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名句
1、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中峰国师
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3、"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净因法师《心性是成佛的土壤》"
4、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5、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6、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7、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8、●南通市崇川区成立佛教协会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9、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0、提倡什么安详禅、生活禅,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静中观察,慢慢就有了定力。——惟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悟禅》
11、三车喻云花安去,生如来家辆福祉。具静律己用缘起,入报喜地梦佛世。《文心雕龙》
12、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13、存诸心,体诸身,求实得于己。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康熙教子名言
14、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康熙
1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6、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7、 归元性无方便有多门。(www.lzcn)
18、忍耐一时,便觉无事。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康熙教子名言
19、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20、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1、 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22、 五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23、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24、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2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6、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27、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28、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9、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30、文殊当知,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电光出,云何于中不惊不惧,云何于中广贪财利,云何于中耽淫嗜酒,云何于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到彼岸,凡夫众生定当沦没。无常杀鬼来无时节,纵有无量无边金银财宝,情求赎命,无有是处。众生当知,须观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罗刹处内,是身不久,当为乌鹊饿狗之所食啖,须舍秽身,求菩提心。当观此身,舍命之时,白汗流出,两手横空,楚痛难忍,命根尽时,一日二日至于五日,膨胀青瘀,脓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见,乃至身骨散在于地,脚骨异处,膞骨胫骨、腰骨肋骨、脊骨顶骨髑髅各各异处,身肉肠胃、肝肾肺脏为诸虫薮,云何于中横生有我,生存之时,金银财宝,钱财库藏,何关我事?--《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31、1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天下不广?——康熙名言
32、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康熙
33、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34、 八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5、 四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3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37、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38、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佛说四十二章经》
39、 二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0、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4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42、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中论》
4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44、穷理求知,行事得之。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康熙教子名言
45、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46、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
47、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48、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佛说八大人觉经》
4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