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简介(文案精选39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23 10:01:58 浏览59

孟浩然简介

1、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诗家天子王昌龄游襄阳,专访老友孟浩然,二人相见甚欢,饮酒赋诗作乐,结果,孟浩然背上即将痊愈的毒疮重新发作,不治身亡,终年五十一岁,一代诗坛巨星黯然陨落。(孟浩然简介)。

2、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

3、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4、  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5、为缅怀孟浩然这位执着文士,我心中渐渐泛起下面四句诗:

6、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7、晚唐文人对孟浩然的接受与传播转向了对他高洁穷蹇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他们对孟浩然穷蹇的寒士形象的接受与传播,大都体现在一些零散的诗文当中。主要是以皮日休为代表的一些晚唐诗人。

8、译文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9、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王维、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

10、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11、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孟浩然简介)。

12、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13、    孟浩然一生的经历比较简单,所作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14、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1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的意思是: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本是遥不可及的明月,倒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反而和舟中的人变得很亲近。“低”和“旷”,“近”和“清”在这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而这样富有特色、绝美的景色,也只有孟浩然这种羁旅之人在舟中从能看到。

16、  代表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

17、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18、看人钓鱼却写首诗给张九龄,其实意思隐藏而又明显。我天天看人建功立业却没有机会,张丞相你得帮我啊。一首小诗,写了景,表了意,扮了矮,又不丢人。这份才情着实高。张九龄这个时候被贬下来了,没有机会推荐他,但实在是爱才,留用他三年直到去世。

19、韵译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20、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的真实感受,在继承陶、谢田园山水诗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将田园诗写得极其质朴动人;此外,孟的许多诗句体现了壮逸之气,呈现出其诗歌的多层面魅力。在盛唐诗人中,孟浩然因年辈最长,开风气之先,故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鼻祖。他与王维被后人并称为“王孟”,山水田园诗派又被称为“王孟诗派”。

21、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22、他也并非要当什么田园诗人的代表,这就是他的生活,他写诗不写田园生活就没得写。碰巧热爱自己这份生活,又喜欢写诗,便成就他单纯而率真清新的诗风。

23、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24、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25、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26、  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清诗句句尽堪传。  苏轼:子瞻谓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了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27、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28、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88-389

29、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30、孟浩然的诗歌才情,在田园诗这一派别中,算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流水平。

31、而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看,我们可以知道孟浩然是带着希望去到了长安,但最后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当他独自面对这江水悠悠、四野茫茫,以及明月的时候,诗人内心那种羁旅的惆怅和对仕途的失意之情等愁绪自然涌上心头。这首诗是情景交融的绝佳体现,它所展现的是一种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32、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33、无论是在生前,还是在死后,孟浩然都是享有盛名的。他是初唐到盛唐时代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诗人。给他编辑诗集的王士源赞美他:“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善。”诗仙李白一向目中无人,但独对浩然敬服,他在《赠孟浩然》诗中直抒胸臆:“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诗圣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在《遣兴》中赞美他说:“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曾在鹿门山居住过的晚唐杰出诗人皮日休赞叹他:“遇思入咏,不钩奇抉异,龊龊束人口,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

34、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35、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36、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

37、贤相张九龄被排挤到荆州任职后,孟浩然有《陪张丞相登荆州城楼》、《和张相春朝对雪》等多首诗歌,叙写他们在一起的忘形之交;先后与他结为忘形之交的地方大员还有张说、韩朝宗、卢饌。贺知章是朝廷重臣,与陈子昂、宋之问、王适、李白、孟浩然、王维、卢藏用、毕构、司马承祯为“仙宗十友”,他曾向朝廷举荐孟浩然(但不知何因,孟始终未能与朝廷结缘,因诗句“不才明主弃”激怒唐玄宗之说显然不足信),孟浩然有《秦中苦雨归赠袁左丞贺侍郎》、《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诗作,记下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38、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