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名言名句
1、 宝,就是要做到邻里和睦,与周围人和善相处、在社会上学会与人相处,那就是无价之宝。
2、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3、于是带着孟子搬到了学宫附近,孟子和小伙伴玩耍的内容变成了设置祭祀用的盛器,互相行礼,进退如仪。孟子的母亲说:这真是能够居住的地方了。于是就在这里住下来。孟子幼年的时候,问:东家杀猪是要做什么呢?母亲随口回答说:准备给你吃。随后感到后悔地说:我听说古代就有胎教之说,如今我在他知道事理的时候还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诚信啊。于是买了猪肉来给孩子吃。孟子长大后学有所成,后来成为一代大儒。当时孟子还年幼,他母亲就已经非常注重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了,更何况对那些已经长大了的孩子呢?
4、自己生活上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他强烈反对当时社会上败坏的风俗,例如:做事讲排场、摆阔气,当差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脚上也穿着丝鞋。(司马光的名言名句)。
5、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6、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唐纪太宗贞观六年》
7、(译文)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8、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9、 “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即要远离看风水、算命、和尚、巫道、郎中等人。亲近和接纳这些人,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烦恼。
10、(大意)术即方法,真正的方法是从智慧中产生的;而通过适当的方法,智慧才能发挥无比的功用。
11、因其所为,且兴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乃可以有国焉。
12、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13、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14、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司马光《训俭示康》
15、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16、近些年来,社会上的奢侈的风气越来越严重了,就连差役、马夫们也穿着和读书人一样的衣服,耕地的农家也穿上了丝织的鞋子。
17、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
18、居弟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司马光《训俭示康》
1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20、(大意)本身没有实力,却虚张声势显示自己的武力,是为杜绝对方蠢动的念头;的确有实力而极力掩饰,表现出毫无防备的样子,是为消除对方猜忌的心理。
21、过片"松露冷,海霞殷"二句,以松间夜露和海上朝霞,写山中晨昏景色的变化,暗示时序推移,离别之时将至。写景静中有动,且为下句"匆匆整棹还"暗中过渡。整理舟船,匆匆欲归,是写尘心未泯,仙缘已尽。但也可以另作一解,即所谓"欢愉之日苦短",感到欢会未久,却匆匆就要归去,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惋惜和追迹之情。
22、人的贪欲是没有极限的,贪欲无度是一切祸患的根源。
23、(译文)才华,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华的统帅。
24、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25、"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司马光《资治通鉴》"
26、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