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孔子的故事的感受(文案精选93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7-10 10:26:55 浏览59

读完孔子的故事的感受

1、孔子五十一岁,也就是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鲁国当了中都宰。中都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那个时候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很有成绩,当时四方各国都想学孔子的治理方法,于是孔子由中都宰升为司空,仿佛是后来管建设工程的首长,又由司空而为司寇,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长。但是虽然孔子现在在鲁国做了官,但他在一般老乡跟前却仍保持着谦逊淳朴,像不善于说话似的。当他在朝廷议事的时候,是很会辩论的样子,但是又很慎重和上级谈话,他持的是公正不阿的态度,和同僚谈话,却又和悦近人了。

2、令我敬佩的还有孔子的谦虚,在故事《两小儿辩日》中就体现了出来,当时孔子听了两个小孩儿的话后,仔细想了又想,觉得两个孩子的话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确答案,于是,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对两个孩子说“两位小朋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们让我回去想想吧!”孔子就是这样的谦虚,没有不懂装懂,他这样的好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让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因为这样,孔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最终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3、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4、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5、《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读完孔子的故事的感受)。

6、孔子大家都知道吧,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但是很少人知道孔子的一生发生了哪些事情。而李长之则把孔子一生的事情编写成了一本书,让我们以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描写。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会见”,是大概是这样的: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去洛阳。孔子觉得这是个机会,他可以去拜见拜见大思想家老子,老子听说孔子来了便去迎接,又叫他的仆人把道路打扫干净,从孔子到达时,他们又谈了很久。我最喜欢的是老子最后对孔子说的几句话: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时是送钱,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给人送行时是几句话,我没有钱,姑且冒充一下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你几句话吧。

7、孔子是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敬佩的人,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这只是我喜欢、敬佩他的原因之另一个原因,听我慢慢来跟你说。(读完孔子的故事的感受)。

8、孔子在60岁时,学富五车、博览群书,却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还与众不同。别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新的乐曲,往往一首曲子只愿学习两三天。而孔子呢?埋头一练就是十天半月。明明弹熟了,却还不肯换新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子不但想把曲子练熟,还想通过旋律来揣摩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个性、思想、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感动了他的老师。

9、爱他人、爱一切生命,接受爱、传扬爱、在爱中长大!

10、杨逢彬:女子:有人解这一章的“女子”为“你的儿子”“您这位先生”,可是除此章的“女子”之外,这些人却未能提供先秦古籍中还有哪些“女子”也可解作“儿子”“先生”的书证,可证其说之不能成立。《论语》《左传》时代,女子都是指女性。以《左传》为例,“女子”既指老年的哀姜(《僖公元年》),又指刚出生“赤而毛”的女婴(《襄公二十六年》),还指年轻的季芈(《定公四年》)和中年的辟司徒之妻(《成公二年》),其实就是女性的意思,可不必今译。试对解“女子”为“您这位先生”之说稍加分析(吴正中、于淮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正解——为孔子正名之一》,载《中国哲学史》1999年4期,第35-45页),该文读“唯”为“堆”,进而读作“对”;解“女子”为“您这位先生”;读“与”为“欤”。

11、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12、孔子就是这样的谦虚,没有不懂装懂,他这样的好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让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因为这样,孔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最终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13、橘中秘89:追问一题,那可不可以评价,李长之《孔子的故事》,李零《丧家狗》,于丹,程树德《论语集解》,杨伯峻《论语译注》,南怀瑾《论语别裁》哪一个写的最好?

14、所以就会得出一个很奇怪的结论,房子还是会慢慢地往上涨的,因为人们总希望住得更好一点,希望自己持有的财产变得更保值一点儿。

15、孔子为人的谦逊是我无比敬佩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吧,它正是出自于孔子的笔下。孔子这样流传千年的伟人,不说三人,就是三千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啊!而谦逊的孔子却说,三人同行,有一人必定是自己的老师。

16、在月光的照耀下,我默默地读完了巜孔子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把我带进了孔子的生活世界里。

17、“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18、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9、前台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再去找旅馆,就将他们引到一个房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至少你们不用再奔波了。”

20、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从30岁开始一直从事教育。相传,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个出名的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21、大家好,我是33号袁泽瑞。今天分享的是《孔子的故事》。

22、我读了孔子的故事,知道了他从小爱问问题,不管是梳着小辫的孩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都是他的询问对象。因为他总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别人就给他起了个"百事问"的雅号。于是,他总结了一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

23、孔子出生于贵族,但他因内部争斗而逃走到鲁国,因此由贵族身份转变为平民。但他没有放弃,而且还谦虚求教,终于他创办了一所学院,虽然生活非常困难,连三餐也不计,但他还坚持教学不肯放弃。他曾接受过很多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而且还写了《春秋》一书,成了万世师表。

24、子贡是另一种类型的学生,他很会说话,办事干练,善于观察形势,抓准机会谋事。春秋末年,齐国的田常想作乱,便移兵攻鲁。孔子是鲁国人,不能坐视不管,便属意子贡去解困。于是子贡在齐、鲁、吴、晋、越五国之间游说,令各国出于利害都有所行动,结果改变了大势。孔子称赞他是“琏瑚之器”,意为可担大任。然而,孔子深知,子贡的长处同时也是短处。和颜回相比,子贡常以自我为中心,难免自视过高,要从别人的目光中寻求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5、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26、《孔子的故事》所讲的是孔子与他的弟子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及对话,其中有一个故事,我非常喜欢:有一天,孔子带弟子们在一块宝地上观赏,看见路上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他便让马车慢慢行驶过去。别的孩子早就躲开了,只有一个孩子一动不动。孔子问小朋友:“你可以给我的车让一条路吗?”谁知道这孩子不仅不让,还说:“不行,这有个城池,你的马车怎么过?”孔子定睛一看,孩子背后的地面上有一堆石子,互相环绕,搭成了一个小小的城墙。于是孔子问那个孩子有什么用?孩子答:“防军队和你这些马车的。”孔子请教道:“那该怎么过呢?”孩子道:“你觉得是车让你?还是你让车呢?”孔子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让车夫绕过孩子所堆的城池走了。

27、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是李长之写的,他的原名是李长植。他写的这本孔子的故事里面写了孔子的出生至死亡。

28、接着,庄子又讲了一个孔子被困于匡的故事。孔子是如何感知自己的呢?他在那一刹那间被扔进了一个时空——别人把他当作阳虎给围起来了,因为阳虎曾经在匡这个地方作恶,所以大家要报仇。

29、最后,六(1)中队的队员们齐唱《论语》歌曲,在今天,我们不应只是一遍遍的背读《论语》,我们应学习孔子的精神,不要只是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时代变了,但人心没有变,古人不远,孔子的精神不远!

30、读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我有很多的收获。收获一。人要接受现实,不能沉浸在虚假里。收获二。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收获三。要知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和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意思就是你虽然学习很好,但是总有人比你学习更棒,所以要谦虚。

31、孙敬悬梁,苏秦刺骨,匡衡凿壁偷光,孙康囊萤映雪……”“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这也……”而同样,我们的祖国之所以繁荣起来,和人民群众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曾几何时,人们一贯的唯我独尊,使中国有了上百年的耻辱。如今,人们觉悟了,勤奋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创新发展,才使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归根结底,中国人民惟有勤奋,才能抹去“东亚病夫”的牌匾,成为响彻世界的东方巨龙!人们惟有勤奋,才能成为人上人。

32、“三仁”三伟人。(忽略“最”字,立意走偏)

33、小梁这个判断不一定对。但是为什么美国也出现了所谓的房地产泡沫呢?你一定要了解,在美国很多人买房子是零首付的。对于他们来说就像租房子一样,政府总会给他们各种补贴,让他们有房子可住。

34、你问自己的内在,希望房价涨,还是希望房价跌呢?或者说你个人的感觉是,如果有一天你们家的房子涨了,你会高兴;还是房子跌了,你会高兴?

35、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36、亲爱的小读者,看完这段有关“为谁而学”的讨论,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呢?书中的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与学生的每一段对话都耐人寻味。为了便于少儿读者理解,书中还配有大量的情节图画和文物图片,能够帮助你对孔子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较具体的认识,值得一读。

37、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的小故事:有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等等,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走向成熟的道路,这里面讲了,孔子还不到35岁,就有了很多弟子,正因为他见过老子以后,遇事会冷静和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热情,弟子就多了起来,虽然他说人家不知道自己有本领也能沉住气,但想施展自己的本领,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所谓报复,他曾说:"不愁没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没有成套的东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东西,自然会有人知道,也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这种心理使他在一生中浪费了很多有用的光阴和精力。直到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孔子这种心理才有了一些扭转。

38、“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帮别人改正错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这都是孔子做人的准责,而我们做为华夏文明的继承者也应学习孔子的精神。

39、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孔子就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代表。

40、如果一件事情是大部分人希望的那样,就会汇聚成某种隐隐的力量,形成一种共同振动波,影响世界的发展趋势。

41、颜回和子贡是孔子最器重的学生,但两人的气质却完全不一样。颜回为人敦厚,把从老师那儿学来的一以贯之,形成了自己的品格。孔子最欣赏的是这种为学之道,他在意的,不是学生读书的劲头,而是读书是否成全了学生的人格教育。

42、孔子谦虚、大胆、聪明、好学、勤奋。他三岁就没了父亲,十七岁没了母亲,常人恐怕只能变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更加好学、勤奋,不懂就问。

43、再认真想想,那些没有房子的人,真的希望房价跌到很低吗?你会发现,如果买不起房子的话,即使再跌20%、30%甚至50%,你买得起吗?

44、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孔子可真是个清官呢!他忠心中力为老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百姓财产,他可真是个清官。孔子曾经说过:“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只要这样做,才算得是个好官。

45、大家好,我是6号张文怡,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读《孔子的故事》有感,《孔子的故事》讲述的是孔子的一生所经历的事。

46、另外,我们在7解释“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时说:“以前注《论语》诸书在‘君子无所争’后标以句号。我们发现,‘必也V’句前面往往是一否定句或带有否定意涵的反问句,与‘必也V’句组成一个复句。”又引边滢雨教授之说:“《论语》中凡‘必也……乎’句式,都是假设句;表示‘如果一定要……的话,那一定是……’。”这一章似乎也是如此。如果此说可靠,则当译为:“父母在世,不出远门;一定要出远门的话,必须有目的地。”“父母在世,不出远门;一定要出远门的话,必须有正当理由。”

47、孔子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他一生桃李满天下。我很崇拜他。今年,刘老师让我们买了一本《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介绍了孔子一生的历程,使我们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48、孔子是中国50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着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生活品格的赞颂。孔子如此博学多才,他与谦虚好问的美德是分不开的,孔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收徒,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14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为人折服了人们,度过了重重难关。孔子曾经这样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是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问才是最聪明的。孔子遇到一丝困难,他也不会放过一切机会向人请教。我最喜欢第九篇故事第七篇主要讲公元517年,孔子到了齐国,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有记录的政治活动。第八篇讲了孔子在齐国的政治活动失败了,孔子只看到在齐国很可以做一番事业的一面,但没考虑到另一面,齐国的执政者晏婴在政治主张上恰是和自己敌对。第九篇讲流亡在齐国的鲁昭公在齐国受尽了气,最终在公元前510年死在了国外,这一年孔子42岁了。鲁昭公弟弟被立为鲁君,这就是鲁定公。现在国家繁荣昌盛、万象更新,w孔子的故事》有机会再版了,而斯人已去,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49、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明白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我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50、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孔子的父亲纥在孔子还有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只有孔子的妈妈颜徵在和孔子母子俩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孔子在17岁的时候孔子他的亲人一母亲去世了。

51、庄子用一个和惠子的辩论,提出了一个隐隐的判断——除了逻辑和我们看到的以外,有更加全然感知世界的可能性。你觉得可知的世界,还有不可知的部分。

52、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岁,父亲便亡故了。

53、立意角度开放。立意角度的开放性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微子、箕子和比干三人,考生“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的选择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在三个人物中自由选择,重点是要写出相应的理由。二是对某个人物“感触最深的理由”也是开放的,如写微子,可立意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远离非仁以成仁、良禽择木而栖等角度;选择箕子可着眼于能屈能伸、坚守气节、厚积薄发、隐忍成仁等角度;选择比干可着眼于忠谏为国、宁折不弯、英勇无畏、杀身成仁等角度。

54、原来,他自己在前台过了一个通宵。老人十分感动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送老人出门,转身就忘了这件事。

55、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56、“子贡,你呢?”“自从做了老师的学生,人们都对我刮目相看,我想,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请我去做官,我便可干一番大事了!”

57、孔子是一个阅读广、谦虚、知书达理的人。读完了孔子的故事后,我最最喜欢的故事是孔子与老子会见,主要内容是孔子和老子见面相互敬佩对方的故事,我最喜欢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孔子说的话鸟,我知道它会飞,可是会飞的还常被人射下来。鱼,我知道它会游水,可是会游水的还常被人钓起来。兽,我知道它会走,可是会走的还落了网。只有一种东西,我们不能控制它,它爱云里来就云里来,它爱风里去就风里去,它爱上天上天,这就是传说中的龙。我没法捉摸老子这个人,老子就像龙一样吧。从这里我知道了孔子个谦虚、聪明的人,老子是一个阅读广泛、文艺的人。孔子和老子这么老了还在学习,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文雅的、谦虚的、善良的人。

58、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孔子可真是个清官呢!他忠心中力为老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贪百姓财产,他可真是个清官。孔子曾经说过:“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只要这样做,才算得是个好官。

59、《孔子》这部片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后的苦处。一个中国人若不懂点孔子,即便不说是不合格的中国人,起码是缺乏教育的中国人。”

60、之后,他当了一名老师也也有一些弟子,由于社会残酷离开了卫国。就回到他的家乡鲁国,再次离开了,如果又来到了楚国。

61、                                                        李华

62、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先驱者,让他的思想由世人传颂下去吧!

63、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64、让我们从小学好文化知识,为长大后为人民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65、有一天,他接到一封信,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他按信中所示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楼。原来,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亿万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并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

66、孔子是中国50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他是儒学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着孔子的故事,这本书更是对孔子生活品格的赞颂。孔子如此博学多才,他与谦虚好问的美德是分不开的,孔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收徒,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14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为人折服了人们,度过了重重难关。孔子曾经这样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是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问才是最聪明的。孔子遇到一丝困难,他也不会放过一切机会向人请教。我最喜欢第九篇故事第七篇主要讲公元517年,孔子到了齐国,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有记录的政治活动。第八篇讲了孔子在齐国的政治活动失败了,孔子只看到在齐国很可以做一番事业的一面,但没考虑到另一面,齐国的执政者晏婴在政治主张上恰是和自己敌对。第九篇讲流亡在齐国的鲁昭公在齐国受尽了气,最终在公元前510年死在了国外,这一年孔子42岁了。鲁昭公弟弟被立为鲁君,这就是鲁定公。

67、令我敬佩的还有孔子的谦虚,在故事《两小儿辩日》中就体现了出来,当时孔子听了两个小孩儿的话后,仔细想了又想,觉得两个孩子的话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确答案,于是,他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对两个孩子说“两位小朋友,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们让我回去想想吧!”孔子就是这样的谦虚,没有不懂装懂,他这样的好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让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因为这样,孔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变得更加博学,最终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68、                                                   2020年10月20日

69、——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

70、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挫折中前进》这个篇章,介绍的是孔子成长的历程。孔子很能吃苦,经受得起各种困难,也很有志气。在挫折中,他凭靠着自己的毅力一天比一天进步,修养了许多才能,养成了谦虚好学的品德。

71、老子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学东西要灵活,能做到举一反三。《孔子的故事》里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72、孔子听了,沉吟良久,若有所思,然后对颜回和子贡说:“唔,你们先去休息吧。”

73、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也对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学以致用。

74、让我们从小学好文化知识,为长大后为人民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75、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包含两部分,一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评价:殷有三仁焉。二是阐释微子、箕子、比干三人对殷纣王劝谏后不同的抉择和不同的结果。考生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出发,不得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76、看完这个故事,我掩卷沉思。想到自己前天还幻想自己在云朵屋里当主角,可能这也是幻想吧。所以我不能这样,我要接受现实,不可以整天沉浸在幻想里。

7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给我们积极的思想,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的人格。树立了榜样,就等于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

78、六(1)中队以介绍孔圣人作为本周新篇章的开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让我们今天共同学习圣贤之道理努力践行,成就自己的人生。

79、我是班里的班长,也是一个官。我要让孔夫子的种种美德在我心中扎根。我要带着所有的班干部以班级利益为中心,时刻想着大家,为大家服务。那样,我们与同学们就会更亲近,所有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我们的班集体就会很和谐。

80、之心正者必相正。每遇伸张正义、扶弱济贫、维护国威乃至痛失弟子时,孔子的眼神必定是沉稳而睿智的,如果漂移而油滑,小人之相暴露无遗。无言相,而非像。

81、这就提醒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d务工作者,要以发展辩证的思维来对待,而不是墨守成规、迷信经验。特别是在支部工作中,要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在三个“区分开来”的保护之下,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放手去干的呢?

82、路人甲乙丙丁: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到底是什么意思?

83、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一点儿不错,每过一日,自己应当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久而久之,让自己更加完美。如今,黄老师受这句名言的启发,在我们班开展了“吾日三省”的活动,让我们全班同学每天都反思自己。

84、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过匡城被拘留》讲的是孔子在卫国没呆几个月就离开的故事。他由于走得很仓促,又由于自己坐车,而他的弟子大多数是步行的。这其中就有子贡。当时的子贡还是个五岁的青年。因为他找不到老师孔子了,很着急,就对路人询问起来。有一个人笑嘻嘻地告诉他,我只看见东门有一个人长得很体面而且两腮很像尧帝,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像大禹,不过比大禹又短了三寸,而且样子很狼狈,像一条丧家狗。子贡知道这一定是孔子了,便找到东门,终于追到老师孔子了。孔子见着子贡并问他去哪里了?是怎样找来的?子贡便把刚才听来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听了就笑道:一个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不能以点概全,不过说我像条丧家狗,倒一点不错!一点不错!

85、孔子之所以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都来自与他勤学苦读。孔子虽出身贫寒,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他过早的就担当起拉生活的重担,然而他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更加刻苦的学习。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意志,坚辛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孔子终于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我从孔子勤学苦读的一生中体会到: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发奋努力,那麽压力就会变成动力。

86、《中国文化概论》课上,我们观看了影片《孔子》。东周末年,周室王朝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常常为了争霸而互相争战,老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孔子(前551~前479)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为了理想,他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没有人会否定孔子的才智,他不费吹灰之力帮鲁王收回汶上三城;没有人会否定孔子的人品,他为救陪葬的漆雕弓而向这个惨绝人寰的社会发起犀利的攻击。[)这样1个伟大的人,却屡屡失措。他怀才不遇,代理国相仅仅百余天;他被人误解,引起很多人的冷嘲热讽;他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差点饿死,只能以琴乐代饭……

87、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弟子三千,贤徒七十二人。后世尊为圣人,万世师表,被评为古今中外历史上具有对世界杰出贡献的一百位人物之中,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对世界影响深远。

88、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孔子。

89、况且,现代人写名人故事为了增加可看性,都热衷于“戏说”。什么戏说乾隆,什么某朝那些事儿,有些瞎编乱造到狗血。你怎么就相信李长之在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呢?如果你相信这本书所写的是事实,那么另一个问题紧随而来,书里面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本孔子小传是求真的呢?

90、现在的房价跌掉50%,也就是去年房价涨一倍之前的价格而已。去年你没买;今年你能买吗?很可能还是不会买。

91、《孔子的故事》这本书里面的讲了从刚出生到老了的生活故事,真的很有趣,你也来看看吧。

92、我最喜欢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这一篇发生的故事。在孔子八岁的时,吴国那个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初始各地,到了鲁国,季札是一个博学而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在鲁国有机会听到鲁国所特别保存着的较完备的周朝乐歌。那些乐歌个大部分都保留在现存的诗经里面,他对于郑地民歌的批评是:“这种音乐为什么这么细弱?很有享乐的气氛。——这个小国有些危险了。”他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文艺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