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法名词解释
1、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2、(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3、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4、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智者的教育活动也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他们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标志着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作为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代表人物为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和“一切都是假的”)、普罗狄克斯等;
5、20陕西师范教育学考研群748709627
6、苏格拉底法又叫“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依靠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产婆术具有强烈启发思想,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思想的人。
7、美德即知识: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联系。人的行为的善恶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也就是教人道德即教人知识就是教人道德。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8、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9、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10、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的由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11、20首都师范教育学考研群696047189
12、 知识即道德的论断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既然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行为,也就是说德行是可教的,后世的教育家便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知识即道德的观点并不完善。
13、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
14、(4)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15、伦理: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
16、缺点:受教育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修就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这种方法不能机械的搬用于儿童。
17、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18、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因为苏格拉底自己并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书籍,他的很多话都是由他的学生给记录下来的。比如《对话录》就是以苏格拉底跟别人对话展开的。苏格拉底主张心灵的转向,把哲学的研究重点从对自然界的研究转到对于人本身的研究上来,这样使得人与自然严格的得以区分开来,成为一个不同于自然界的实体。苏格拉底还强调灵魂不灭说。虽然之前的哲学家就已经对此有研究,但是研究的模糊,到了苏格拉底的时候,他才明确的把灵魂与物质区分开来,强调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为以后的唯心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