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回忆录对解放军(文案精选60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23 10:04:16 浏览59

麦克阿瑟回忆录对解放军

1、这可是麦克阿瑟梦寐以求的。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军人,以父亲为人生楷模,也曾经动摇过自己的职业,10年的基层工作,一路坚持下来,就是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为家族争光。领命后,他开始全身心地组建部队,准备出征。

2、1951年4月11日,刚刚过了71岁生日的麦克阿瑟被杜鲁门撤职,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第二年3月,执意介入朝鲜战争的杜鲁门也因威信扫地,不得不宣布放弃总统竞逐。1962年,中国西部边境燃起烽烟。麦克阿瑟发出忠告: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3、西线的“联合国军”几近崩溃之时,东线方向的长津湖,陷入志愿军重重包围的“联合国军”也成了惊弓之鸟。那是朝鲜半岛50年不遇的严冬,夜间最低温度降到零下40摄氏度。从华东奔赴朝鲜的志愿军第9兵团已经在茫茫雪野中设伏6天6夜,他们中间不少人还穿着单衣,而他们的对手则是美军中装备最精良、保障最充足的第七师和陆战一师。

4、中国本来就担心美国占领北朝鲜后,以此为基地进犯中国。即便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后来事实证明美国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和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有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接壤,也是中国很难接受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国家今后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在这段边境线上。再加上金日成肯定要退入中国东北境内成立流亡政府,美国第七舰队又封锁了台湾海峡……

5、1945年9月27日,一次神秘的会面揭开了天皇神秘的面纱,也决定了他本人的命运。会面的双方,一方是裕仁天皇,一方是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占领日本的美军最高将领。

6、第四次战役一直持续到当年的4月21日。那是朝鲜战场上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一战。“联合国军”平均每天死伤近千人,才前进3公里。李奇微后来回忆:“要不是我们拥有强大的火力,经常得到近距离空中支援,并且牢牢地控制着海域,则中国人可能已经把我们压垮了。”

7、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在湖南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不过有远见的父母还是让他读了2年私塾,彭德怀在自述里写道:“我6岁读私塾,读过《三字经》、《论语》、《大学》、《百家姓》。8岁时母死、父病,家贫如洗,即废学。”

8、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9、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担任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军衔。1945年9月2日以盟军最高统帅的身份主持了对日本的受降仪式并代表同盟国签字。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长官、远东军司令等职,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0、1909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惆怅和迷茫,在即将脱下军装的那一刻,麦克阿瑟猛然发现,穿上便装的他不仅奇丑无比,而且像是另外一个人。这才发现自己天生是军人的“料”,自信和荣耀,只有穿上军装才能迸发出来,他不能离开军队。(麦克阿瑟回忆录对解放军)。

11、4月初,联合国军空军部队对我军后方交通线、物资囤积地、军队集结地进行了空前猛烈的轰炸,各港口遭到联合国军海军部队的炮击、封锁、侵扰,美国安插在日本的国民警卫、步兵团、李承晚伪军也都准备投入朝鲜战场。

12、现在距离菲律宾只有300公里了。对于“兵强马壮”的麦克阿瑟来说,在海军的配合和支持下,根本不是大的问题,甚至可以随时一脚踏上菲律宾的国土,但日军毕竟不是“吃素的”,他为了更风光地返回故土,专门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

13、其实,在占领日本初期,麦克阿瑟没有去废除天皇制,在向美国国会的提案中,他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天皇是日本的象征,立刻将天皇定罪,会使日本民心不稳,不利于盟军对日本的控制。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麦克阿瑟的提案,天皇制得以暂时保留。

14、虽说陆地作战还未开始,但远东空军3/4的战机在空袭中被摧毁,还是让麦克阿瑟心乱如麻、如坐针毡。因为这是美国部署在远东,阻止日本发动战争最大的威慑力量,结果一天之内荡然无存。没有空中掩护的陆军,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15、你应将所任各职移交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下达为前往你所选择的地方所需下达的命令。

16、其中志愿军第五十军在高阳以北击退美军第二十五师的抵抗后,截断英军第二十九旅的退路,全歼英军1个步兵营和“二战名将”蒙哥马利的“王牌”皇家坦克营,活捉了坦克营营长。而南朝鲜的军队由于缺少汽车,所以逃窜更加狼狈。根据李奇微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记述:

17、中国有句至理名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战争中,指挥员是非常关键的,在军事界和管理界都有一句话:一只狼领导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狼。而在抗美援朝战场,这个道理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18、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麦克阿瑟的回忆录里说,中国军队损失90-100万人(注意,是损失),被打死20万人左右(和中国统计的18万人数据很相近)。战后,西方媒体报道的志愿军死亡数量是一路下降的,从最多时的600万人开始减少,500万,400万,300万,200万,100万,90万,80万,70万,60万,50万,40万,最近的说法是30万人,和中国公布的数字越来越接近了。美军的死亡数字也是不断下降的,战后说是7万人,后来变成5万,现在是3万人,不知还会不会继续下降?

19、1945年9月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会见结束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杜鲁门总统,建议美国政府“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在麦克阿瑟的积极活动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20、如今的麦克阿瑟不要说建立完整的国防体系了,只要能保住现有的军队,就已然是“头功一件”了。尽管在军中他目空一切、高高在上,但国会议员们可“不鸟他”,他只好苦口婆心、耐心解释,勉强保住了本就不多的军费,以及13万人规模的军队。

21、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彭德怀特别叮嘱,“各兵团撤退时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监视和阻击美军,从撤退的位置起,采取“节节阻击”的方式,消耗敌人,为主力部队的转移争取时间。

22、麦克阿瑟的军事才华集中体现在一个“奇”字,出奇制胜是他成功战例的特点。太平洋战争中,“跳岛作战”是他的拿手好戏,这反映了他在战略概念上的冒险和创新。“跳岛作战”能充分发挥己方的海空机动优势,既减少伤亡,又让大批日军无用武之地,加速战争胜利的进程,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则是麦克阿瑟在战役层次上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

23、“1951年5月20日,美军第八集团军第一军和第九军,在空中力量的掩护下,配属英国、加拿大、朝鲜南部等各国部队,首先在西线开始发动进攻,继而在中线东线全面展开反攻。”(摘自美国朝鲜战争官方军史《潮涨潮落》)

24、在朝鲜战场上,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初,主力三十八军拥有汽车100辆,二十七军则只有45辆。还有,当时三十八军90%的士兵用的是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25、因为麦克阿瑟指挥了他人生最后一场战争:朝鲜战争。

26、于是,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五星上将,杜鲁门终于做出了决定:罢免麦克阿瑟!

27、在朝鲜战场上,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中国军队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28、其实,真正原因在于工作。要知道,从美国到菲律宾乘船快则一个月,慢则2-3月,不宣布麦克阿瑟的解职令,新上任的参谋长无名无分,如何开展工作?况且又是重要的位置,岂能耽误?就算罗斯福有这个心,但客观上也是不允许这么做的。

29、这件事,让麦克阿瑟十分愤怒,大骂罗斯福不够意思,故意让他难堪。有些人认为,罗斯福是记恨麦克阿瑟曾经诅咒他,所以小肚鸡肠、出尔反尔,就是给麦克阿瑟一个教训,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大。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30、铁原就在眼前,但却没法前进咫尺,不甘被困的美军火速增兵。

31、一方面,庞大的军费开支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税收,容易引起民众的反对,甚至是叛乱;另一方面,过度的加强武备,一定会引起日本人的不安,反而将菲律宾置于危险之中。该计划从问世起,就遭到菲律宾和美国各方的抨击。

32、*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口粮,是炒过的高粱米、小米、黄豆,在最艰难时刻,连这些最基本的口粮都无法保证。

33、彭德怀指出:“我军反攻时机,以现在为最好,因为敌很疲劳,伤亡还未补充,部队不甚充实,且后备部队尚未来到”,但考虑到我第二番作战部队尚未集结完毕,决定将敌大体放至金化、文登里、杆城一线,然后实施反击,“如敌进展较快,则决于四月二十日左右发起反击战役;如敌进展较慢,则拟于五月上旬开始;若再推迟,待敌登陆和增援到来后再打,可能增加我军的困难。”

34、一是,第一次杀人。作为美国的海外殖民地,菲律宾当地的反抗运动层出不穷。一次,在执行完勘察任务返回营房途中,遭到2名抵抗分子的伏击,良好的军事素养,以及敏锐、果敢的处置,让他第一次连杀2人,并很快晋升为中尉。

35、“谁想和中国陆军打仗,他的脑子一定有病。”

36、更令他满意的是,奎松代表菲律宾政府,授予他陆军元帅称号。这让麦克阿瑟的虚荣心再次得到满足,因为在美国现役的军人中,他是第一位被授予元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不过,他自己设计的元帅服,在外人看来,实在是滑稽可笑。

37、那一刻,不知道麦克阿瑟是否会后悔,自己卷入了朝鲜战争。

38、此役由于第42军迂回切断美军退路不彻底,使战绩打了折扣,不过西线志愿军仍歼灭南朝鲜第八师和土耳其旅大部,给美二师歼灭性打击,重创了美骑兵第一师、第二十五师,共歼敌3万余人,缴获、击毁各种火炮500余门,坦克100余辆,汽车2000余辆,各种枪支5000余支。在东线,彭德怀指挥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对美军第十军分割包围,给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歼灭性打击,全歼了美军“北极熊团”——步兵第7师第31团,共歼敌13916人。

39、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的统帅时,彭德怀是第三候选人,第一位是粟裕,第二位是林彪,第3位是彭德怀,不过粟裕当时有病在身,而林彪则推辞有病在身拒不出征,最后党中央决定让彭德怀领兵出征,在朝鲜战场,他遇到了职业军人出身的麦克阿瑟。

40、山川草木都承受不住的狂轰滥炸,63军的战士们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了上去。到下午两点左右,内外加阵地上的5连与团指挥所彻底失去联系,没有一个人离开阵地半步。

41、应该说麦克阿瑟是世界公认的军事家,尤其是他在二战中创造的“蛙跳战术”取得惊人的成功,然而这位出身军人世家、就读名牌军校、统领世界装备最优良的军队、到世界战场锤炼、任职世界各国占领区的美国五星上将,却被家境贫寒、学历不高、游击战起家、在步枪土炮的军队里任职、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国战场的彭德怀打败。

42、(铁原央视纪录频道的《铁在烧——志愿军第63军铁原战记》截图)

43、4天的海战,美军仅以损失6艘战舰的代价,击沉了日军包括4艘航母在内的26艘战舰。也就是这一战,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再也没有组织过一次像样的舰队,彻底丧失了太平洋的制海权。听到消息后,麦克阿瑟长舒了一口气。

44、好在,凭借父亲留下的关系,在基层摸爬滚打10年的麦克阿瑟,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在陆军参谋部任职。在这个实权部门,麦克阿瑟凭借良好的军事素养,以及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参与制定了国家的动员和军队的训练、整编工作。

45、是役结束,正值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美国著名摄影记者邓肯问一个美国兵:“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我就是上帝。那么你想要得到什么?”美国兵低头沉思了一会,艰难地说出一个词:“明天。”

46、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47、1月25日,第三次战役结束不到两周,李奇微号称“霹雳作战”的反攻就开始了。这是志愿军最为艰难的时刻:从1950年10月25日打响第一次战役,首批入朝作战部队已经连续鏖战3个月,远离后方,伤病严重,补给困难……这时的“联合国军”进攻兵力已达23万,而中朝军队的一线防御兵力仅有21万。美军一个师就拥有各类火炮959门,志愿军火力最强的第39军,火炮数量也只有120门。

48、从中国工农红军到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军队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有坎坷,也有荣光。但是今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拍着胸膛大声宣布:我们强大了!

49、经过这一场,麦克阿瑟“通过”了高年级学员的考验,再也没人欺负他了。可是,有些新学员不堪忍受侮辱,报告上级遭到更严厉的“报复”;有的愤而退学,甚至有的含恨自杀,引起了家长和媒体的高度不满。一时间,西点军校臭名远扬。

50、为了打好反攻菲律宾的第一仗,他进行了认真准备。集结了包括18艘航母在内的,共计700多艘舰船组成的庞大编队,登岛部队为4个突击师,总兵力约20万人,对日军占有绝对的优势。特别讲求效果的麦克阿瑟,要的就是“初战必胜”。

51、南昌的枪声回荡至今,我们的军事实力也已位列世界前茅。鼓舞了全民族的台儿庄,英魂未散的上甘岭,无不演诉着英烈们的壮阔史诗。百年前,我们在环球时报的国际专栏里被称为“东亚病夫”,现如今,在同一个报纸同一个版块同一个位置,我们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击败的民族”(Themostdifficultarmytodefeatintheworld)。从很久前遍地租界的疮痍国土,到麦克阿瑟回忆录中的“让人感到恐惧的军队”;1999年,我们眼含热泪无助的在美国领事馆前抗议;2020年,民众们聚集在成都市人民南路微笑地看着星条旗降下。这是国家强大的象征,这是人民军队带给我们的底气,苏醒的东方雄狮永不妥协!

52、为了配合作战,尼米兹极不情愿地前往澳大利亚,与麦克阿瑟商讨作战事宜,但马歇尔遭冷遇的一幕,让他做好了遭到更加“冷遇”的心理准备。殊不知,麦克阿瑟不但亲自接机,而且还举行盛大宴会为他接风洗尘,并全程陪同。这是为什么呢?

53、日军第65师团在本间雅晴的指挥下,尾随美菲联军向巴丹发起了进攻。一个月的战争打得“顺风顺水”,日军低估了对手防守的决心和实力,遭到了岛上联军猛烈的炮火袭击,甚至有一个团被围陷在丛林中达一个星期之久。

54、“多个心眼”的麦克阿瑟,为了不引起尼米兹的反对,将提前发起的进攻,对外宣称是“大规模的战术侦察”。3天后,他亲自登上战舰指挥部队,向格罗内格罗斯岛的日军发起了突然袭击,2个小时就占领了全岛,并控制住岛上的机场。

55、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56、“第189师全部战斗力除重火器外尚有数百人,故决定将第189师撤到铁原,第188师全部进至高台山,金鹤山及以南地区阻敌。”

57、10日下午,傅崇碧忽然接到第188师的报告:铁原以东发现美军,急需派兵增援。

58、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59、彼时的麦克阿瑟刚刚成功策划了“仁川登陆”,被整个西方媒体描述成“不败的将军”,杜鲁门忍气吞声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在那次会晤中,麦克阿瑟拍胸脯保证中国不会出兵朝鲜,让杜鲁门后来回忆起来觉得是自己“吃了药”,就此埋下了不满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