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指鹿为马造句
1、考验一个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就是指鹿为马。
2、●清吴伟业《读史杂感》诗:「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用指鹿为马造句)。
3、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4、在正义与真理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人终究是要受到惩罚的。
5、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6、他竟然敢在大众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真是胆大妄为。
7、他是当大官的人,他应该明辨是非。如果故意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终会让人讨厌。
8、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9、(近义词)混淆黑白、以白为黑、识龟成鳖、指皁为白、混淆是非、张冠李戴、颠倒黑白、颠倒是非、指皂为白。
10、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1、秦始皇死后,担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由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
12、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13、做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对那些指鹿为马的人和事明明心知肚明,却要随声附和,阿谀奉承。
14、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
15、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我们用它来形容那些故意颠倒是非的人.
16、●清吴伟业《读史杂感》诗:「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
17、秦始皇死后,担任中车府令的宦官赵高,和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串通起来,并且威胁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由胡亥继位,称为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
18、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9、第二天,天气甚好,赵高的心情也特别好。终于可以向自己的篡权计划迈进一大步啦,忍不住竟然哼起了小曲儿!今天是君王要跟自己外出,坐在豪华马车的秦二世看到赵高居然骑着一头鹿,很诧异,“赵高啊,今天我们出行,你怎么不是骑你平时的宝马,怎么牵了一头鹿出来?我竟然不知道,原来鹿还可以这么骑的啊!这很难驯服的吧?”赵高开始装了,大吃一惊的样子立刻就摆出来,“啊?君王,你说什么?”“鹿啊,你骑鹿出来干什么?”赵高抬高了分贝,为了让大臣们都听到,“哈哈哈哈哈,君王,你说笑话了不是,谁会骑鹿出来啊!鹿是拿来观赏的,我怎么会骑鹿啊!这是一匹马,就是我平时骑的那匹!你再好好瞧瞧。”秦二世还真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不是啊,赵高,你这就是一头鹿嘛!你看那鹿角!”赵高这时问身边的大臣,“你看,你看,你快跟君王说,这是鹿啊还是马?”“这明明就是马嘛!鹿怎么能骑呢!君王,臣认真地看了,确实是马啊!”“是啊,是啊!是马!”附和的人一堆堆,他们都想巴结赵高。但也有人反对,“怎么可能,这么明显你们看不到吗?这是鹿,怎么会是马啊?”“是啊,我也看到就是鹿!”赵高暗暗记下是谁反对自己,咱秋后算账。
20、秦朝统治者的暴政引起民怨沸腾,陈涉"一夫作难",八方呼应,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21、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然后,他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给您的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分明是一只鹿嘛!于是,他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分明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问道:“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说道:“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22、●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
23、呜呼哀哉,难怪有人说,天下艺术,为富不破。
24、现在是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9日3:20分,写这篇小文的原因是看了一篇官方结论,看完之后气的我摔碎了8块留存多年的硬盘!
25、第42期-点击收听“望梅止渴”第43期-点击收听“喋喋不休“
26、戈培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马老大或许本意只是自娱自乐,问题是捧场做戏之人太多,把高帽子带上了,就容易把轿子抬翻。焚琴煮鹤之事,还是少做为妙。
27、指鹿为马 :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8、●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指马谁攻秦相诈,入林都畏阮生狂。」
29、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30、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31、现代社会,颠倒是非、指鹿为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32、(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33、如果这是一部小说,我终于等到了大逆转的出现。
34、原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5、从中国历史上的赵高“指鹿为马” ,到建国以来的历次运动无一不表明.
36、秦二世左看右看,这明明是一只鹿,赵高怎么说是马呢?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是一只鹿,怎么说是马呢?”
37、秦朝末年,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为了排除异己,他想出了一个"指鹿为马"的花招。此举既将皇帝秦二世玩于股掌之上,又能将那些不阿权势、敢讲真话的大臣识别出来,以便加以清除,可见其用心之深毒。
38、(示例):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
39、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头上怎么会长角呢?”
40、明明是一只狮子,却被贴上了驴的标签,这不是指鹿为马吗?
41、结果,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说真话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42、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3、秦代的政治中心陕西一带就曾经有大量的麋鹿化石、遗迹出土。陕西也是野生麋鹿分布的最西端。《汉书·扬雄传》也有记载“明年,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罔罴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狐菟、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褒斜、弘农、汉中这几个地方都在陕西省境内。
44、另外,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爰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
45、释义: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马了?”
46、(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7、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
48、纵然是长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属指鹿为马,颠倒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