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1、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译文)(1)孔子说:“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2)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3)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道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4)孔子说:“见到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就想若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才华的人,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5)孔子说:“为人过于质朴,文采不足,则显得粗野鄙陋,文采过多超过质朴,犹如史官显得浮华。文与质合理配合,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3、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8、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9、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10、齐军很快攻到单父,田里的麦子被他们一抢而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2、★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13、(我要投稿)(我要加群)(我要买书)(我要听网课)
14、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5、试译: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16、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17、孔子说:“从温习学过的知识里进而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9、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1、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2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3、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2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5、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2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9、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1、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32、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33、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34、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35、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36、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8、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9、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4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4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