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用春联3000副
1、论古评今,争道是地灵人杰,文采风流越宋唐——张子斋
2、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
3、 上联:发愤图强兴大业,下联: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4、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5、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6、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7、 春满人间,千树披绿鸟对对。横批:万花吐艳蝶双双
8、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
9、 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
10、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11、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12、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13、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14、上联:喜看南国花繁,红透洞庭波映日下联:紧握楚天笔健,才追潘岳气凌云
15、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16、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17、华夏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欣欣向荣)
18、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19、 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横批:喜迎新春
20、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风华,抒发美好愿望,蕴含家庭愿景。
21、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
22、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23、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24、截至目前,沙头街道已开展10场春联民俗活动,向居民送出3000余副春联和2000多个福字。据悉,春联民俗活动是沙头街道第二十届留深建设者过大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头街道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让留深过节的劳务工在辖区度过欢乐祥和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