到庄子也提到过这件事,《庄子》这本书把有道的人叫“真人”。唐宋以后,对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譬如现在指南宫供奉的吕纯阳叫“吕真人”。如今的人听到“真人”这个名称,就好像带有宗教色彩,相当于西方的上帝,中国的仙、佛一样。实际上过去道家所谓的“真人”,是指学问道德到了家的人。与这名词对称的叫假人,假人还是人,不过没有达到作人道德的最高标准。发挥了“人”的最高成就,在道家就称之为“真人”,孔子认为这就是学,就是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他包括了。
24、(译文)孔子说:爱好勇敢的人,如果厌恶贫困,就会作乱生事。对于不肯走在人生正途上的人,如果厌恶得太过分,也会使他作乱生事。
2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7、朱熹(公元1130年---公元1200年)《四书章句集注》:“重,厚重。威,威严。固,坚固也。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故不厚重则无威严”。
28、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孔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29、《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是了解孔子思想最基本的一-本书,同时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一-本书。
3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2、zǐyuē:“dìzǐ,rùzéxiào,chūzétì,jǐnérxìn,fànàizhòng,érqīnrén。xíngyǒuyúlì,zéyǐxuéwén。”
33、是啊,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渐渐的只是提供父母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对父母的情感,我认为对待父母和长辈我们应该真正的了解父母的需求和情感,同样,如果我们让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行孝,所以我们要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才对父母真正的敬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