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简介50字
1、在物理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出自某著名物理学家的“名言”:男人研究物理,采取的是征服的方式,女人研究物理,采取的是拥抱的方式。话说得很俏皮。也流溢着对女性的轻蔑。然而,不幸的是,在美国这个号称全世界最民主、最平等的国家里,吴健雄却不止一次由于自己的性别充分领教了这句话的份量;初来乍到的她一下地,就听说所要去的密西根大学相当保守,在那里有一个学生俱乐部,修建时男女同学共同出力,落成后却规定:女学生不可以由正门出入。必须由侧门进出。50多年之后,吴健雄在江才健先生的访谈中提起这件事时大惑不解,原因是,在她当时念书的中国大学里,也从未遭到过如此不公平的待遇。结果是:她没有去那所歧视女性的大学,而是留在了当时在美国还不算太有名的柏克莱。6年之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并以出类拔萃的表现赢得了不少老师辈的大科学家的首肯时,柏克莱大学却没有要她留校,理由很简单:那时美国最顶尖的20所研究大学,没有一个设有女性的物理教席。1944年,吴健雄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整整8年,早已在物理学界做出过许多惊人业绩的她才得到了副教授的职位,就这样,还经过许多波折,原因也是:她是一位女性。如果说吴健雄作为一个女性在美国所经历的这些不愉快,使我们对西方文化有了一番更为全面的透视的话,那么作为一个生长于腥风血雨的旧中国、崛起于强手如林的科学界的世界女杰,她的成功,使我们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亦有了一番全新的理解。
2、她的成就绝不亚于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她叫何泽慧,世界物理界对这三个字充满敬意。
3、最终她恢复过来。强悍的意志和工作让她再度站了起来。在这之后她持续工作了22年,继续为法国和世界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5、周一上午,我来到了实验室,看见已经有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姑娘在场。她披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高高的鼻梁,浅蓝色的眼睛。她先开口说:“施先生,你早,我叫加拉贝尔。居里夫人关照我,让我做你的助手。我是专门管基础放射性实验。”这是一个热情而又熟悉情况的姑娘。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对所里的工作环境与要求熟悉起来,并逐步开始独立工作。
6、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年,参加了在布鲁塞尔举办的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7、所谓天性浪漫、自由奔放的法国人,象豺狼一样朝他们的大恩人扑来。(玛丽·居里制作和亲自操作使用的X光机在一战的战场上拯救了受伤的上百万的法国士兵,她本人和她的女儿最终因为过度经受X光及其他放射性照射,而死于血液病)他们袭击她的住宅,用石头砸怀她的窗户,声称要杀死她,要她滚出法国。而曾经热烈拥护过她,并且在科学上与她同路的一些法国科学家,也联名写信,要她离开法国。她最忠实的战友保罗·艾培——也背叛了她,同意要她离开法国。
8、事实证明,这个反造得很有意义。因为教授们对女生的刻板看法,很快就被一个女高材生打脸——她不仅没有转专业,还在四年后拿下了全毕业论文的最高分,超过了同班的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和王大珩(中国光学之父)。几年之后,因为发现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她还被称为“中国居里夫人”。
9、但是他们认为有就这两种新物质存在,但仍然有有很多人认为他们没有证实这两种物质到底存不存在?所以说他们并不能认为这两种物质存在。(居里夫人简介50字)。
10、多年以前,在南京,在清凉山下那所娴雅的大学,我曾一连几天泡在图书馆,静静地翻阅那些发黄的纸页,久久地沉浸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那一个个才女们所给我带来的悲哀里,为她们凄凉的身世,以及贮满了眼泪、呻吟与伤痛的作品:庐隐,福建闽侯人,她出生的那一天,恰逢外祖母去世,从此不为迷信的母亲所喜欢,6岁时父死,母亲带着全家投奔舅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1922年,刚刚从北京女高师毕业的庐隐不顾家庭和社会的反对,爱上了北大哲学系学生郭梦良,并且与自己的未婚夫毅然解除婚约,同当时尚有妻室的郭梦良结合,生下了一女。两年后,郭梦良患病,撒手人寰,痛不欲生的庐隐唯有成天酗酒,以泪洗面,诅咒着造物的无情。1928年,庐隐与比她小8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李唯建相识,由友谊而爱情而结婚,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家庭生活,却不幸于1934年5月因临盆难产而死,年仅35岁;石评梅,出生在山西平定县的一个山城里,母亲是续弦,这种家庭关系的“先天不足”,使她从小就养成了一颗敏感忧愁的心,青年时代的两次病态的爱情,一次受骗,一次恋人的早夭,使她一生的作品都充斥着“冷月、孤坟、落花、哀鸣、孤魂、残叶”之类的颓败阴影;萧红,民族的风雨与命运的播弄,使她几乎承受了那一时代女性所有的苦难;生母早逝,父亲、继母对她很刻薄,为了逃避包办婚姻,只身流浪哈尔滨,即将倒毙街头时与萧军相识,两人相濡以沫,辗转挣扎于那座寒冷的大城。东北沦陷后,两萧逃到上海,见异思迁的萧军离开了萧红。饱经忧患的萧红在流亡途中与MD(端木)勉强生活了三年,终于在1942年1月带着人世给予她的全部“白眼冷遇”和一颗滴血的心,孤独地病逝于香港的一家医院里;还有张爱玲,幼年的经历与个人的情感生活更是畸形不堪;父亲属于那种典型的遗少,不仅嫖娼纳妾,吸鸦片,而且脾气粗暴,对子女极不负责任,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母亲又完全是一付西洋作派,离婚后远赴巴黎,对张爱玲也很冷漠,较少亲情。尤为令人不解的是,张爱玲,这个似乎很强悍、睿智、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女性,竟会在40年代的日占区糊里糊涂地爱上一个游戏于两性关系之间、逢场作戏的汉奸,和他留下了一段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同时又让后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乱世情缘。读她的作品,总使人感受到一股浓烈的阴冷之气……可以这样说,这几位才女残缺不全的家庭出身与坎坷破碎的情爱生活,使我们对那个动荡的、刚刚从封建黑暗中挣脱出来的“现代社会”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同时也使我对她们“浮出历史之表”的艰难坚信不疑,进而对某些女权主义理论深表同情。然而“不巧”的是,与她们同时的文坛上还有一个冰心。冰心,1900年生于福建福州,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一位女性作家。从她晚年所写的散文中,我们知道,少年的冰心拥有着一个较为良好的家庭环境:祖父慈祥、爱国,父母恩爱、开明,家境虽不算富有但也没有一股行将破落的家庭所有的经济恐慌,更没有封建大家庭中常见的专制、乌眼鸡似的明争暗斗甚至吃喝嫖赌等丑恶现象。此外,冰心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是幸运的,她不仅在童年跟随海军军官的父亲从福州到烟台再到北京,较早地领略过大海的壮阔、开放与祖国文化的悠久,而且顺利地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继而赴美留学,不仅未曾遭逢过现代历史上许多知名人物都曾经过的撕心裂肺的情变、婚变,相反,爱情、婚姻均美满而少波折,夫妇两人不仅是自由恋爱,而且志同道合……西哲有言:健全的思想来自健康的身心,正因如此,我们在阅读冰心的作品时才时时感受到一股健康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冰心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功或地位的独特性,基本上就是由她在作品中所倾吐的这种清新健康的思想情感所决定的(参见沈义贞《中国当代散文艺术发展史》,浙江出版公司,1999)。也正因如此,我们肯定:在那个混乱无序的现代社会的“表象”之下,也有着一条康健有序的发展轨迹,或,冰心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格与女性,她的存在,昭示着即使是在那样一个天崩地解的现代社会,也存在着些许催生、形成那种健全人格或女性的人文“绿洲”。----如果说,在我们提出这一判断时还有点底气不足因为当时进入我们视野的,只有一个冰心可供佐证,那么,现在吴健雄的出现,她的良好的家庭与教育环境对她强健的人格与卓越的事业所起的关键作用,则使我们感叹:假如20世纪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么多的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假如每一个中国儿童都能拥有像冰心、吴健雄那样的生长环境,中国的今天又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观?!
11、20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过一个颇有趣的“耗散结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在相对平衡的情况下,往往会因一个无限小的扰动就破坏原有的结构。换成形象的表述即,太平洋东岸的一片鹅毛稍稍变换一下飞舞的方向,都会影响到太平洋西岸的气候变化。在浏河的那些日子里,漫步在这个蓝天、白云、阳光下的江南小镇,遥想着已经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的吴仲裔、吴健雄当年在这里奋求与进取的踪影,我不止一次地记起了这一差不多已经遗忘的理论……
12、1896年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皮埃尔(室主任)共事。
13、1894年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皮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14、《居里夫人的故事》中主人公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她认为:“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15、1920年,六岁的何泽慧也进入振华了。此时振华校长已换成她的姨妈王季玉。从小学一年级读到高中毕业,何泽慧在振华待了12年。正是在这所“开明又开放”的学校里,何泽慧接受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现代化教育,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6、这封信是星期三发出的,星期五我就接到了居里夫人的回信,约我在星期六上午八点去她的镭研究所面谈。接到居里夫人的回信,我很兴奋,我从未见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她的外貌、脾气、性格一无所知。从这封信上看,字迹纤细秀丽,显然是居里夫人的亲笔手迹。可惜的是这封珍贵的信函不知什么时候遗失了,如今回想起来,仍感到非常惋惜。
17、1921年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主持。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8、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为25个单词。
19、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追随钱三强来到巴黎,二人举行了婚礼。
20、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Skłodowska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21、就在极其简陋的设备下,何泽慧和助手陆祖荫、孙汉城自力更生,自己摸索,到1956年,经过420多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对质子、α粒子、核裂片等灵敏的核-核-3以及探测慢中子用的核-2载硼,核-2载锂乳胶,达到了依尔福公司C2水平。
22、居里夫人的品质和精神,影响了世界上的很多人。在中国,与居里夫人最接近的女科学家,莫过于何泽慧先生。
23、何泽慧和钱三强的名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时甚至难以分开。
24、居里夫妇发现镭以后,当百万法郎、灿灿的金质奖章向她微笑的时候;当成功、荣誉、祝贺象潮水般涌来的时候,表现了他们具有高贵的品质:毫不夸耀,谦虚忘我!一位报社记者前来采访她,想把她的事迹报道出去。
25、居里夫人还是令人景仰的爱国者。在历史上,波兰曾经长期处在俄罗斯的统治之下。用俄语读完天主教祈祷文后,她无法自已地痛哭起来;当她和卡霁雅错过了纪念碑时,又立即回到那里去并吐上唾沫。
26、1895年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27、施老从此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呆就是60年,精心培育物理学的栋梁之材,他的学生中有12名院士,有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还有相当一批人成为我国“两弹”研制的骨干力量,他们为我国核物理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8、物理研究所成立之时,何泽慧就负责“云室与照相板组”,然后又负责“原子核物理组”,亲手研制核乳胶,这些工作和岗位,没有一个不处于科研一线,何泽慧始终都在最关键的研究岗位上。
29、有一项实验,要把仪器放在电磁场中操作,而电磁场是把交流电整流后得到的。当时我和隔壁苏联人的实验室共用一个电源,由于他所在的“云室”中强大脉冲电流的干扰,我这边的电流不稳定,长期得不到所需要的磁场,实验工作受到了影响。居里夫人分析了问题之所在,坚决地说:“这儿需要自备直流电流源。”不久,花费昂贵的直流蓄电池买来了。这组新电源差不多占满了实验室隔壁的20多平方米的房间。当时居里夫人向当局申请的50万法郎的特别研究经费还未批下来,她是从少得可怜的研究经费中挤出此款来帮助我的。有了这个新电源,电磁铁的磁场十分稳定,我的研究工作终于打开了局面。
30、 空气清新心思静,拟就新图拉晶晶——纪念我们的父亲吴乾章先生
31、居里夫人在实验研究中,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32、1930年,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33、为了研究,何泽慧还造了一个云室,每天光是照片,就有几百张。然而,何泽慧却觉得这并没什么了不起。当被人问到是什么让她能发现这么小概率的现象时,何泽慧没有长篇大论讲述科研的艰难,更没讲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是简单地说了一句:
34、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
35、最后两段表达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入科学的忘我精神。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居里夫人取得科学成果后视名利为粪土,淡泊名利、的低调地为人处事,是对这一“美丽”的增辉。
36、镭研究所是居里夫人一手创办起来的。它是当时全世界三大放射性研究中心之一。它的特点是: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最齐全的放射源,它有5克镭、很强的钍放射源、当时全世界独有的锕系元素。在加速器技术没有充分发展之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核物理研究的唯一手段。因此,有的实验工作,别的地方做不起来,该实验室却能做;别的地方能做的,那里当然更能做。
37、1900年3月,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38、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年,参加了在布鲁塞尔举办的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39、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像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镭具有略带蓝色的荧光。
40、浏河,在我的眼里忽然变得异常地鲜亮,美丽了。
41、190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42、可回国后,何泽慧的发展却没有钱三强那么自在。作为一名女性,她的科研事业还是受限了。
43、居里夫人做事认真,对大家要求很严格。她实验室的门上贴着一张颜色已发黄了的纸条,上面用法文写着:“任何材料不允许带出室外。”据说以前有人把放射源装入口袋带走,有人用白金坩埚喝酒、煮咖啡,发生了烧伤身体的事件。她规定: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把实验台面和仪器整理好,凡是从某一地方取出来的东西必须放回原来的地方。她还要求:每周六下午向她汇报本周的工作情况。
44、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书中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45、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46、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法国作家,曾撰写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MadameCurie)。1954年11月19日嫁给美国驻希腊大使HenryRichardsonLabouisse,Jr。
47、根据《吴健雄传》记载,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先生不仅思想进步,而且有胆有识,少年时代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时就参加过学潮,后又转入了蔡元培先生创办的爱国学社,得以与当时社会上广受敬重的蔡元培相识。1903年,震惊全国的《苏报》案爆发,章炳麟、邹容等革命党人遭清廷逮捕,蔡元培受牵连,流亡青岛,吴仲裔也因而辍学。《苏报》案缓和后,蔡元培重回上海,吴仲裔再去晋见,并加入报纸工作,宣传革命思想。1907年,吴仲裔参加了由他的父亲吴挹峰等人发起的“体育会”,厉行强身报国之志。1908年,年仅20岁的吴仲裔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次年又加入“上海商团”,学习军事技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上海商团亦在光复上海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反对袁世凯----有意思的是,多年以后,吴健雄在美国结婚成家,丈夫就是袁世凯的嫡孙袁家骝-----窃取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中,吴仲裔亦加入了进攻上海制造局的行动,夺取军火库。“二次革命”失败后,吴仲裔回到了太仓浏河老家,并在那里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自任校长,从此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也许,从推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角度考察,吴仲裔的所作所为远远不及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比如孙中山、毛泽东等来得重要、外显。然而,历史的发展决不仅仅是由一两个杰出人物所决定,历史的发展同样也是多种平行四边形合力的总和,并且,在历史发展的诸多复杂因素中,像吴仲裔先生们所起的作用虽然比较细微,但却更恒久、更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吴仲裔,以及许许多多和吴仲裔一样从“人杰地灵”、并且由于“人杰地灵”而得时代风气之先的江南小镇走出来的热血青年,为了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种种呐喊、寻觅与行动,尽管已经为许多更为重大的、丰富多彩的历史表象所掩盖,但却功不可没。小而言之,他们直接召唤了吴健雄这样的青年的崛起,不仅造福着民族,而且造福着整个人类;大而言之,他们构成了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健康的细胞,只要一个社会的肌体里还存在着这样的细胞,这个社会就不会消亡,就充满希望。具体一点说,如果没有千千万万像吴仲裔先生这样平凡而普通的人物坚韧而勇毅的努力,今天的中国以至整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肯定就将是完全另一番景象了。
48、 开始,施士元有些不解:这么大的科学家怎么老是说这些东西。后来才明白,原来在他来镭研究所之前,曾有一个法国青年在这儿工作。居里夫人给他一个题目,就是用内转换电子能谱来解决γ射线谱,当时用的是镭系的放射性沉淀物,其中氡是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惰性气体。这个法国青年本来身体强壮,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因为没注意安全事项,吸进了相当剂量的氡气,后来患了急性肺炎,不幸死去。他的死给充满爱心的居里夫人留下了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痕。从此,每当居里夫人不厌其烦地提醒施士元时,一股暖意就会在他全身弥漫。
49、自从镭在科学、医学、民用上的巨大价值被公认后,世界上各国的制镭工业很快发展了起来。但居里夫人却自始至终未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她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应让它为人类服务。尽管后来她的镭研究所非常需要研究经费,也曾多次有人建议她申请专利和在提镭方法指导上将无偿变有偿,但居里夫人仍不改初衷。
50、论文答辩很顺利地结束了,居里夫人宣布休会20分钟。一会儿,三位大师从会议室里出来,居里夫人满面春风地宣布:“论文通过,Trsbien(很好)。”她向我伸出手,祝贺我论文答辩成功,获得博士学位。
51、1921年3月8日,接见中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52、一般原子核一次只能分裂成两个碎片,三分裂意味着原子核能够一次分成三个碎片。在研究中,他们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三分裂的径迹。这种观测工作非常辛苦,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但眼睛酸涩,而且经常浑身酸痛,但何泽慧孜孜不倦,不放过任何一条径迹,结果是她找到的最多。
53、1916年,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54、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55、科学院院长晓发尔:玛丽·居里,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我们向您致敬。您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您那儿得到精神上的益处,我们感谢您;有您在我们中间,我们感到自豪。您是第一个进入科学院的法国妇女,也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