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
1、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2、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
4、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
5、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6、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7、(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8、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9、(载酒问字):载:携带。带着酒去别人家问字。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10、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1、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十分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12、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韦编三绝、闻鸡起舞、映雪读书
13、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4、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
15、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16、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17、卧薪尝胆、衔胆栖冰、宵旰攻苦、悬梁刺股、雪天萤席、引锥刺股、
18、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19、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20、膏:灯油;晷:日影。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21、出处:《后汉书·侯霸传》:“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22、释义: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23、(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24、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25、勤:勤奋;补:弥补;拙:愚笨,笨拙。只要勤奋就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26、(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27、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28、废寝忘食:寝:睡觉;餐:吃饭。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地干某一件事情,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
29、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30、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31、(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
32、囊萤映雪(nángyíngyìngxuě)
33、(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34、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35、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36、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37、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38、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39、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40、(磨砻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亦作“磨礲浸灌”。
41、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42、(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43、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4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5、(出自):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注引《孙氏世录》:“晋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46、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此时特指家贫读书刻苦。
47、 2) 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48、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49、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才高八斗博览群书满腹经纶博学多才博学多闻
50、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
51、唐代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52、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53、悬梁刺股,读音xuán liáng cì 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54、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55、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6、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57、释义: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58、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59、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60、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61、 (出自):《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62、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
63、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4、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65、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66、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67、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68、聪明地资质、内在地干劲、勤奋地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地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地其它条件。
69、(雪窗萤几):《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70、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1、(磨砻浸灌):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亦作“磨礲浸灌”。
72、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73、夙:早;兴:起来;寐:睡觉。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74、国家之前进在于人人勤奋、奋发、向上,()正如国家之衰落由于人人懒惰、自私、堕落。
75、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76、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77、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78、焚膏继晷:焚:使……燃烧;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79、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80、“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81、膏:灯油;晷:日影。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82、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83、造句:只要拿出悬梁刺股的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84、形容专心埋头苦读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
85、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86、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发愤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87、好学不倦:倦:厌倦。好:爱好。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88、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89、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下定决心,发愤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剧烈的疼痛使他很快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90、(悬梁刺股这一历史典故表现了孙敬、苏秦好学勤读的刻苦精神,表明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的道理,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决心,目标明确。要肯吃苦,肯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91、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92、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93、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94、典故: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95、尝胆卧薪成人不自在穿壁引光刺股读书刺股悬梁牛角挂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顿学累功分甘绝少奋发图强昼耕夜诵攻苦食淡刻苦耐劳坚苦卓绝临池学书埋头苦干磨练砥砺驽马十驾勤学苦练十年寒窗十年磨剑孙康映雪坐薪悬胆卧薪尝胆悬梁刺骨映雪读书引锥刺股圆木警枕凿壁偷光积雪囊萤匡衡凿壁磨砥刻厉铁面枪牙雪天萤席朝经暮史饮胆尝血枕戈尝胆囊萤映雪照萤映雪尝胆眠薪挑灯夜读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尝胆卧薪成人不自在穿壁引光刺股读书刺股悬梁牛角挂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顿学累功分甘绝少奋发图强昼耕夜诵攻苦食淡刻苦耐劳坚苦卓绝临池学书埋头苦干磨练砥砺驽马十驾勤学苦练十年寒窗十年磨剑孙康映雪坐薪悬胆卧薪尝胆悬梁刺骨映雪读书引锥刺股圆木警枕凿壁偷光积雪囊萤匡衡凿壁磨砥刻厉铁面枪牙雪天萤席朝经暮史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aabc默默无闻默默无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难度太大了啊)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分秒必争争分夺秒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凿壁借光韦编三绝形容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编三绝孔子晚年爱读《周易》,使穿连《周易》的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翻来覆去的读.孔子世家》)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成语:韦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