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摘录(文案精选33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28 10:08:52 浏览59

陶行知教育文集摘录

1、事要硬办,话要软说。贯彻始终,路线正确。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辱负重,有为有守。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自勉勉人,爱惜物力。发奋忘食,公而忘私。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青年时期的朋友群体至关重要。在贫乏的物质生活面前,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相聚在一起,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支撑着,虽然个性不同,但却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彼此包容,学会了互相欣赏,学会了和谐相处。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镜子,每个朋友都是对方的老师,相处的过程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陶行知教育文集摘录)。

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4、陶行知先生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促进社会改造的教育观,对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1943年为广东某中学校歌所做的词,也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教育名言。一直以来,陶行知先生始终在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动学生的大脑,并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没有什么是不能挑战的,无论是权威还是老师。在老师与真理之间,首先要尊重的应该是后者。真理是唯一的衡量尺度,而老师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尽量不让他们过分依赖老师。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变得更成熟,见识更丰富,观念也更加地前卫。倘若只是用严格的管教来对待他们,即便他们一时知错了,但是没多久还是会再犯。

6、“润物细无声”,在无声之中他的这种行为影响地也不仅仅是燕子矶小学的师生了,而且影响了村民,让一种好的行为影响到周围所有的人。

7、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8、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往今来,国难当头之时,冲在前面的,往往都是那些平日里敦厚寡言的“弱冠”。

9、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10、先生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

11、我要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想他们所想,乐他们所乐,忧他们所忧,始终提醒自己,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也许,一切不那么复杂。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为何要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用我们的价值观来评价他们?那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12、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13、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并不难。但要把它写到每一个教职员工和每一个学生的心上,化作每一个人的活的灵魂,就不容易了。

14、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15、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全心全意投入人民教育事业,他当年倡导的教育的国民性、教育的社会性、教育的生活性、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的民主性、教育的创新性,与现在的素质教育如出一辙。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照当前的教育现状,我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张扬“人”的大旗,以完善人自己为目的.,以提升人的价值为目的,以“立人”为本,为了一切人的全面发展。

16、出成绩那天我压根没当回事儿,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在北京刚应聘完百丽中国集团的管培生,已经过了第二轮面试,了解了一下当时的情况,如果录取了先去站柜台,通过销售的表现再看下一步的发展,说实话好不容易杀进第二轮,听见这个结果我有点失望,因为在我们当地想站柜台,随便找个商场就可以去,我研究生学历,努力了那么久竟然去站柜台,然后我妈给我打电话说,进面试了,我记得我站在北京的公交站台,等了那么久车来了,结果挤到挤不进去,我开始反思,这个城市到底适不适合我,决定回家去面试教师。

17、人的精神成长和生理发育是一样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分阶段的。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欲望,而且也难以吸收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在什么样的年龄段读什么样的书,这应当成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则。

18、  其实早在2016年9月,叙事者曾经共读过《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本书作为经典重读的其中一本,相信会再次带给叙事者深切的感触与不一样的成长。有幸成为《陶行知教育文集》的领读者,倍感荣幸而又无比忐忑。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与各位亲爱的叙事者一起,共同阅读,深度拥有《陶行知教育文集》这本好书。

19、所以要努力让他们心悦诚服,自愿放下戒备,并且接受老师给予的教育和思想。有人用“猫捉老鼠”来形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显然,这样的观念已经过时了。面对着非常有主见的学生,对于老师来说,亦师亦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对他们的指导。在当今社会,以德服人才是最重要的。想要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就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老师自身的学识与人格魅力,通过赢得学生们的钦佩,才能以引领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踏上正确的方向,并且用人性化的方式来进入学生的内心,从而得知他们的想法,并且积极引导他们的心灵与精神的提升。不怒而威,才是最有效的法宝。好的老师是温柔的,能够给人安慰,就像阳光一样温暖明媚。这样的老师,显然更容易征服学生。

20、该书自1886年诞生至今,始终畅销不衰。被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普及性和教育性的读物,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21、预备钢头碰铁钉——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1月5日)

22、  十年前的教师节,刚刚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从同为教师的爸爸手中接过第一份教师节礼物——厚厚几本教育类书籍。其中一本便是《陶行知教育名篇》。从那时起,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便时常伴我左右。即使偶尔翻阅,却也受益匪浅。

23、因为笔试和面试的心态不一样了,加上家里一直给我做工作,教师工作多么好,工作体面,收入稳定,而且好找对象,这其实是个挺重要的原因,我研究生毕业26了,在我们这种四线城市,也算是大龄女青年了。

2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25、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26、精神是不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不关有没有钱,只问肯不肯把精神放出来。

27、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探知能力,深入而实际地生活,勇于积极地发现美、追寻美、并且创造美。同时,老师还肩负着另一个使命:“把美引入课堂,引入学生的心灵。”

28、他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教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29、一直以来,陶行知先生始终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宽广如海的胸怀,积极倡导并且向我们实践了爱的教育。对待学校,对待教育,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事业,一直在向我们呈现出他的热诚和激情,这样的奉献精神,实在是让人惊讶,让人感动。教师和医生一样,本身就是一种良心职业,它的衡量不在别处,而在教育工作者的心中。作为一名老师,倘若没有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我们不难想象到:他必然也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教育。可以说,爱学生也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一种体现。作为一名老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只有爱学生,才能够用温存慈祥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才会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用柔软和蔼的话语与他们沟通。只有这样,老师与学生的心才会越来越近,最后,融化为一。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更加地了解学生,从而对症下药,积极帮助学生。同时也要严以律己,积极用正面形象来

30、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31、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32、  亲爱的叙事者,2020年已经到来,让我们一边品读《陶行知教育文集》,一边开启新的美好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