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1、选自《道德经·第六+三章》。(译文)圣人自始至终重视细微的小事,不做什么所谓的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2、天”的大道,是利用万事万物,但是不要伤害它们的根基,跟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跟人争名夺利,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
3、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6、说好听的话,是可以得到人的好感,但是只有把事情做得漂亮,才能真正得到一人的真心认同。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 《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
10、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仅86字!足以影响人一生!
1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12、《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
14、诗文入群:goodshiwen;商务合作:goodshiwen
1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 《道德经》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8、(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1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1、(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2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3、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24、解悟:能够了解别人,只能称为机智,能够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明白人。战胜别人,说明你能力比较大,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
2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6、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27、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2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 《道德经》
2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2、回复数字 119 观赏《太极武当》记录片8-9集
33、选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34、那些轻易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在我们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真的很实用。真正想要帮你的人,会问清楚你现在面临的是哪些困难,需要帮到什么程度,会认真考虑自己能帮到哪些,而不是张口就说行行行,好好好,你尽管说,这种人往往是不靠谱的。
3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老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37、解释: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38、这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
39、(翻译)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4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1、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4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3、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45、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露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4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49、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
50、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老子 《道德经》
5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
5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 《道德经》
53、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4、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55、“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中盈是充盈、丰满之意。这两句话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论述物极必反的道理。
56、《道德经》中最励志的一段话,远胜过鸡汤语录
57、礼者出现的前提是“大道废”,所以礼为乱之首也。
58、小鲜是指小鱼。治理庞大的国家,就像是烹调小鱼一样。
59、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60、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
6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
6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八章》
63、老子的大智大慧,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轻易许诺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这句话一方面告诫我们不要听信花言巧语,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守信用,重诺言,不做言而无信的轻薄之徒。
6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5、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6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
68、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69、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70、
7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
72、解悟: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就如同水一样,只管付出,不问得失。水,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功德无量,却总是默默无闻,不仅不会居功自高,还甘居人下,任劳任怨。
7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