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文案精选78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21 08:00:04 浏览59

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

1、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2、第九期读书笔记之:莎士比亚金句80句,一生必读的传世经典

3、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

4、参与方式:扫码进入打卡群聊(784507884),加群后填写报名链接,根据群里公告参与打卡即可

5、笑里可以藏刀,自称酷爱和平的人民,也会有杀人不见血的武器,那就是造谣言。但一面害人,一面也误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谣言世家》(狂人日记读书笔记摘抄)。

6、这篇文章中写了“赵富翁”和“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脸色铁青,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佃户村里的一个“恶人”被村民打死,几个人挖出他的心肝,用油炒了吃,于是“我”就认为他们也要吃“我”,大哥找了一个老头子给“我”诊一诊,“我”认为老头子也是刽子手扮的,让“我”静心养一养可是是想养肥了吃“我”。之后又认为“哥哥”要吃“我”。

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8、施以狮虎式的教育,他们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们到了万分危急时还会用一堆可怜的角。——《论赴难和逃难》

9、“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10、这篇《狂人日记》满是孤独和悲凉的味道,更有狂人独特的内心独白。它寓意深刻,唤醒了那些以传统礼教为理由的野蛮人。文章虚实相杂,让人谜乱,但也让人们感到这种“吃人”行为只有疯人、狂人才能干的出来。所谓狂人就是自己,所谓疯狂就是当时那个社会。不要再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了,先想一想自己对别人是否友好,是否诚心,是否是真心真意,以诚相待吧!

11、  原来,那些初看乏味的名著也丝毫不比科幻小说无趣。

12、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困惑:读书不少,作文难见起色。为什么?

13、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随感录四十一》

14、一零一中语文组长期以来在北京颇有影响力,语文高考成绩历久不衰。仅以2015年满分作文为例,当年海淀区语文高考满分作文共24篇,一零一中就有8篇,2016年,北京满分高考大作文58篇,一零一中就有6篇。近年来一零一中涌现了一批对写作和阅读有深入研究的教师。个中的学理性原因,其实很简单:学生在大数量高质量阅读中提升了语文素养,建立起开阔而坚实的前理解能力,这样的学生,高考高分是一种必然。 

15、“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等等,其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都绝不亚于文言文。

16、书如其名,傲慢与偏见,在书中是男女主角爱情上的障碍,但在现实社会中也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障碍,更是在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事物上的绊脚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因为自己单方面的想法而是自己与他人隔开,所以我们要克服“傲慢与偏见”,主动了解他人。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就是因为了解才有所改变。此书反应的社会现实确是如此一针见血,她讲的是婚姻,与爱情无关。

17、“狂人”也就是“疯子”。他先怀疑赵贵翁和街上的男女老少要吃他,又觉得他大哥也要吃他,甚至还猜测他的妹妹就是被大哥他们吃掉了。我看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就是恐怖、吓人。看着看着就像被它迷惑了似的,怀疑是不是真的有人是吃人的人。那是多么黑暗的世界呀!竟然能把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狂人。特别是文中最后一句话:救救孩子……喊出了鲁迅的心声,千万不要让下一代的孩子再遭受这样的不幸。

18、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这是作者对孩子的深深期望。“救救孩子!”这是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反抗和新一代的担忧。在此,他一次次的呐喊“救救孩子!“那不仅仅是孩子的呐喊,那更是一个中国的期望!更让我体会到一颗赤子之心在跳动,在黑暗中发出光彩夺目的亮光,在不安与焦急中交错着,感叹那个时代的浮华与苍凉,同时也为有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大师而倍感骄傲、自豪。

19、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

20、另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大小洞天”,在海面修起了一个很高的观音菩萨有一百零八米高,她的面部有三面,全身雪白雪白的,只有她的手里的经书和下面的莲花是金黄色的,听当地人说:“是用金子渡上去的,特别雄伟壮观”。这里也变成佛教的圣地,我们也买了几柱一米多长的香来跪拜观音,表达对来年的祝福。游人如熙熙攘攘虔诚的佛教徒,走一步就跪拜一次的向观音的方向祈求什么。

21、这篇文章好是好,但我相信,这是通过作者(鲁迅)长年累月的积累而成的。所以,我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积累,勤奋。古人有云:“十年寒窗,九盏熬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告诉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一步登天”是办不到的!!!所以,自主的去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

22、鲁迅走过了一段比较长的路程,不单单是自己的心路,其实也是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当然,我们还是需要不断的从抽象中具象出来其中的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核。

23、纵向来看,对内,第一个十年必然和晚清有联系,正如王德威那句“没有晚清,何来五四?”那么,我们就需要纵向去梳理晚清甚至晚清以前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对第一个十年的影响,厘清其中的一个脉络动态过程。对外,外国文学思潮对第一个十年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又有何影响呢?例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影响之下文学的发展又是怎样的?这必然也是我们做笔记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

24、这本书主要讲了:在高尔基11岁时,母亲不幸病故,随后,外祖父也破产了,高尔基无法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被迫走向社会,独立谋生。在这期间,高尔基曾经在鞋店里当过伙计,在轮船上当过洗碗工人,还在别人家里当过小佣人……在人间的时候,高尔基受尽屈辱、饱尝辛酸。但未经风雨,怎见彩虹!高尔基最终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25、★狂人日记读后感800字读《狂人日记》有感800字

26、美的教育使人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首好歌能激发人好学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如《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生充满丰富的理想和奋斗激情。一篇好文章能使人如梦初醒,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使人猛然醒悟而斗志昂扬。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能使人认识到当时社会的人吃人的黑暗状态,激发人改变世界的革命情怀。一件美的艺术品能引人无限遐想,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美育是所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之,如果没有美育,其结果是,香臭不辨,美丑不分,肆意妄为,产生颓废的思想情调和腐朽庸俗的生活方式,灵魂苍白畸形,其语言行为身体都会变得异常丑陋。

27、  我改变了自己喜用成语堆砌的写作方式,努力地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当然了,是相当笨拙的模仿。

28、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还想学姐继续更新笔记相关欢迎后台留言哦!

29、讲节选的《离骚》,指导学生阅读《离骚》全诗和司马迁《屈原列传》;讲苏轼,布置学生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为什么这样做了之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必将游刃有余?

30、点评:卡尔维诺说过:“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作者以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为点,以阅读《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为面,以点带面,抒写感悟,很好地印证了鲁迅作品的经典,也很好地印证了: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反复地读,沉浸其中,读出深意,才算得上真正的读者。

31、通过吃人,来反应那落后的封建思想,反应被那封建思想吃掉的真正的“吃人”者。使社会沉沦,使思想沉沦。

32、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得有理。”然而这些文字并没有向读者描写“我”的形象,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我”高矮胖瘦老少美丑的东西,只是以一个意识的线索道出“我”的心理活动。

33、狂人真的是狂了吗?自然不是的,但是他不狂吗?不狂又何以说这些胡话。其实,很大程度上鲁迅就是扮演了这种狂人的角色。狂人清醒地很,鲁迅也清醒的很。但他们都是极其孤独着,从一开始的那个黑屋子理论,到后来难以遏制的呐喊。

34、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35、这本书中划线的句子并不多,但是读过这一篇篇的短文后不难发现,文章中多是带有一些批判色彩,若让学生们读它,定会觉得无比枯燥,而且十分沉重,也许要经历一些事,沉淀一些人生阅历,才会觉得还不错吧。《狂人日记》读书笔记300字5鲁迅借用狂人的身份,以日记的形式深刻地批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面上看似一个狂人的疯言疯语,如此的令人惊讶、慨叹,但这又何尝不是鲁迅自己打从心底里认清那吃人的本质,想唤醒国民大众的良知,却只发现人们麻木不仁时内心的苦痛与挣扎。

36、“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37、还有那个伊沙,出了本书,直接就叫《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对伪君子假道学种种愚昧麻木中国人的劣根性骂得都对,若说还有遗珠之憾,就是把自己拉下了。伊沙那儿就拉了两个人,一个鲁迅,一个他自己。这就不彻底了,一本书的风格也很不统一半骂别人,一半夸自己,诗也上了,脑子盘算过的文学构想也拿出来了,历数自己的种种仗义,这就没劲了。

38、看完后,我感觉鲁迅先生是一位主持正义,足智多谋的人。《狂人日记》读书笔记300字4最近看完了鲁迅先生所著的《狂人日记》,他的作品很耐人寻味,却有些地方很难读懂,原谅我30岁时才读完它,当一个人成年后看它,才更能体会作品中的深邃。

39、报名时间:2020/4/26-2020/4/28

40、一部伟大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这部作品的原点,在历史长河中具有生发意义的无限的可能性。每一时代的不同的读者,在他自己身处的历史语境中,总是能够从这部作品中获取对自己当下生活的新的感悟。

41、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

42、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43、开设系统的阅读课,阅读内容视情况而定,改善阅读环境,方便学生阅读;

44、《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读书摘抄)

45、在这些看似可笑的言语中,隐含着小说深刻的寓意。比如:“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古久先生即是指封建礼教对中国的长期统治,这句话也暗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对人们反抗的压制。再如:“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表现了封建礼教强大凶恶的形式下其内在虚弱的本质。

46、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想吃人,却又怕被人吃。他们不但不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而一有机会还要跟着吃人的人一起吃人,荟荟众生的愚昧麻木、浑浑噩噩和良知的泯灭,令人惊讶,令人痛心,令人扼腕。

47、贼者,流着之王;王者,不流之贼也。事实既然教给了这些,仅存的路,就当然使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力量。——《谈金圣叹》

48、漫骂固然冤屈了许多好人,但含含糊糊的扑灭“漫骂”,却包庇了一切坏种。——《漫骂》

49、我想:旧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太恐怖了。那些人太残忍了,以为吃别人身上的什么就能补自己身上的什么这样一个荒唐的谣言,就去忍心去伤害自己的亲人。哎!可悲啊,可悲,旧社会实在太黑暗了。

50、《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

51、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的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52、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53、可最后的我,竟然发现我那死去的妹妹,可能也被我的哥哥做成了肉,予每个人都吃了。而我可能也是那吃了自己妹妹肉的人,也成了那“吃人”的人。

54、鲁迅没有长篇,怎么说都是个遗憾,也许不是他个人的损失,而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以他显露的才能,可以想象,若他真写长篇,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这中间有一个悖论:如果不是那样一个乱世,周围有那么多叫他生气的人和事,他再不是那么个脾气,他也就有时间写长篇了;但若不是那样一个时代,周围不是那么个环境,他再跟他弟一样客气,我们就只有在翻阅北洋政府人事档案时才能找到周树人的名字,知道是那个周作人的哥。所以,这也是中国文学的宿命,在鲁迅身上,我又看到了一个经常出现的文学现象,我们有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却看不到他更多优秀的作品。

55、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长期引领学生读书,关注学生的深度阅读和有效阅读。

56、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狂人日记好句赏析狂人日记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57、虽未处在那时,但鲁迅笔下狂人狂行下表层批判的封建传统社会,却令我心颤不止。《狂人日记》读书笔记300字13寒假期间,我看了一本《鲁迅专集》,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学集《故事新编》等组成。

58、至于写下这篇笔记,也是再读了很多遍的前提下,再参考着文章,才用拙劣的文笔写下的一丝小理解。

59、从这篇短篇日记体小说中,我了解了当时黑暗社会的动荡不稳以及劳动人民走到哪摔倒到哪,最终为了生存只能人杀人、人吃人的可怕思想,明白了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甚至高于所有的一切的道理。

60、幼年丧父,11岁丧母。这对于我们来说,将会留下巨大的心灵创伤,但是高尔基却用他那刚强的精神征服了悲惨的命运!11岁,这个年龄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个美好的年龄,但是,高尔基却已经开始自食其力,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现在幸福、美好、快乐的生活。

61、《成事: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钞》(读书摘抄)

62、活动期间,至少提交一篇读书笔记或影评,通过QQ邮箱发送到指定邮箱(具体QQ群公布)。

63、★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读后感心得5篇(精选大全)

64、那么鲁迅先生既敢写出此文去抨击社会礼教,就证明了鲁迅先生已经深刻认识到当时的社会已经腐朽没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也缺少敢于对抗的思想。

65、在《狂人日记》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中,有自觉对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反抗的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狂人正是其代表人物,狂人之狂,其实都是反抗封建伦理规范的叛逆行动。第三则日记里说:“他们会吃人”就来必不会吃我,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的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哪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么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还有第十一则日记里“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块肉来,煮熟了请他吃,才算好人。”这些记述虽然包含着疯子的错觉和过敏,却也间接地表明了他对封建教育和儒家思想的不满。“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对传统思想大胆地表示怀疑借助“精神病患者”表现出来,却也击中要害,还带着寓言,漫画色彩。

66、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不能做,却故意违犯。

67、总之鲁迅的每一句话都耐人寻味,需要读者用心细细地品读其中的深意。

68、《让问题产生价值教师课题研究指南》(读书摘抄)

69、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70、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我的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在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狂人发病,旁人侧目,家人延医救治,狂人复原。”大家是否觉得鲁迅真的将我们带入了狂人的世界?

71、顽劣、钝滞,都足以使人没落、灭亡。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我们的新人物,讲恋爱、讲小家庭、讲自立、讲享乐了,但很少有人为儿女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社会改革的问题。先前的人,只知道“为儿孙做马牛”,固然是错误的,但只顾现在,不想将来,“任儿孙做马牛”,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更大的错误。——《上海的儿童》

72、《狂人日记》是一篇象征性和寓意很强的小说,当时,鲁迅对中国国民精神的麻木愚昧颇感痛切。

73、文中有一句:救救孩子们,我深受感动!鲁迅以这样一个小说,呼吁:救救孩子们,不要让孩子也迷信。

74、初读这篇文章,我就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文中的“狂人”内心的焦虑与悲哀,这无时无刻不伴随在他身边的恐惧是一种多么大的痛苦。很自然地,我对“狂人”生出许多同情和怜悯。

75、但是!他这一声“救救孩子……”的呼唤,让我们看到鲁迅那宁可燃烧自己,也要把光亮留给孩子的企盼!因为那不仅仅是孩子,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希望!

76、《狂人日记》塑造了一位“狂人”,看见什么人都以为是要吃他:他看见邻居交头接耳地议论,就觉得是在密谋害他;医生给他诊脉,他也觉得那人不过是刽子手假扮,是来“揣一揣肥瘠”的,好分他一片肉吃;大哥安慰他,让他静养着,他却怀疑是想养肥他,好多吃些肉;“狂人”还听说邻村狼子村有个“大恶人”,被佃户打死,连心肝也被挖出炒了吃,又联想起小时候大哥讲书时说的“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事,就越发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他终于鼓足勇气,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愤怒的呐喊。

77、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边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