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摘抄
1、子贡说:“《诗经》上说,‘治学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身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的话中举一反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论语摘抄)。
2、因此,“道”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其现实意义是不同的。当今可认为是“道理或真理”,在古代可理解为“仁义道德”。如何理解名言中的“死”“死”在“朝闻道,夕死可矣”中,意思是“为......而死”,是动词的一种为动用法,这里是指“为真理、道理或仁义道德而死”。
3、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论语摘抄)。
4、“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或“为正义事业而死”等,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在新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深刻内涵。结语因此,“朝闻道,夕死可矣”可理解为:
5、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0、(译文)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1、且停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岁月欢喜一步步,成就人间与朝暮。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3、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没能做好: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有智慧的人不会困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子贡说:“这说的正是老师自己的品质啊!”
14、我的习惯是不管什么书,先大致过一遍再说。因为我很好奇书中到底说了什么。在过一遍的过程中我是不会记读书笔记的,但是会在书中作一些标记。
15、孔子说:“君子要牢记九个方面的事:看的时候要看清楚;听的时候要听清楚;脸色要保持温和;容貌要保持端庄;说话的时候,心中要为对方考虑;做事要尽心尽力;遇到疑问,要向合适的人请教;愤怒时,要想到不利后果;获取利益时,要合乎道义。”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7、(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8、这本书是大四时候一个埃及朋友送我的礼物,它让我第一次从微观经济学这个角度理解人性,里面的各种案例分析在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又合情合理。它从一定程度上让我在思考问题时候变得更为理性。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2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2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5、(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领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例就理解其他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26、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27、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30、孔子说:“君子以说了却不能完全做到为耻。”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32、 虞舜有了五位贤臣,就治理好了天下。周武王说:“我有十位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贤臣。”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自唐尧、虞舜的时代之后,就属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最为鼎盛了。十位大臣当中有一位还是周武王的妻子邑姜,实际上只有九位真正的大臣而已。周文王得到了天下的三分之却仍然尽心事奉殷朝。他的德行,可以说是最高了啊。”
33、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4、(译文)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35、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向他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要引以为鉴,(如果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就要改正。(所以,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啊。)”
3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7、一生很短,不过晨暮与春秋,一生所求,不过平安和自由。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
38、(注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疾病。
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40、(译文) 出自《论语·学而》,意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1、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42、周恩来总理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早在1956年,我们d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倡议实行火葬,周恩来总理带头响应。他逝世后,按照遗愿,把他的骨灰洒在了北京密云水库、天津等祖国大地,作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生为中国人民,逝世后,亲吻祖国山河,又回到人民中去。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4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4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46、(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47、(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情绪很低落。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会面临绝境吗?”孔子说:“君子面临绝境时,也依然坚持君子之道;小人遇到绝境,就无所不为了。”
48、信:可靠,可信;果:果然,果真,有后果。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
49、(译文)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50、 孔子说:“不能明辨是非善恶的老好人,(人们往往被其误导,误认为这是有德行的表现),对推行道德有特别恶劣的影响。”
5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2、言外之意:辩别君子,应着重观察他的德行,表相是可以变的(易,译意与周易的易,变化。);侍奉爹娘,能尽心尽力;为君主能奉献自身(“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
53、(译文)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54、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论语》
55、(赏析)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56、赏析:国家有道,太平之时,就要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动乱的时候,就应当隐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