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名句500句(文案精选8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7-18 09:41:18 浏览59

佛经经典名句500句

1、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阿弥陀经

2、  五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3、你是我的半截的诗,不许别人更改一个字。海子

4、  五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6、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8、  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9、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10、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是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11、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佛经经典名句500句)。

12、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康熙

13、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康熙

14、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

15、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6、  2如果我们信受弥陀的救度,我们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苦恼众生,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

17、人生并不一定要在脚踝系一条绳子,杂七杂八拖带姓名或锅碗瓢盆才能活下去。简媜

18、我筑自己的灶,熬自己的汤,谁爱喝谁喝,从不逼人家,但谁也别想来拆我的灶,倒我的汤。

19、茶很香,太阳很好。爬进寺庙,铺在石头砌成的地板上,白花花的,像浪。蔡崇达

20、我以为你不是个好人,没想到你连个坏人都不是。韩寒

21、多做一些,机会将随之而来。为别人服务最多的人最富有。服务的道路才能通往快乐的城市。

22、  2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吾心,吾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23、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4、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于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康熙

25、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26、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颜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27、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8、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9、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30、  七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1、7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3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33、  2华严奥藏,法华秘髓,就是在念佛,这个法门为「一切诸佛之心要」。心要,就是最重要的、主要的宗旨之所在,也就是一切诸佛的目的,就是弘扬念佛、劝导念佛。「菩萨万行之司南」,就是说菩萨广行六度万行的目标,就是成佛,而念佛就可达到菩萨六度万行、自利利人的目的。

34、  八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5、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36、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37、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38、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39、  人寿遥期到百年,到来鸡犬亦欢然。忍心满座称觞客,饮血茹毛不一怜。

40、  五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1、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42、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3、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44、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的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韩寒

45、  3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46、  2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成佛了,这在极乐世界,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他发心帮助我们。给我们说只要具足信,真信、切愿,真信切愿就是“菩提心”,再加上“一向专念”,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忙就帮上了。

47、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48、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49、1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康熙

50、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51、我不愿再惊动你,我以静默作为代价,换得你长长久久地留着我孤独的生命里。独木舟

52、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会做到。不断告诉自己某一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

53、  五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4、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55、让今天过得比昨天更有意义,这才是昨天存在的价值。卢思浩

56、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57、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58、  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59、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0、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61、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62、  2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63、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64、  2不要以为自己修行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如果我们得一心了,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一切诸佛如来是一心,你也一心,你心跟一切诸佛心是一个心,决定没有分别、界限,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都变成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迷,你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个心,所有一切迷人的心变成我的心,所有迷人所造的罪业都变成我的罪业。

65、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6、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67、  1佛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所怜悯。是名知足。

68、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69、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70、存诸心,体诸身,求实得于己。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康熙教子名言

71、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72、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73、《杂阿含经》五十卷,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在杨都祇洹寺口述,宝云传译汉文,慧观笔录。另有二十卷本《别译杂阿含经》,译者失传,译出的时间可能早于五十卷本。

74、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75、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76、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77、  六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78、  1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79、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80、  余供无过者 超踰不可计 如是菩提心  必成等正觉

81、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82、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83、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