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原文完整版(文案精选109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17 09:40:51 浏览59

论语原文完整版

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sùsù)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í),愉愉如也。

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4、试译:孔子说:“臧文仲是个偷官位的吧?明知柳下惠是个贤才,却不举荐人家和自己同朝做事。”

5、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原文完整版)。

6、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7、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8、13闵子侍侧,訚訚(yínyín)如也;子路,行行(hànghà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9、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10、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原文完整版)。

11、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12、24子曰:“觚(gū)不觚,觚哉!觚哉!”

13、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16、试译:孔子说:“人能开路走路,不是路开人走人。”

17、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18、13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1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20、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21、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22、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23、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4、试译:子路听到老师讲话,如果还没有做到,这时就唯恐又听到老师教导。

25、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6、试译:哀公问:“弟子们哪个好学啊?”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同样的错误从不犯两次。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了,没听说有好学的了。”

27、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28、试译:冉求下班回来,孔子说:“怎么回来晚了呢?”冉求说:“有公事。”孔子说:“是私事吧。果真有公事,虽然季氏不用我,我也会听说的。”

29、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3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试译:叔孙武叔在朝廷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贤明。”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围墙打比方,赐的围墙只有肩膀高,在外面就看得见里面院子漂亮。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不从庙门进去,就看不到宗庙大殿的宏大壮美,百官公署的富丽堂皇。找得到庙门的,可能不多吧。武叔先生那句话,不也情有可原吗!”

32、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3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4、试译1:孔子说:“说话诚恳吗?举止文雅吗?神色庄重吗?”

35、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36、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7、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但他却把任何事情都办得很好。鲁定公时,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

38、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3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0、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41、试译: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虚华。文采和质朴均衡发展了,才能修养成君子。”

42、试译:孔子说:“苗子茁壮却不开花的,有啊!花团锦簇而不结果的,有啊!”

4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4、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45、试译:颜渊死了。孔子痛呼道:“唉!老天要我命啊!老天要我命啊!”

46、 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47、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48、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49、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25子路使子羔为费(bì)鄪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51、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52、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53、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55、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56、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5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8、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9、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chèng)焉。”

6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1、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铿铿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62、试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惦记。一是因此高兴,一是因此担心。

63、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64、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6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66、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67、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68、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nìng)俭;丧(sāng),与其易也,宁(nìng)戚。”

69、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2)

71、试译: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不可改变。

72、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3、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点要避免:少年时代,血气未定,要避免迷恋情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避免争强好胜;等到老了,血气衰弱了,要避免倚老卖老,什么都伸手要。”

74、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砣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7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6、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77、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78、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80、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1、试译: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做费地的县长,闵子骞对来人说:“请替我婉言谢绝吧!要是再来说这事,那我一定逃到汶水北边去了。”

82、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83、君王不应当去担心钱财少,而应当担心贫富不均。不要去担心贫困,而应当担心人们心中的不安。

84、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之灵枢·天年》1-13全集

85、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臆则屡中(zhòng)。”

86、32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87、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88、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89、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9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91、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92、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93、试译:有诗唱道:“唐棣花朵朵,在风中摇摇。我咋不想你?家住得太远!”孔子说:“还是没想吧。怎么说是远呢?”

94、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95、16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

96、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97、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8、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9、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00、试译:受国君委派接待外宾,总是精神饱满、神色庄重,快步去办。向站在两旁的人作揖,左右拱手,衣服前后飘动,风度翩翩。到了外宾面前,伸开双臂疾步迎上去,如舒展双翅。客人辞别后,一定回禀君王说:“客人走远了。”

101、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102、16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103、试译:子贡问:“贫穷却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子贡说:“《诗经》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叹道:“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104、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05、试译: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出任当令尹,不见有喜气;三次免职,不见有怨气。每次离任,总要将自己在任公务的经办情况一一转告新令尹。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忠心耿耿啊。”子张问:“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仁体现在哪里?”

106、试译:公山弗扰凭借费地谋反,请孔子去帮忙。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了,说:“没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非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既然召我去,岂能没事做呢?如果谁能用我,我就到那块地方复兴周代文化去。”

107、试译: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勇敢。撤退中走在最后,快进城门的时候,却故意抽打战马快走,说:‘不是我敢殿后啊,是这马走不快啊!’”

10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