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100句名言(文案精选7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20 07:47:47 浏览59

韩非子100句名言

1、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2、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感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4、解释:战阵之间,诈伪的战术变化无穷,谁都不厌弃使用这种战术去欺骗敌人。(韩非子100句名言)。

5、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6、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7、(感悟)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8、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9、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子·饰邪》

10、译文:不知实情而进言,是不明智的;深知情形而不进言,是不忠诚的。

11、译文: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12、出自先秦《韩非子·说疑》。不辜,无罪。非,不是。明,明智。也,句末语气助词。奖赏无功之人,惩罚无罪之民,这不是所谓的明智。这句话以赏罚分明才是明智之举。

13、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14、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5、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16、译文:用过去的模范人物赞誉对方的品行,用过去的典范案例说服对方。

17、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18、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19、(感悟)出自《韩非子·显学》。这两句大意是:冰块与炭火不能放在一个容器里,严寒与酷暑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来到。

20、译文:古时的君王因勤俭而得到天下,因奢靡而失去天下。

21、(感悟)要做成一件事,有时候需要先打破做成这件事的想法。或者这句话也可以解释成,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考虑让这件事失败的那些因素,只有避免这些失败的因素才能成事。

22、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2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24、译文:君主最大的祸患就是信人臣下,信任臣下就反为其所制约。

25、这几句说明了尊重事实的重要性。在作者看来,只有蠢人才会随便听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欺世盗名者,才会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尊重事实,说话要有证据,这样才不会造成失误。

2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27、感悟:不思八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有些事情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我们一辈子的做不好,有些东西一辈子也得不到。这都是正常的。所以,面对这些要释怀。但这不能称为懒人的借口,放下、舍得必须是在经过一番努力和追求之后的觉悟,而非消极的逃避。

28、译文: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29、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30、译文:时机的盈虚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务的生死是一体的。

31、这两个比喻说明,互相矛盾和敌对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不能同时用来治理国家。后世形成“冰炭不相容”的成语,用来形容两种事物完全对立,矛盾尖锐,有你无我,不可并存。

32、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33、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34、感悟: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边塞有一位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自己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这个老人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个祸患呢?”家里多了匹良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大家都安慰他,这个老人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青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因战争而死去。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35、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到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36、就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来谈谈最近大火的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37、解释:没有刚劲正直的节操,就不能纠正奸佞的行为。

38、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韩非子·备内》

39、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子》)

40、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

41、译文:即使准则正确,进言也未必会被听取;即使道理正确,也未必会被采纳。

42、感悟:我们常说,战胜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43、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44、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45、山大,不易跨越,但正因为其大,困难多,人们重视,小心谨慎,所以能安全通过。土堆小,易于跨越,但也正困为其小,不成其为困难,引不起人的注意,产生麻痹心理,所以往往反而被绊倒。

46、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47、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48、如果实行严刑峻法,那么人人畏法不敢犯事,故可以禁止暴乱,若实行儒家的厚德仁政,人就有恃无恐,则难以制止乱事。对法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可以批判地继承。

49、感悟: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轻浮浮躁的人、急躁莽撞的人很难独当一面,他们要靠那些沉静的人、稳重的人。假如我们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更加稳重、安静一点,那么你肯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取得新的进步。

50、(感悟)自出《韩非子·解老》。这几句大意是和氏之璧,无须用五彩来装饰它;隋侯之珠,无须用白银黄金来装饰它。因为它们本来的质地已经美得无与伦比了,没有什么东西足以用来装饰它们。

51、只有实行法治,以法治国,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遵法守法。相反,若贪赃卖法,举事不公,阿曲权贵,人民自然不服。

52、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53、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简朴,最大的福泽莫过于安稳。

54、译文:君主有一点疏忽,臣下就会得到成倍的利益。

55、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韩非子·大体》

56、解释:奢侈又懒惰的人贫穷,辛勤又节俭的人富有。

57、译文: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58、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59、译文:用眼过度,则视力下降;用耳过度,就会听力下降;用脑过度,就会思虑混乱。

60、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韩非子·扬权》

61、(感悟)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大意是:以肉去除蚂蚁,不但没有把蚂蚁除掉,反而会引来更多的蚂蚁;用鱼驱逐苍蝇,不但没有把苍蝇赶跑,反而能招致更多的苍蝇。

62、译文:智者向愚鲁之人进言,一定不会被采纳。

63、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64、译文: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6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6、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67、译文:毫无功绩者得富贵,尽心竭力者贫贱,如此就会使臣民怨恨在心。

68、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69、译文:君臣之间的利益是相对立的,所以没有臣下是忠诚的,所以臣下得到利益,君主的利益就会丧失。

70、译文: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

71、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韩非子·主道》

72、(感悟)出自《韩非子·六反》大意是:不被大山绊倒,却被小土堆绊倒。

73、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