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尾巴歇后语
1、一次,我与波兄到田边拔草,在一小坡处,他发现草丛中一只灰褐色的毛绒绒的东西,惊叫起来,弯腰抓起来一看,是一只未睁开眼睛的兔子。他说,这是小野兔。在不远处,我也发现了一只,抓起来,它一点反应都没有,好像还在睡梦中未醒来一样。把它放在筐里,它不跑不动,只想睡觉的样子。
2、兔子蹦到车辕上——假充大把势(车把势。赶大车的人)
3、得兔忘蹄:犹言得鱼忘荃。蹄,兔聊。语出《庄子 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4、兔子当牛使——乱套了/兔子驾辕马拉车——乱了套/兔子驾辕牛打套——乱了套;乱套了
5、兔子一边数着一边踩着龟壳过了岸,哈哈大笑地说:“你上当了,我只是想过河。”老乌龟非常生气,一口咬住了兔子的尾巴,从此以后兔子的尾巴就短了。
6、目兔顾犬: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兔子的尾巴歇后语)。
7、 兔是十二生肖中最幸运的属相之一。兔子前脚短后脚长,宜于上攀登高,蹦蹦跳跳,有瑞祥之兆。挥别金虎,迎来玉兔,必将给新年带来吉祥如意、喜气好运!
8、 元代袁桷的《舟中杂咏》,是一首写兔的短叙事诗,非常有趣:
9、兔子善于打洞,多是为了保护子女。兔子的繁殖能力较强,当母兔伴随着肚子的隆起,它开始撕扯身上的毛时,是它要生产的前兆。它把仔产在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然后把洞口用土和草精心蒙好,但不会堵死,否则就会影响空气的流通。它一天定时进去给子女们喂奶,出来后都要把洞口蒙上,并且,它严加看管洞口,不允许别的兔子进去。
10、见兔放鹰: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11、兔子的尾巴为什么这么短?刘继卣的连环画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12、也听过老鹰抓野兔的故事,最精彩的莫过于野兔的绝地反击一幕。一只野兔在空旷的野外被一只老鹰逼到绝境,只能四脚朝天,等待束手就擒。老鹰也许犯在了操作程序上的错误,它总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方的短处,志在必得,想用利爪去抓瞎野兔的眼睛。谁知兔子也有狡猾之处,看似在装死,实则在查看战情,寻找绝地反击之机。在鹰就要触及到兔子的时候,那野兔突然后蹄发力,照住鹰最薄弱致命的嗉囊处,猛狠准,只轻巧的一下,点到了鹰的“穴位”,那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摇晃了几下,栽倒在一边。那野兔惊魂未定,不敢相信事实一般,骨碌碌爬起来,赶快给同伴讲述自己大难不死的惊险故事去。
13、有人骂人总是习惯将人比作动物,并且还说这是一种爱的成分,可我怎么也读不出那份爱意。比如,骂某人为兔崽子,不知是形容其灵动敏捷呢,还是贬损其品德低下。一句“兔子还不吃窝边草”,更将人比得生不如死,无地可容。
14、兔死狗烹: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15、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1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7、兔子拉犁耙——力不能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能为力
18、等到过了20多天,那洞口堵得不严实了,或者是兔妈妈有意留下一个小通道,这时,有几只各种颜色的小脑袋探出头来,见到你看它,它会害羞地退进去,一会儿,一只接一只地出来,蹑手蹑脚地跟着妈妈跑,特别的可爱。
19、野兔历经严冬、春寒和酷暑,终于在秋天里长得肥肥的。这时打猎的鹰和犬遍地追逐,纵使家有三窟的兔子也难于脱逃,何况没有洞穴的其他动物呢?诗人这里给人一种联想:在不平的社会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活在底层的平民百姓难保活命。诗中自然流露出对生灵涂炭的愤懑和对受压迫者和被损害者的同情。
20、它弱小的生命。我们不甘心,说我们要好好养活它。
21、 兔子性情温和,体态乖巧,动作灵敏,跑得很快,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之称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诗歌总集《周南·置兔》说:“萧萧兔置,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人们用“比、兴、赋”的笔法描写兔子,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耳熟能详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人们视兔为吉祥,把它做生动的比喻,引申出一串串丰富的联想……
22、看来,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哪怕人家生存环境恶劣,你自做多情地要改善人家的处境,即使让其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最终也是费力不讨好,适得其反。
23、小兔子长着一对大耳朵,一双小眼睛,又红又小的鼻子,半圆形的嘴巴,两个小前腿,还有两条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