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文案精选2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7-23 09:01:22 浏览59

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

1、古时候,在关中地区,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吧,人们希望能够人丁兴旺,女儿出嫁后的第一年正月,娘家人要送灯笼给女儿家,希望女儿能多子多孙。女儿生了孩子后,舅舅要年年给孩子送灯,一直送到12周岁。舅舅给外甥送的灯,有莲花灯、麒麟灯、石榴灯、长命富贵灯,都是祝愿“人丁兴旺”的意思。舅舅送给外甥的灯笼要在当年元宵节烧掉,意味着红红火火,不能留着旧的。等再到来年,舅舅会送新的灯来。

2、转眼又是农历新年了,春日里的好光景,需要喜庆的气息来衬托。比如,大红的春联,像飞在小姑娘脸上的胭脂;再比如,大红灯笼打起来,旧时记忆里,满村子转悠,呼朋引伴的孩童,直至今日,我似乎仍能听到他们的欢呼声。

3、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4、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在过去寡妇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旦嫁人了,即便是老公死了,也是不能轻易改嫁的。有些女人夜晚睡不着觉,就会数铜钱。如果有儿子的话,感觉还有点盼头。一旦儿子也死了,那以后怎么养老啊?所以也就活得没有了盼头!

5、五尺深的浑水坑子——看不透(比喻摸不透人的思想)

6、外甥打灯笼——照旧(找舅)。利用找舅与照旧的谐音。

7、 某一年风调雨顺,庄稼多收了三五斗。李家官庄李老汉心里舒坦,在大街上顺口说了一句:今年能过个欲足年了。结果第二天刚十几岁的独子就被绑了票,赎金500大洋。

8、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篇2外甥打灯笼打一歇后语的答案

9、按关中风俗,正月初一到初五为外甥给舅舅拜年的时间,正月初五到十五是舅舅给外甥送灯笼的时间。以往,舅舅给每个外甥要送一个灯笼、一把蜡,每逢正月12岁以下的孩子要打上娘舅送的灯笼,以示来年心明眼亮,茁壮成长。而灯笼上一般都会印有“长命百岁”等祝福的话语。

10、 这天公公干活回家,老远就闻着煎鱼的香味,口里嘟哝着老婆子只会心思着吃,不会过日子。正使劲吸着鼻子闻鱼味道,儿媳在大门口看到公公回家了,赶紧挖了一瓢豆子,撒在大门口外的地边上。只管与婆婆在屋里吃鱼。等公公捡完豆子,用衣襟兜着进了大门,饭桌上只剩下白盘子里盛着黑乎乎的几条鱼。公公心想定是叫老婆子给糟蹋了,气就不打一处来:“这是谁煎的鱼?”老伴没敢吱声,儿媳妇就说:“爹,这是俺娘家刚送来孝敬你的鱼。”

11、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试想一下,一根旗杆立了几百年了,自然在上面是没有了旗帜的,所以不是老光棍是什么呢?

12、第二种: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13、打灯笼串亲戚————明来明去;明来的;来明的

14、有人调侃,为什么外甥打灯笼就是找旧呢?不许找姨吗?于是演绎成找大人,为什么找大人,把大人丢了——丢大人了。

15、记者的家乡临汾是没有这个风俗的,关中这个风俗吸引了记者的好奇,莫非,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这个歇后语的严厉与此风俗有一定的关联?对此,记者询问了多位乡邻,有的说,是因为先有这句歇后语,而有的则说,灯笼是舅舅给外甥送的“眼睛”。但似乎总觉得不尽如人意。终于,村里的一位老者告诉了记者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他对此风俗的解释为,是先有习俗后有歇后语的,而习俗要追溯到我国农耕时代。

16、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17、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18、外甥打灯笼----丢大人了:外甥打灯笼自己是找人,找谁呢?当然是找大了了。所以就是大人丢了。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某人办了不好意思的人,丢人了。

19、这个歇后语的出处,跟一个历史上著名皇帝的一段趣事相关。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开国帝王、明太祖朱元璋。

20、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21、五尺深的浑水坑子——看不透(比喻摸不透人的思想)

22、五月天喝凉茶——美透了(比喻十分漂亮。或非常满意)

23、俗话:外甥打灯笼照旧的典故由来传说在元代末年,当时朱元璋没做皇帝之前,他在郭子兴的义军中听令。可是由于这股义军里有好几个主帅,郭子兴和孙德崖等几个主帅意见不合,甚至后来几个人翻脸发生了冲突,使得朱元璋被迫离开了那里,准备回老家安徽濠州。

24、 县太爷哈哈一笑,喝令赶紧退轿让嫁,在高密一时传为佳话。

25、外甥打阿舅——公事公办(比喻不存私心,该怎么办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