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最好的前十首(文案精选33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7-04 08:59:01 浏览59

宋词中最好的前十首

1、一曲《葬花吟》,道出了不仅是黛玉的悲哀与悲剧!这首《葬花吟》不正是《红楼梦》群钗里的魂吗?!她们各个魂归何处??都是花落人亡两不知?那您说,这《葬花吟》!是不是《红楼梦》诗词的巅峰之杰作呢?我说肯定是!

2、    史上写秋风最好的一首诗,很多人读了之后开始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

6、《钗头凤·红酥手》(作者)陆游 (朝代)宋

7、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人生聚散是一件伤感的事情,尤其是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和朋友一起。良辰美景可以抚慰人们惆怅的情绪,但是词人还是不能掩饰自己淡淡的哀伤。

10、全词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11、 天才词家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仁宗皇帝黜落,从此改变了一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一生流浪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成为后人敬仰的“才子词人、白衣卿相”。

1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年少幼稚,涉世未深,故作深沉,而今历尽沧桑,秋思不知从何说起,亦无处可诉。人生总在某个年纪后,才懂得某些道理。

14、沈际飞: “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着诗不得。

15、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16、写下此词时,北宋王朝在北边金国的进攻下,已经灭亡,太平生活了半生的李清照国破家亡,漂泊流离的李清照辗转来到南方。

17、因为坎坷的经历,李清照奉献给了后世不朽的佳作。

18、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19、以上我已经阐明观点!也可以这么说,《葬花吟》可算是《红楼梦》之魂!其真正的含义就在于此!!

20、“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首词,不用细说了,只要是中国的读书人,没几个不会背诵的。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全词明净凝练、优美清新。

21、我们只愿李清照能永远生活在那一片小舟之中,永远欢乐不知愁苦。

22、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3、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24、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5、    孟浩然的一首山水诗,写的太美了,不输王维“明月松间照”

26、“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此诗豪情万丈,震撼赞叹,千古流传。

2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8、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2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30、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31、往事莫沉吟。身间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32、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