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老板抱琵琶的歇后语
1、空竹是一种用竹子和木头制作的玩具。在木制圆柱的两端装上两个木制圆盘,圆盘是中空的,盘边镶上竹条,圆盘上有几个小孔,以发声用。用两个竹竿绑上一根线后绕在空竹的圆柱上,通过技巧性的抖动,空竹会发出声响,洪亮动听,并且可以抖出各种花样来。还有一种小孩子玩的“抽绳转”的小空竹,在小空竹中插上一个竹扦,玩法有点像抽陀螺,自竹扦上卷上线绳,然后抽出来,让它自己旋转。每逢春节,繁华的地方都有出售空竹的,小贩为了吸引客人,也会边抖边卖。
2、詹大胖子 短篇小说和文学故事人物是短篇小说《桥边小说三篇》中的一篇。 詹大胖子是五小的斋夫。五小是县立第五小学的简称。斋夫就是现在的更夫,负责学校打更。他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后来,有一班毕业生送给母校一口小铜钟留纪念,他就从摇铃改为打钟。有时他还偷偷在他那小屋里卖花生糖。校长不让,批评了他好多回,说他的糖不卫生,他还是照卖不误。校长跟女教员王文惠通奸的事,瞒不过他。他很生气,只有骂的份,但他不出去传瞎话。当一个纨绔子弟出身的教师找他核实,想抓住这事大做文章时,他矢口否认。后来,校长死了,王文惠死了,他也死了。原载《收获》第1986年2期(卷三P34)
3、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4、于是又重回津门,一次与师弟李文俊唱堂会,代其演唱《罗成算卦》,一炮打响,从此远近驰名。
5、乾精于史事,著有《左传臆说》四卷、《史腴》四卷。
6、旧时盲人多以算命、唱曲谋生,大类二技兼学,各有侧重。夏夜常见三五盲人结队沿街卖唱,分工或为一人敲鼓,一人打板,一人弹三弦,形式简单。唱曲有铁板大鼓、木板大鼓、快书、单弦等。艺人为迎合听众口味,还能编唱附和世情潮流的小曲,如义和团北京事变后编有《抢当铺》,演绎新潮的如《叫花子立学堂》、《预防虎烈拉(霍乱)》,滑稽名段如《四个老妈开嗙》、《穷逛万寿寺》、《怯太太进城》,亦有《尼姑下山》一类流俗低下者。盲鼓艺人各有组织,所住庙宇多为前辈同行集资购置的公产,称为“三皇庙”,供奉天皇、地皇、人皇、旷祖(师旷)、朔祖(东方朔)。
7、古人多信奉鬼神,认为房屋(即阳宅)的座落方向、构造格局及死后的坟地(阴宅)均关系现世富禄、后辈儿孙的兴隆与衰败。从事阴阳宅堪舆的称阴阳先生或风水先生,其门前多书“地理风水阴阳二宅”字样。一般人家动土造屋、选择吉地,都要请风水先生来相堪,以趋吉避凶。风水先生看风水的说辞主要依靠传统哲学的阴阳、八卦、五行及元气说。其主要工具是罗盘,用以测定方位和朝向。
8、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9、焦满堂 短篇小说 是未编年中的一篇。剧团造反派司令部通知汪曾祺,有人要上他家搜查“四旧”,叫他在家等着。不多一会,来了3个人。他们是蹬着平板三轮车来的,好装“四旧”查抄出来的东西。蹬车的人叫焦满堂。另外两个造反派也坐在车上。他们各有分工。一个检查他家的图书,另一个检查他的信件、日记。焦满堂要求把反动的东西,都拿出来。他捧出一摞文稿。坐在藤椅里煞有介事地一页一页翻阅,态度十分顶真。第二天,汪曾祺回到“牛棚”。“棚友”问他昨天发生的情况。他说:“还好,挺客气。焦满堂审阅了我的文稿。当时我还真有点紧张,怕他断章取义,找出什么反动的言论来。”“棚友”笑了说:“你紧张什么?他大字不识一个,是个大文盲。”解放初期,剧团办过扫盲班。文化教员在黑板上写了个“满”字,问焦满堂认识吗?他不认识。问他脚字也不认识。原载港台地区某报刊(卷三P343)
10、摆棋摊是一桩貌似文雅的生意,靠此谋生的人,大都已走入斯文末路。他们随意拣一局棋谱上的旧套,以待主顾。一些不懂下棋奥妙或一知半解,又想逞能的棋迷很容易自投罗网,胜的成份,百不得一。而摆棋谱摊的往往还有同伙,一起设下骗局,诱人上当。
11、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白耗子,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挂在东面的墙上。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无事忙。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1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打锣卖糖---各干一行叫化子打狗---一手功夫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的一得可取驴拉磨子牛耕田---各有各的活儿鸡肉炒酸辣子---各是各的味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卖醋卖糖---各管一行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皇帝面前比武---各显神通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好花---各有所长鸭子落水---各奔前程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扁担不离油箩箩---各是各一套黑处作揖---各尽其心花生的壳,大葱的皮---一层管一层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前程光明正大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八张牌摊开---明摆着小秃头上拍苍蝇---正打(大)光明打开窗子谈心---讲亮话石灰窑里过路---一身洁白白纸上写黑字---明摆着的光脑壳上落苍蝇---明摆着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
13、据说慈禧喜吃山楂糕,但觉其名有些不雅,故赐名金糕。而老北京金糕店以鲜鱼口的泰兴号和大兴的富川斋最为有名。金糕主要原料是山里红,同时掺入少许桂花,故有桂花清香,一般在秋后食用。下街卖金糕的吆喝着:“山楂糕一个大一块!”,并用一把很长很细的刀子将金糕切成小条,来人买时便用可食用的江米纸将其包好售出。
14、 戏台上所耍的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习称“刀枪把子”。做刀枪把子的必须懂戏才能将刀枪把子做好,而一些名角儿对刀枪把子也很挑剔,形制、体量既要个性分明,表演起来也要如臂使指,因此他们往往有固定的刀枪把子铺为其量身定做。
15、 地毯也叫“栽绒毯”,北京的织毯手艺由宁夏一带传来。北京从前所用的不过炕毯、桌毯、马韂等,只在婚丧事时偶尔用地毯铺地。后来因逐渐接受了外国生活习惯,铺地毯的人家有所增多。但另一方面外国机器织造地毯的涌入,手工织毯受到冲击。
16、扒糕是春夏之际的应时小吃,一般与凉粉一同卖.扒糕是荞麦面食品,长圆形,用刀切片儿,佐以芝麻酱、酱油、醋、蒜泥等,北京俗语便有:“利口的扒糕,缺不了蒜”。扒糕的颜色灰黑,故有“见之欲呕”之感,实则香辣爽口。《燕都小食品杂咏》中称:“色恶于今属扒糕,拖泥带水一团糟。嗜痂有癖浑难解,醋蒜熏人辣欲号”。老北京从三月起便能听见小贩的叫卖声:“扒糕啦哎……酸又辣啦哎……酸辣凉粉儿呀哎”。
17、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立演唱。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皇上下令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度日。河北来京行艺的鼓书艺人刘丹池为谋生计,与其师张连奎放弃弦索,改用竹板伴奏演唱,由此有了竹板书。清末民初是竹板书在北京的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代表艺人,畲来荣、贾宝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东安市场、朝阳门外、门头沟、天桥等地演出,极受听众欢迎。
18、 明清时期多次从江苏苏州一带调裱画好手到北京,所以老北京裱画行招牌上有“苏裱”二字。
19、1869年,法国天主教在天津三岔河口修建了望海楼教堂,并设有“育嬰堂”,名义是收养弃嬰,以布慈善。但当时的医疗水平毕竟有限,加之许多弃婴本身即有先天性疾病,当时瘟疫流行,致使数十名幼婴夭亡。神父修女虽顾用丧葬工人掩埋,但疏于管理,致许多草率浅埋,使婴屍暴露,野狗争食。事经传出,众说纷纭,是否教堂杀婴制药。雪上加霜的是,在查处拐卖儿童案件中,有嫌犯伪供受教堂指使。于是,1870年6月21日天津县令刘杰押嫌犯与神父谢福音对质。神父失口否认,群情激愤。法国领事丰大业闻讯赶来,此人性格骄横鲁莽,又语言不通,突然失去耐心,拔出手枪射向刘杰。县令躲过,伤及幕僚。围观人群怒不可遏,一哄而上将丰大业及其秘书二人当场活活打死。之后,群情失控,将望海楼一把火烧了。继而对在津洋人展开无差别的杀害,共杀死20名外国人(法国13人,俄国3人,比利时2人,意大利、爱尔兰各1人)。还杀死中国天主教徒30多人,附近教堂均有损毁。此事闹大,英法联军炮舰陈集大沽口,虎视耽耽。10年前英、法火烧圆明园伤痕犹在,刻不容缓,慈禧太后急调直隶重臣曾国藩赴津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