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三大代表作(文案精选4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5-07 01:27:58 浏览59

巴金的三大代表作

1、这种真诚直率的情感抒发与对现实的真实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互为映照。描写的真靠了情感的真相辅佐,显得“生气灌注”,富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避免了自然主义呆滞刻板的临摹;而情感的真则正是借助了描写的真,获得了积极的社会意义和较大的思想容量。这使得巴金小说既是反映着中国社会生活某一现实本质的镜子,又是“一道宣泄他亲身感受的火热的河流”显示着热烈、真诚的风格特征。

2、梅芬,小说中命运最凄惨悲苦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她同高觉新一样,接受过高等教育,学习的是民主科学,向往的是个性解放,憧憬的是自由平等。但是这一切都被封建制度下的腐朽,愚昧,顽固的封建保守分子所摧残破坏。在对觉新的爱情上失利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

3、从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小说传统中,巴金继承了世情小说的传统。(巴金的三大代表作)。

4、《家》再次和读者见面,也许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封建社会的一些情况。

5、《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6、在睡梦中,我想,我的眼睛也是向着西南方的。

7、作家的艺术观对风格形成的影响往往是更直接的。从巴金几十万言有关创作的论述中,我们发现:真实、向善、自然,是巴金艺术观的几个核心要素。在巴金的审美视野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这真实,是忠于生活和忠于自我的统一。一方面,巴金认为文学创作不能说谎,应该忠实地做自己时代的见证者。“我不能够在生活之外看见艺术”“我的眼光从未敢离开现实”另一方面,巴金强调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是真挚的,是从作者心底涌流出的血和泪,是自己“灵魂的呼号”。他再三剖白“爱与憎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这些织成了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我的生活是痛苦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我时常说我的作品里混合了我的血和泪,这不是一句谎话”(巴金的三大代表作)。

8、他说:人要有信仰。“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他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9、《春天里的秋天》《砂丁》《新生》《还魂草》

10、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11、@读者04:自从读完巴金的《家》,就特别想知道下文,原先的次要角色们在《春》这本书里都活跃起来了,现在特别想看《秋》。

12、说巴金用父慈子孝的观点评价家庭伦理道德,并在思想深处存留着几丝对其合理成分的留恋,并不等于否认巴金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彻底批判否定。从社会观上讲,巴金始终主张彻底捣毁家庭秩序和家族制度,而且他首先是从反对专制家庭开始其斗争生涯的。但从伦理观上讲,巴金又认为以道德加血缘来维持家庭伦理秩序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这除了表明巴金作为人的复杂性(这是正确理解巴金这部分小说时而带着挽歌调子的关键所在),也证明了民族传统心理对巴金的影响。这并非偶然,我们从冰心、老舍等人的作品中都可寻见这种共同性的印记。这种创作内容方面的特点,决定着巴金的创作风格本质上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相通。

13、《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解元、会元、状元;《雾》、《雨》、《电》;《论语》;《儒林外史》。

14、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15、  “‘激流三部曲’遭遇盗版并不是个案,近年来很多我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过侵权盗版,这种情况应引起重视。”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认为,打击图书侵权盗版,获得授权的出版社要负担起维护作家权益、自身专有出版权、市场秩序的责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效维权,与各方一起共同净化图书市场。

16、我还知道巴金有一席真话。巴金八十岁写作《随想录》,不够痛快,不够凶狠,但是至少不是假话。当时,文人基本可以分为两类,说假话的和不说话的。巴金绕着弯弯的真话,在那时候,已经是雷、是电、是雨。

17、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本书除《初恋》手稿本之外,另外收入《初恋》排印本和平明版《初恋》初版本的复刻本。《初恋》单行本出版后,曾收入巴金、萧珊译《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6月出版,1981年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根据该本重排,以《屠格涅夫中篇小说集》之名出版。本书的排印本,据四川人民出版社本排印。复刻版,则据平明出版社原版尺寸复刻。

19、受自然主义大师左拉的《卢贡·马加尔家族》的启发,巴金学习并釆用了多部连续性的小说形式,他的《激流三部曲》、《革命三部曲》(只写了《灭亡》《新生》,后一部未写)、《抗战三部曲》、《爱情三部曲》都是采用这种形式写成的。这种多部连续性小说形式的釆用,使得巴金从容而坚定地从知识分子形象序列的整体结构方面,向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几组互相联系而且在精神历程上呈现发展趋向的知识分子立体形象,而不是侧影;并把他们放置在发展前进的时代浪潮中加以刻画描写,揭示了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艰巨性,反映出巴金对当时社会时代的历史必然和本质规律的理解认识,构成了巴金小说沉实独特的思想内容,为创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巴金翻译的作品与他的思想情感是相通的,很多时候是从“信仰”的角度选择作品的,我甚至还认为,巴金有时候还借译作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信念,这是他的另外一种形式的作品,这也是他翻译活动的很重要的一个特色。他自己曾经说过,自己喜欢读一些别人不肯读或不愿意读的书,他的翻译也是这样,既有大众熟悉的屠格涅夫、高尔基这样的人,也有柏克曼、尤里·巴基、赫尔岑、廖·抗夫等,别人不大会特别关注的作家。这是巴金特别的视角,也是今天看来他的译作具有特殊价值的地方。翻译家巴金,以及他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不仅自己翻译,还因编辑工作推动世界文学作品的中译),早已为读者所领受和热爱,我想也应该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重视,而不应当被当作巴金的写作“余事”来看待。

21、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22、爱德华·纽顿写过他的一位朋友卡洛琳·韦尔斯女士:

23、风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的辩证统一告诉我们,任何完善和突破都不是对固有风格的简单抛弃。巴金创作风格尽管在前后期有发展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但始终没有迷失“自己”。呐喊反抗,鼓吹社会理想也好,提出控诉,表达向善愿望也好,巴金总是一片真挚诚恳,“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风格是真诚的;不论侧重于主观抒发,还是侧重于客观描写,总有炽烈深沉的激情流贯在其中,风格是热烈明快的。或愤懑中时显忧郁,或沉郁里见出深峻,悲愤总为其根本,风格是悲壮雄沉的;热烈流畅与洗练遒劲的文笔,都呈现出自然、朴实的特点,风格是朴素的。这就是巴金之为巴金。

24、“文革”时期,他被关进“牛棚”,因为“四人帮”认为他的书是“十四卷邪书”。

25、@读者01:看完三部曲后忽然喜欢上了巴金,好想去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去做志愿者。

26、巴金作品(尤其是中后期作品)的结构方式,千变万化,不追随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不必掩饰,巴金前期的短篇小说在结构方式上给人一种单调感。但稍后不久,便有了长足发展。他的中长篇,几乎每篇一种结构方式,《激流三部曲》是主线纵向发展,衍生出许多枝枝蔓蔓。《海的梦》前后两篇,同形异构,在时间上前篇包容后篇,后篇补充说明前篇。《憩园》呈现出明写直叙法与草蛇灰线法交融的结构特点,明暗相辅,虚实互映。《第四病室》采用了横向扫瞄,镜头慢慢推移,从左到右进行横断面的全位观照。《火》《寒夜》的结构方式则是多层次的,如同剥笋,层层深入渐及中心。这种叙述方式和结构方式的特点反映在风格中,一方面呈现出自然朴素的特点,一方面又在自然朴素中见出灵活新鲜,显示着风格的丰富性。

27、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28、在描写手法上,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白描法”。

29、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新生》等中长篇小说。

30、《憩园》写战时回到故乡枣成都一作家,寓居友人的新置馆邸枣《憩园》写作。在那里他发现《憩园》主人夫妇有内忧,新婚的女主人,受前妻留下独生子小虎的困扰,前妻娘家是巨富,他们有意无意利用小虎折磨续弦的后母。随后他又发现憩园旧主人的悲剧,他因一桩婚外爱情,被长子和爱妻逐离家庭流落破庙中,可是爱他的小儿子则与他保持神秘的往来,并且常到憩园折花安慰他父亲。

3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之是指用朴实明快的线条勾勒画面,画幅中除却线条本身的墨色,别无彩饰。用于文学,则是讲求文字的简练朴素,在平易中见奇崛,于质朴中显功力。其要领即如鲁迅所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11)巴金的小说,追求朴素自然的美学境界。在语言上,他始终坚持用汉语白话写作,在朴素晓畅的白话语言根基上,适当地嫁接某些外来词、语法结构和修辞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热烈明快,灵活爽健,清新自然,富有跳跃性和旋律节奏感。下笔神行意驰轻松自如,文字淡而笔意不淡,熔叙事、描写、议论为一炉,显示出对我国古典散文章法技法的融会贯通,继承发展。这几方面的因素交汇在作品中,有力地证明着巴金风格可贵的独创性。

32、我还知道巴金有一本杂志。百分之八十的文学男青年和文学女青年飘荡在北京,但是最好的文学杂志《收获》却在上海,一本杂志就是一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我过去有过一个文学青年女友,最大的兴趣爱好是读小说和谈恋爱。她说,如果我能在《收获》发表一篇长篇小说,她就收心,戒掉恋爱,替我一辈子煎茶煮饭。

33、*只有留言的读者才有机会获得赠书哦,赠书为随机。

34、熔铸风格的作家“性情”,除具有先天因素的气质、个性外,还有在生活实践中确立的政治观、历史观、艺术观等,而且这对风格的制约是更重要的。回避创作必须受世界观的制约不是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巴金的政治观是极为复杂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交错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坚强的民主主义战士,巴金用自己的创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没有作过片刻的妥协”始终同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目标保持一致,作为一个胸怀博大的人道主义者,巴金深挚的热爱和同情始终在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大众一边,并为人民的幸福和自由热诚地呐喊、奋斗;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信仰者,巴金迷恋于无政府主义鼓吹的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乌托邦式社会理想,把缺乏组织纪律、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无政府主义革命者,视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中坚力量,认识不清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但是社会实践却无情宣布了无政府主义革命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他由此感到了深重的矛盾和苦恼。而坦诚的气质又使他不愿(或者说不能)掩饰这种苦恼,所以便如实地反映在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之中。

35、巴金是一个具有深厚艺术根底、才华横溢的作家,祖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异域文学的丰富营养深刻地影响和滋养了他。因此把巴金的小说放到古今中外有关的文学艺术领域中去研究对比,对弄清楚其风格形成的基本外在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36、@读者03:《春》历经八天把它看完,旧社会的思想礼教刻板无情,整文满满的哀伤愤懑,情绪几乎都是郁闷的,只有在结尾我才放松下来,感受着重生的愉悦。正如结尾淑英说的那句:春天是我们的……

37、(2)巴金:《探索之三》,《巴金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50页。

38、另:关于《家》《春》《秋》的版本情况,包括中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外文以及改变本等情况,我们在2008年曾编制过《〈家〉〈春〉〈秋〉版本图录、研究索引》(香港文汇出版社2008年10月版)一书,可以参考。

39、1993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获奖)

40、在那个“左”的余孽仍未荡尽的年代,一个老人抛开盛名来剖析自己灵魂上的阴暗处,古今文学史上,有多少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