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词风格
1、红丝一曲傍阶砌,珠露下、独呈纤丽。剪鲛绡、碎作香英,分彩线、簇成娇蕊。
2、风转蕙,露催莲,莺语尚绵蛮。尧蓂随月欲团圆,真驭降荷兰。(晏殊的词风格)。
3、古来诗可以赠答,可词开始时没人用来做赠答之用,晏殊首先用它“赠歌者”,词在初起时,本是“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是交给歌伎酒女演唱的歌词,但现在晏殊写的却不再是交给歌者演唱的歌词,而是赠给歌者的一篇诗歌了,这正是从让歌伎酒女演唱到用于赠答之间的过渡性产物。
4、前欢往事,当歌对酒,无限到心中。更凭朱槛忆芳容,肠断一枝红。
5、写富贵,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的渲染。
6、碧水悠悠,天际渺渺。人这一生,不可能一直都是青春年少。所以不要吝惜开怀醉饮放声大笑。要知道,人间万事万物是没有终了的。
7、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8、其实,诗词高雅与否,也许并不在于是否"作妇人语",而是决定于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深度,还有词句的工整典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评《玉楼春》:"春景春情,句句逼真。"黄氏《蓼园词选》评《玉楼春》:"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从这两个评价里能看出,《玉楼春》贵在情景真切,它传递的相思之情厚重、不轻浮。若没有切身体验,是写不来的。
9、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10、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此词就是在作者这两种感情的影响下写出的。
11、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12、晏殊字同叔,他是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人,官职做到了当时的宰相。晏殊与他的第七个儿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当然晏殊最大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他的词作上,他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那么晏殊到底是什么派别的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13、晏殊当时在这个筵席前,可能看到了这个老大伤悲、不得其所的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方的境遇的悲伤。而晏殊所托喻的是歌女,如就歌女而言,还有更深一层的悲哀,那就是歌女是“卖笑”的,是要以笑语欢歌博取人家的欢喜、人家的报酬,所以,内心即使有悲歌,眼中有泪水,也要“重掩罗巾”,不能让人看到。“重掩”,是屡次流泪,屡次擦干。屡次悲哀,而又屡次不能让人看到悲哀,强作笑颜,这是一种极为深重的悲哀。
14、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不知多少幽怨,和露泣西风。
15、天气阴沉沉的,浓云密布,雾气氤氳,香炉里的香气缭绕。又至重阳佳节,所用的纱帐到了半夜感觉凉气袭人。
16、丹青改样匀朱粉,雕梁欲画犹疑。何妨与向冬深,密种秦人路,夹仙溪,不待
17、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18、倚遍朱阑凝望久,鸳鸯浴处波文皱。谁唤谢娘斟美酒,萦舞袖,当筵劝我千长寿。
19、歌敛黛,舞萦风,迟日象筵中。分行珠翠簇繁红,云髻袅珑璁。
20、一霎秋风惊画扇,艳粉娇红,尚拆荷花面。草际露垂虫响遍,珠帘不下留归燕。
21、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22、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23、人人尽道黄葵淡,侬家解说黄葵艳。可喜万般宜,不劳朱粉施。
24、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25、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26、满酌兰英酒,须知献寿千春,太平无事荷君恩。荷君恩,齐唱望仙门。
27、晏殊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晏殊诗词富闲雅而有情思,他的词句主要有这几个特点:感时伤别,春秋各异。晏殊词就题材内容来说,未脱传统婉约词樊篱,即伤春悲秋、相思别离。但相同的题材,晏殊表现出了对春景和秋景的不同偏好。其次,晏殊词具有文士气。晏殊词中的感慨多是中年人式的。内向的独省与外向的同乐。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词人自己为主人公的词作,和词中的主人公身上明显寄托了词人自己情感的作品上。
28、粉笔丹青描未得,金针彩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渐渐,船头解散双鸂鶒。
29、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30、以上几句,三层抒发,一层比一层迫紧。惊心于时光易逝,这是一。想不到有情人长期隔别,这是二。企图忘却而又不能忘却,这是三。三层意思,层层相扣,层层拉紧,把读者投入强烈的心情震荡之中。于是,在下片,词人进一步给以更具体、更浓密的形象,使读者的心灵震荡达到最高的频率。
31、晏殊的一生仕途顺利,青云直上,深得真、仁二宗的信任,但后来也遭受到两次挫折。仁宗为李宸妃所生,却为章献刘皇后以“偷天换日”的办法据为己有,后来刘皇后用事,无人敢说明此事,李宸妃卒,晏殊作墓志,只说李宸妃生女一人,早卒,无子。后来刘皇后也死了,《宋史·晏殊传》载孙甫、蔡襄曾上言晏殊为李宸妃写墓志不言生仁宗之事,以为晏殊之罪状。于是,晏殊被罢掉了参知政事,出知亳州,又徙陈州。五年以后,又被召还京,自刑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32、晏殊的这首词里虽然可能有因罢相而产生的感慨牢骚,但表面上却是借歌者之口说出来的。“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有的本子“博”作“薄”,一般人都觉得应为“薄”,乃自谦之词。像欧阳修的《采桑子·西湖念语》的序文中就说是“敢陈薄伎,聊佐清欢”,“薄伎”者浅薄之才伎也。如果说是“博艺”,这个“博艺”就是众多的意思,一个人为什么会说自己有众多的才能呢?这就得看他整个的口气了,他下面说是“花柳上,斗尖新”,“斗”就是竞争,竞赛,“尖”是出类拔萃,“斗尖新”是说我的技能不仅是最好的,而且是最新的,这是很夸张地说出来的,毫不客气。狂妄自大固然不好,可是在此则不然,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感慨万千,是悲慨于自己有才伎而不被赏识。前面要扬得越高,后面才跌下来得更重,这首词的开头就说“博艺随身”,写得很好,有许多人不是靠自己的本领,而是仰仗着家庭、亲友的势力或者是什么法宝的魔力,而这位歌者靠的是自己的本领。所以这“博艺”二字好,“随身”二字更好。“花柳上,斗尖新”,“花柳”指风流浪漫之事,譬如是音乐的弹奏啦,歌舞的表演啦,他说在这方面他敢和任何人比试,我的才艺比任何人都好,比任何人都新。
33、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34、他写情不俗,写景不僵,词藻华丽,多情有趣。
35、露滴彩旌云绕袂,谁信壶中,别有笙歌地。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
36、教育。晏殊从小生长在一个文人之家,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是必然的,且从小就聪明好学,5岁就被称之为“神童”,14岁时就参加殿试,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秘书省是宋朝专门管理藏书的机构,拥有很多珍贵的图书资料。借此机会,晏殊在任职期间,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一个人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还需要后天的努力,都说“天道酬勤”,否则也只会出现方仲永的悲剧。由于晏殊的才华与品德,在18岁时受真宗赏识,做了“太子舍人”,给太子赵祯当伴读。自此之后,晏殊的人生就“开挂”了,因为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这个时期也是宋朝最辉煌的时期。
37、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庆人间瑞。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
38、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39、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40、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41、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42、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双泪说相思。
43、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南园春色已归来,庭树有寒梅。
44、而晏殊自亦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
45、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经宿雨、又离披。
46、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清平乐》
47、晏殊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
48、杨柳风前香百步,盘心碎点真珠露。疑是水仙开洞府,妆景趣,红幢绿盖朝天路。
49、秋风微微吹拂,梧桐树叶一片片坠落。初次品尝美酒容易醉,在窗户前的枕上酣然睡去。
50、有酒且醉瑶觥,更何妨、檀板新声。谁教杨柳千丝,就中牵系人情。
51、“好梦频惊”这好梦,是离人的重逢,是生活的欢乐,是美好事物的幻现,然而每当希望它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恰似点睛之笔,它一手拉着上面,一手牵起下面,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的沉重的分量。
52、紫府群仙名籍秘,五色斑龙,暂降人间世。海变桑田都不记,蟠桃一熟三千岁。
53、神仙雅会,会此日,象蓬瀛。管弦清,旋翻红袖学飞琼。光阴无暂住,欢醉有
54、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55、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5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57、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58、这首词的激昂慷慨在他的词的风格和规律中是一种变调,作为一位理性的词人,他不应该写出像这首词中这样激动的感情,可晏殊毕竟是理性的词人,就在于他把这种激动的感情加了遮掩,借题发挥,利用这个题目加在了别人的身上。即便是在不得不暴露自己心灵上的伤痕的时候,他也不愿意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别人面前,而是将自己推远一步。
59、昨天夜里秋风凋零了碧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那远伸向天涯之路。想要给他寄上一封书信以诉相思,山川连绵不断,水面阔大漫无边际,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6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61、第一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了时节。"新社"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此时,闺中妇女盛行斗草、踏青。斗草,就是找些奇花异草来,互报花草的名字,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
62、杏梁归燕双回首,黄蜀葵花开应候。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63、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飏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
64、当此际、青楼临大道,幽会处、两情多少。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
65、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66、佳人钗上玉尊前,朵朵秾香堪惜。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67、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68、空间之大,是满目山河。对着满目山河"空念远",就好像是离别之情在如此大的空间里蔓延。但如果只写"满目山河""落花风雨"的虚幻,那离别之情就不够真切,所以最终还是落到"酒筵歌席"之上,落到"眼前人"上,这就让我们感觉到现实的存在,真实离别的存在。而词里的"眼前人",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生和生命,离别后彼此珍重,要"怜取"各自的生命,"怜取"人生里将会遇到的美好。
69、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
70、人情须耐久,花面长依旧。莫学蜜蜂儿,等闲悠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