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诗词名句
1、《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2、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重阳节诗词名句)。
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4、晏几道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故一生抑郁不得志。这首词,写景洗练,写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达了他失意的感慨。
5、曹丕有“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之句,表达了又逢重阳的惊喜;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7、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九日陪董内召登高》唐·廖匡图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8、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0、《唐诗真趣编》:从对面说来,己之情自已,此避实击虚法。起二语拙,直是童年之作。
11、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1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3、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4、年月多,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缦。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
1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6、晏几道的“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便由重阳佳节宴饮之乐,引出对身世的感喟,抒发了客居思乡的悲凉心情。
17、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8、译文: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19、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20、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21、(唐)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22、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23、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24、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25、点评:昨天登高,今天饮酒,都是伤心。菊花之苦,其实源于自己的心苦。
26、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27、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