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哲学(文案精选3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7-11 08:52:25 浏览59

苏格拉底的哲学

1、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2、这些名人系的人生哲学书籍,总是将自己或书中主人翁的励志故事、成功经验与人生观结合起来,我们细细读来,也确能获得一些感悟和启迪。有时它们还像榜样一样砥砺着我们。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其中“人生哲学”一词的用法,多迎合的是流行看法,导向多是功利式或鸡汤式的,并不是真正的人生哲学。

3、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4、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5、 当他的雅典同胞因为亵渎神灵而审判他时,他对他的同胞说,“我四处游逛,就是为了说服你们当中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不要去在意你们的身体,或者你们的财富,而是要努力‘使灵魂达到最佳状态’。”他文雅、幽默、谦虚地引导人们去省察他们的人生哲学,把他们带到理性之光下。跟苏格拉底谈话是最普通、寻常的经历,但这些会彻底改变你。跟他谈话后,你就不再是原来的你了,突然之间你觉醒了。

6、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

7、加缪: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8、 他一本书也没写过。他没有这种意义上的哲学,一套传诸弟子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与耶稣一样,我们只能通过他人的记述来了解他,尤其是他的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述。当德尔斐神庙的神谕说他是希腊最智慧的人时,他提出,那只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知道得是多么少。但他也意识到其他人都知道得很少。他努力向他的雅典同胞传达的是——他视之为他的神圣使命——质问自己的习惯。

9、苏格拉底认为神是存在的,且人的灵魂因分有神性而是不朽的,因此要最大限地过好这一生,就应该追寻至善,关心你的灵魂,省察你的生活,让理性成为你生活的主宰,让美德为你带来幸福,让知识破除你的无知。苏格拉底人生哲学的可贵处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向人宣示这些道德信条,而是让所有这些信条都成为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都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

10、苏格拉底出身平民,他的父亲是一个石匠。他从小跟父亲学手艺,掌握了一手熟练的雕刻技术。本来苏格拉底有可能成为一个雕刻家的,但他却对哲学和科学更感兴趣。当时没有固定学校,他便到处求学,向各种学问的大师学习,听过许多人的讲学,被公认为有全面教养的人,受过当时所需要的一切教育。

11、我改变了我的信念,这又改变了我的情绪和身体健康状况。我的价值观某种程度上得自我的社会。但是我不能责怪他人或我的文化,因为是我每天选择接受它们。苏格拉底宣称,“照料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责任,这是哲学的教导——心理治疗的艺术,它源于古希腊人的“照料灵魂”。应该由我们来省察我们的灵魂,裁定哪些信念和价值观是合理的,哪些是有毒的。在这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我们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医术。

12、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13、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哲学中最伟大的人物,也是我们这个学校的校长。在苏格拉底之前的一个世纪,也有人自称为哲学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但是他们要么以物质的宇宙为中心,要么发展出了非常精英主义的、反民主的人生哲学。生活于公元前469~前399年的苏格拉底是第一位坚决主张哲学应该对普通人的日常关切发言的哲学家。

14、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15、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是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全真全善的理念世界,凡世上的万物因分有了理念而存在。他以著名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也强调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他的著作《对话集》以对话方式写成,循循善诱,非常值得一看。

16、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17、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18、一旦你用苏格拉底问答法省察生活,你就会发现社会流行的许多观念可能站不住脚,我们原来确信无疑的思想观念可能变得问题重重。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告诉你要少想点,要简单点活,想多了只会给自己徒添痛苦,毫无意义。但是,根据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这是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不负责的生活态度。

19、普通人学习哲学,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再匹配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不断地思索、怀疑、反思······从而组织成自己的哲学,找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

20、培根: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21、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22、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3、苏格拉底到底提出了一套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呢?

24、  他本人出身卑微——他的父亲是一位石匠,母亲是一位助产士,并不是生来就拥有财富、官场人脉和优雅的外表,但他令他的社会为他神魂颠倒,而那个时代并不缺少杰出人士。

25、认知行为疗法努力重现这种“苏格拉底的方法”,教我们质问自己的艺术。在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你不只是躺在沙发上,独白你的童年,而是坐在那里,跟你的治疗师对话。他努力帮助你发现你无意识的信念,看看它们怎样决定了你的情绪,然后质疑那些信念,看看它们是否合理。你学着做自己的苏格拉底,所以,当负面情绪击倒你时,你问,我对它是否做出了智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合理的吗?我能做出更明智的反应吗?你余生中都会有这种苏格拉底般的能力相伴。

26、借着其独树一帜的问答法,苏格拉底对他那个社会流行的各种人生观念,如神话传说、政治、伦理、艺术、家庭、友谊、健康、财富、自律、勇敢、正义、美德、心理等都做了清晰的省察盘问。这样的省察盘问不是为了成为博学鸿儒,而是为了找到生活的真谛。

27、苏格拉底死后,在他的弟子中还形成了三个学派:犬儒学派,快乐学派和麦加拉学派。这些学派统称为小苏格拉底派。他们主要研究的是伦理道德的问题。

28、有这样一个人,在他人口中为智者,却对自我生活要求很节俭,一生都过着艰苦的生活;有这样一个人,对哲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有这样一个人,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但是反对他的人也数不胜数……

29、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30、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复兴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受“知识即美德”的影响,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口号。但丁认为苏格拉底是伟大而具有美德的前基督教多神论者。拉伯雷把苏格拉底称为“哲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功臣”[10]。把他当做是外表丑陋与内心完美相结合的典范。

31、 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你的哲学(你如何理解世界,你认为生命中什么很重要)跟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不同的信念导致不同的情感状态——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也体现在不同的情绪疾病形式上。比如,我太在意他人的赞同(柏拉图说这是自由民主社会的典型疾病),这种哲学导致我恐惧社交。借助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古代哲学,我把我无意识的价值观带至意识之中,省察它们,并裁定它们是不明智的。

32、                           

33、这样看起来,好像人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了。但你真的有理想吗?苏格拉底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集中体现在德尔菲神庙那著名的神谕上,即人要认识你自己。

34、有人可能觉得这种认识太高大上,跟我们平凡的生活格格不入,其实不然。人只要还想变得更好,那他骨子里就是理想基因的。想挣更多的钱,想更年轻,想更健康,想赢得更多朋友,想更出名……所有这一切,背后都有其自身的理想憧憬。

35、《苏格拉底之死》西文名称:TheDeathofSocrates-1作者:雅克-路易·大卫创作时间:1787材质:画布大小:15cmx12cm作品类型:油画艺术收藏机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艺术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