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诵读
1、学过这句话我懂得了孔子育人注重人的品质德行的修养,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是否有学问,不是看他读过多少本书,而是看他是否达到了做人的修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精通学问之道,要先从自己的品行的修养、待人接物上着手。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学有所成。即《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25
3、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论语》的第一篇就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学而常习,习而常学,便可以海阔天空般事事无碍。而今天观看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更是令自己开见识大长。
4、子夏的这句话提出了正确处理夫妻、父子、君臣、朋友这四种关系的道德标准。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教育,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做到:”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认为他已经是个有良好教养的人了。这一句和上一句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孔子施教重在人的德行。
5、今天我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这句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小学➭| 语文站 | 数学站 | 英语站 | 其他 |初中➭| 语数英 | 物化生 | 政史地 | 其他 |(论语诵读)。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9、没错,他的想法是无法治国的,至少不适合现在的国情。可是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儒学。政治课里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发扬”扬弃“,我们却把坏的继承了,好的遗忘了:
10、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3
1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4
12、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27
13、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0
14、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1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诵读)。
16、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8
17、我拿出数学练习册正准备写,籍展鹏拍一下我的肩膀,说:”走,咱们去操场上打篮球。人都叫好了,就差你了。“我说:”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没写完呢,你写完了吗?“”写什么写,老师不是说第三节的时候才让交的吗。现在才第一节课,第二节下课不是还有四十分钟的活动时间吗,那时候再写也能跟上。“我一听,也是,四十分钟足够能写完的。于是便和籍展鹏下去打篮球了。
18、说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论语》里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第二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19、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4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26
22、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11
23、译文: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孔子就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南宫适)。
2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5、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9
26、四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诵读经典美文吸收、储藏、理解、运用。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曾深有感触地讲道:语文学习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我之所以各门功课学的得心应手,是因为大大得益于小时候的国学经典学习,记忆酝酿,厚积薄发。读经重要,胜于读其他书。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27、阙d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28、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9、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0、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31、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0
3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4、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鲩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20
3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0
36、《论语》这一本书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其中”仁“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3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8、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11
39、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40、《论语》对我的学习的帮助效果非常显著。《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用直接的两句话告诉了我,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时常复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生活的过程,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着复习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发现。
41、译文:孔子说:“先学习礼乐再得到官位的,是淳朴的一般人。先得到官位再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再做官的人。”
42、结果可想而知了,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严厉地大批特批了一顿。都是因为自己当时没有考虑好,现在麻烦了。
43、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