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文案精选47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27 08:57:04 浏览59

打破砂锅问到底歇后语下一句

1、奇|两钉入脑 男子浑然不觉   怪|不愁生计 老人流浪上(羊城晚报2007年6月3日A5版)

2、歇后语在韵律上前后两部分通常会有所停顿,停顿的作用相当于“是”、“等于”。但在语用时前一部分往往可以独立运用,后一部分隐去不说(故称为“歇后”,“歇”即“略”也),熟悉歇后语的听者(即具备文化背景者)即可意会,当然亦可以前后两部分一起使用。

3、母亲多是自言自语道:“次次来都是滚水渌脚(急匆匆)咁!”(羊城晚报2009年2月14日B9版)

4、④省略关系。即承前(引)省或蒙后(注)省,如:

5、到了粤方言则变成“叉烧包掟狗”,因为粤文化中“叉烧包”更能体现岭南的饮食特色,更有象征意义。如:

6、这个劫匪眼看无路可逃,就大肚子踩钢丝——铤(挺)而走险,劫持了一名人质跟警方对峙。

7、双方各自开出的条件差距太大,湿水棉花——没得谈(弹)。

8、歇后语是由实践生活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信、风趣、形象的语句。

9、李世民还嫌这样不够庄重,亲自赋诗6首,一匹马一首诗。李世民的诗写得很好,比乾隆皇上写得可好多了,《全唐诗》里还有他的诗呢。李世民写了《六马赞》,还找欧阳询给誊抄下来。欧阳询写过最重要的五个大字,你们有机会一定要看看,那就是我们的“观复博物馆”。本馆建设之初,我不愿意找任何人题字,我觉得谁写也写不过古人,找来找去,就在欧阳询的法帖里集了这五个字—“观复博物馆”。

10、⑤错综关系。即在上下两部分中,充当的成分不对当,如:

11、歇后语在口头文学或民间文学中经常用到。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

12、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13、乔保用一种不可捉摸的神态,话中有话地说:“瞧你这个人,冲我发火干啥,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靠山堡》169页)

14、问:您有关注过南海沉船打捞出来的文物吗?您怎样看待海底打捞文物?您有收藏过海捞瓷吗?

15、太平洋的警察——(警察)管的宽(承前(引)省)

16、故事类,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17、(你)一个人拜把子——你算老几(蒙后(注)省)

18、一般说来,在传媒中使用歇后语,由于空间的有限性,歇后语在形式上会产生紧缩现象,即通常不用破折号或逗号来表示停顿,但口头表述时要将这个隐含的停顿讲出来,如:

19、从歇后语构成的类别来看,大致有“喻义”和“谐音”两大类,而以喻义最为常见。

20、“麻秆打狼两头怕”实际上是一句歇后语,前部是“(用)麻秆打狼”,后部则是“两头怕”(暗含“两头不讨好”的意味)。但是,重大新闻或国际新闻,以及社评等,过多使用歇后语就不太合适,当然在带有评论性的采访中亦偶尔可见歇后语,如:

21、现在倒成了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了!(《闹海记》上253页)

22、结构: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面的部分可称为“引”,后面的部分可称为“注”,由于其口语色彩较为强烈,所以结构的定型性较之成语、惯用语要来得差一些,表达可以更灵活一点。

23、“辈”与“被”同音相谐。糨(jiàng)子:用面等做成的可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糊涂:本指黏糊糊,转指人头脑不清醒。指一辈子都是不明不白地混日子。

24、这六匹坐骑都有大名,分别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过去我们听说书的老说乌骓马,比如《西汉演义》楚霸王骑的坐骑,这个是青骓马。你听这些名字起得都特洋,一听就是外来的,其实这真没什么洋的。

25、看见这家留学机构介绍的学校条件这么好,价格也不是太高,他好比十二月的白菜——动(冻)了心,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去。

26、真是石头碰在钢板上,硬碰硬地吵起来,谁也不肯让一步。(《三号闸门》85页)

27、(拼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

28、砂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砂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在传播的过程中,变成“问到底”。

29、2012年印度海军要想把这艘古董开走的话,总共要支付俄罗斯34亿美元!恰好是美国海军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建造费用,可人家是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只不过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而已。(2009年05月22日扬子晚报张雯雯《海军少将张召忠:中国若无航母将遭世界威胁》)

30、喻物类,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老鼠上街——人人喊打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31、《国宝100》最初也是一档视频节目,这次重新以图书的方式与读者见面,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马未都认为书具有一种形式感。“纸质图书的好处,第一是翻阅便利。另外纸质书是可以搁到书架上,提示自己还是一文化人。文化要有内容,还要有形式感,我觉得书的形式感超越视频和音频。”

32、“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

33、⑤补语。歇后语做补语时,往往需要在歇后语后加上助词“得”或“个”之类的虚化量词。例如:

34、飒露紫这个紫,其实就是咖色,我们观复猫里有一只猫叫孟大咖,就是咖色。白蹄乌,这马是黑的,就四个蹄子是白的,我们还有只猫叫李对称,就是黑猫穿着白拖鞋。然后就是青骓,骓本身就是青白杂色的马。再有就是特勒骠,这骠就是毛色黄里透白的马。至于什伐赤,不用问,这马是枣红马。

35、好处可以让学生们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找到正确的结果,也就是在快乐的探究中得到知识,而不是盲目的听从他人的讲解。

36、若有人问他的绳甩子是马鬃的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是贵重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呼兰河传》182页)

37、此外,还有少数用其他方式构成的歇后语,如“礼义廉——无耻”,“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前者属于截取,后者则是截取加谐音;“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则运用了析字手法(加双关)。

38、昭陵墓旁边本来有一个长廊,这个长廊多少有点像我们过去的光荣榜,把皇帝生前的业绩都写在上面,这青石高浮雕的昭陵六骏就安放在这上面。大型石雕有圆雕、浮雕两种:单独存在、四周可看的就是圆雕;依附于石头上面凸起的叫浮雕。昭陵六骏是中国文物史上最有名的浮雕。六骏是六匹马,它是有原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爱的六匹战马,是辅佐他爹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

39、拿棒槌缝衣服——__________(__)

40、他以前骑过摩托车,所以教他开汽车很容易,响鼓不用重槌——一点就通(嗵)。

41、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

42、整个旅程,我们树枝做拐杖——光出岔(杈)子了,不是迷路,就是爆胎。

43、释义:“打破砂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砂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比喻问题追根究底。

44、在一般叙述性的语言中,可以使用歇后语单独充当句子,对事物、现象的性质、状态进行描述,如:

45、这些名字有的是从突厥语来的,当时翻译的是高人,符合今天翻译的最高标准,叫信、达、雅。比如特勒、什伐这些都是突厥的官职名,后面再加上个颜色。翻译的信、达、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奔驰车,我年轻的时候奔驰叫“本茨”,后来才改叫奔驰。广告界公认翻译最好的商品名字是“可口可乐”,其实最开始它被翻译成“蝌蝌啃蜡”,你听听,你还想喝吗?

46、读音:dǎpòshāguōwèndàod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