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故事(文案精选75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7-26 09:11:18 浏览59

不耻下问的故事

1、从文中可以看出,“文”在古代谥号中,对于人的评价是非常好的美誉了。

2、(造 句)对于自己不会的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进步。

3、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4、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要不耻下问,而且还要不羞与上问。(不耻下问的故事)。

5、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故事)。

6、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7、一天,他收到孙子波波寄来的笔记本电脑。他研究了老半天,还是不会用。

8、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9、朋友们,如果穿越到历史,你变成了孔子,身处孔子的环境,你会问不懂的问题吗?想一想,留言给一米姐姐吧,你的留言其他人也都能看到呦!

10、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谦虚好学。

11、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

12、一天,华佗的父亲带他到城里“斗武营”(即当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回家后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医治不及,死了!华佗娘俩悲痛欲绝,设法把父亲安葬后,家中更是揭不开锅了。那时华佗才七岁,娘把他叫到跟前说:“儿呀!你父已死,我织布也没有本钱,今后咱娘俩怎么生活呀?”华佗想了一想说:“娘,不怕,城内药铺里的蔡医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个徒弟,学医,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不行吗?”娘听了满心欢喜,就给华佗洗洗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让他去了。

13、不耻下问的启示:一个人要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14、(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5、“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16、(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7、不耻下问给我们的启示: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18、(成语)不耻下问(拼音)bùchǐxiàwèn(典故)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知识,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19、子贡有鉴于此,故不理解为什么孔圄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20、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1、于是子贡就不以为然地问孔子:“孔圉怎么配得上‘文’的封号呀?”孔子不动声色但却是十分肯定地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23、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元)陶宗义

24、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25、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2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27、后来,人们引用“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来勉励人虚心诚恳地向别人、向群众、向下级学习。含褒义。

28、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

29、(例句)当干部的要~;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用不耻下问造句1)你如果要学习,就要不耻下问。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观点,认真求实观点,能做到不耻下问。

30、闻くは一瞬の耻、闻かぬは一生の耻。俗话说不耻下问是一时之耻,耻而不问是一生之耻。----井口佑未(总作画监督助理)《白箱》棋手的境界祥父眼观六路,胸怀全局。舍车保帅,取舍有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穷追不舍,不胜不收。见缝插针,顺藤摸瓜。一箭双雕,事倍功半。先发制人,招招见血。出夺制胜,一击必杀。面面俱到,丝丝入扣。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声东击西,打草惊蛇。引蛇出洞,计走连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守株待兔,落井下石。遇强愈强,永不言败。天道酬勤,大拙胜巧。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无益不为。纵横捭阖,左右逢源。知已知彼,居安思危。三思而行,举轻若重。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他心地单纯,对什么都抱有朴素的疑问,而且不耻下问。毫无异议,他是个孩子。只要我好好解释,他就能理解,接着就能按照指示去做。他没有孩子特有的那种不讲理的任性。----妹尾河童《窥视工作间》

31、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32、15)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33、(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4、敢于在网络上放低身段,这本身就是一种胸怀。只有谦虚、低调、好学又不耻下问的人,才有可能成长为新一代成功网商。----郑俊雅《郑俊雅网络营销心法》

35、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36、(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37、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38、是人死后的评语。也就是对人功过是非的评价。

39、“不耻下问”,不仅仅是心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去如何践行。能做到这一点,须秉承“一视同仁”的原则,既往不究、能屈则屈。在年龄上不计较大小,只要他(她)有闪光点,你理当寻光而去、猎有所获、问而知之才行。

40、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4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42、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43、‍“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44、◎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45、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46、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47、哇~这个帅哥真乃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年少多金、神勇威武、天下无敌、宇内第寂寞高手、刀枪不入、唯我独尊、玉面郎君、仁者无敌、勇者无惧、金刚不坏、英明神武、侠义非凡、义薄云天、古往今来、无与伦比、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待友热情、对敌冷酷、阴险狡诈、无所不为、对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两肋插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慷慨大方、头脑精明、百折不饶、百打不死、侠中豪杰、人中龙凤、有情有义、有胆有色、举世无双、既酷又帅、人之表率、诚实可信、谈吐大方、风度翩翩、气势凌人、气质高贵、单身贵族、貌赛潘安、智胜孔明、勇比子龙、义超关羽、巧越鲁班、至尊至圣、至高无上、华丽绚烂、英勇无比、道德榜样、千杯不醉、坐怀不乱、知识渊博、才高八斗

48、孔子常常教导自己的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了这种学习态度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49、支持小树妈妈,可以将今天的故事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小朋友们学习。

50、杨时那是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是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51、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52、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53、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54、移樽就教:拼音是yízūnjiùjiào,意思是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55、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56、虚怀若谷:读音是xūhuáiruògǔ,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

57、(成语故事)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内创始人。人容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成语解释: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成语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8、我们会注意每一个好的创意,并会不不耻下问的借鉴一下。

59、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60、《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

61、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62、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学徒,不管是干杂活,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师傅很高兴。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抓药吧!”华佗当然乐意,就开始学抓药。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只有一杆戥秤,你用过后我用,从不让他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分量,等闲下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也就练熟了。

63、6)要当一个好干部,必须深入群众不耻下问。

64、倘若你为人不尊,自以为是或太狡猾了的话,即使是你的师傅也不一定把真经授于你,更何况一个外人呢。无心之过,别人能理解你;若是有意为之,别人非但不理解还有可能遣责你。这就是态度决定了一切。

65、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66、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成绩好的同学能放下架子虚心请教成绩不好的同学,老师也能向学生请教,长辈能向孩子请教的好观象,我觉得他们一点不会觉得耻辱,因为他们也有不耻下问的精神。毛主席也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觉的是千真万确的,我要紧紧记住这个真理。

67、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68、(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9、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70、出处: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翻译: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 )

71、不耻下问的“万事通爷爷”能不能成功学会使用笔记本电脑呢?

72、孔子回答:“孔圉聪明又好学,有任何不懂的事情,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即使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所以用‘文’作他的谥号”。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73、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74、意思是说孔園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