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简介再别康桥
1、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3、《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4、比如青青的“柳”,已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然而,这些大诗人竟然用“青色”衬托出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惆怅、竟然用“青色”抒发他们虽依依不舍却对于未来再次的重逢充满了希望!
5、诗人突破了传统离别诗歌的秋风败叶伤感之景,而是紧紧抓住一个“青色”,贯穿始终。从景到情、由人及境无不渗透着其浪漫主义的情怀。
6、 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诗人徐志摩曾游学于康桥。(徐志摩简介再别康桥)。
7、诗人简介: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8、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这时,闻一多已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工作。除第四两期由闻一多和第五期由饶孟侃负责编辑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编。发表的《诗刊弁言》和《诗刊放假》也是徐志摩执笔。《诗镌》的撰稿人努力于中国新格律诗的创作和关于诗艺的探讨,所以《晨报诗刊》的创办,标志着诗歌流派——新月诗派的形成。同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7)教授。创办《新月》杂志。
9、月下独酌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爱莲说| 静夜思
10、1922年徐志摩回国。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11、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1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3、有时候,我无法去揣度诗人在诗中真实的情感,就像我无法让自己在这些如火的字句前冷静,因此我只能在诗里诗外任由自己的情感被这场离别的波涛拍打,沉浮间极尽所能在与诗人进行着角色和场景的互换。人生的离别有万千种理由,却没有一种如徐志摩这样千回百转让人反复吟咏,这已经不是一种离别,而是一种注定、而不自知的重逢。
1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6、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7、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18、徐志摩一生与三位才女的情感纠葛一直为后人所道。世人却鲜知,徐志摩亦善工笔,并与他生命中最耀眼的两道火光——林徽因与陆小曼,均合作留下过许多画作。女性的细腻、娟秀自然不必说,徐志摩,作为一个多情才子,情感中更是多了几分不比常人的柔软,他笔下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作,均透露出一种柔美之气。也许这也是新月派诗人笔下的典型气质,“美感”如生命般重要。
19、它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康桥”理想的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20、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21、 康桥的两年时光,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天命。因此,徐志摩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22、“青荇(xìng)、青草(青色)、金柳(青色)、清泉(谐音青)”
23、1984年开始配音工作,他配了4000多部(集)影视剧,而且多是些上千万元的大制作。第一部影视配音作品:《死亡档案》;第一部担任译制导演作品:《终结游戏》;经典代表作(电影):《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哈姆雷特》、《大鼻子情圣》、《音乐之声》、《居里夫人》、《天堂电影院》、《三十九级台阶》、《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2000》等等。电视剧配音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梦断紫禁城》、《神雕侠侣》、《记忆的证明》、《贞观之治》、《潜伏》、《借枪》等等。参加演出的电视剧有:《爱你没商量》、《走出雨季》、《瑞雪飘飘》、《结婚十年》、《飓风》、《任长霞》、《延安颂》等。
24、(出处):《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25、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6、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27、 7月底的一天,徐志摩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28、另外,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29、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30、剑桥(Cambridge)的原意是指"剑河上的桥"。剑河(RiverCam)是当地一条环城河流,曲折蜿蜒,两岸杨柳垂丝、芳草萋萋,河上架设着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徜徉在剑河岸边,历史悠久的百年学府和经典建筑俯仰皆是,高大精美的校舍、庄严肃穆的教堂和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矗立在满城的绿树红花间,翠色葱茏,古意盎然。
31、康桥就是剑桥。1920年到1922年,徐志摩曾在建桥学习了两年的时间,之后便回到国内过起了为生活奔波的劳累生活。六年之后,当徐志摩再次回到英国,回到剑桥的时候,看着眼前的校园,新生出了无尽的留恋之情。但终究还是要离去啊,在回国的路上,徐志摩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再别康桥马上就要离开自己思念的校园,临别之际,徐志摩向着康桥挥手作别,徐志摩运用了明亮的色彩,金色鱼,表示留恋的物品柳树,并充满创意的将金色洒在柳树。
3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3、 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 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而且有的词是重叠的,例如“悄悄”、“轻轻”、“沉默”,再者每句诗换韵,因为感情是变化的,所以不是一韵到底的。再是音尺,“轻轻的我走了”,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符合徐志摩活泼好动的性格,再是压韵。
34、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35、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36、《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37、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38、 由于急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徐志摩没有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1928年11月6日,他在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
39、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0、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1、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42、《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43、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44、林徽因 徐志摩- 牡丹(局部)/ 立轴设色纸本68×22cm
45、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46、《再别康桥》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47、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是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在艺术上,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并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追求“整体当中求变化,参差当中求异”,显示出新月派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飘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