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的代表作(文案精选3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16 08:00:03 浏览59

拜伦的代表作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慢慢长大的拜伦,开始对性爱感兴趣了……

2、《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曼弗雷特》,1816年下半年

3、鲁迅着重指出的,是拜伦的自由思想对于被压迫被奴役民族的重大的鼓舞作用。事实上,拜伦的影响远远超出文学。俄国有革命者带着拜伦的诗集上断头台;而在一八四八年遍及欧洲的大动荡中,在巴黎、柏林、维也纳、布达佩斯等城市起义者的街垒后面,多的也是崇拜拜伦的年轻人。到了二十世纪,拜伦在欧陆的盛名不衰,但在英国仍然有人贬低他,例如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兼批评家T.S.艾略特曾说拜伦对英语只有“中学生式的掌握”。然而在美国,则从欧文、霍桑、爱伦·坡等人开始,一直有许多人赞赏拜伦,特别是他的《唐璜》。四十年代以来,颇有几部研究《唐璜》的专著出版。一九五七年,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出版印行了《唐璜》集注本四卷,编者斯蒂凡与普雷特两人通过大量的拜伦手稿和他亲笔在抄稿、校样上的修改,不但确立了一个好的版本,而且让人们看到了诗人在用词改词后面的真正用意,同时还告诉人们:与一般以为拜伦写诗不费力、不认真的印象相反,他是苦心修改、刻意求工的。(拜伦的代表作)。

4、然而,流行的说法是,剧场属于虚构的领域而外面的世界才是现实,正如照片被认为是复制品或是另一种绘画,另一方面,则是凭空想象之物。演员扮演角色,而人本身才具有真正的身份。一张画着油彩的脸似乎只是艺术家的想象,而肖像摄影是它存在的确凿证据。我们的眼睛通常会相信这些事。但如果他们被证明是无理的呢?如果一个角色的行动比普通人的行为更加真实,或一张凝固时间的照片比一个长久的注视更加现实?甚至说一个画家的想象力比一个摄影师的客观性更加敏锐?

5、当时,拜伦和雪莱同时都爱上了卢梭的一本小说——《朱莉-新爱洛伊丝》(Julie,oulaNouvelleHéloïse,1761),小说的背景设定是日内瓦湖畔。

6、《马力诺·法里埃罗》《该隐》《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唐璜》,1817年

7、更疯狂的是,奥古斯塔还为拜伦生下了一个小baby。

8、主人公曼弗雷德爱上了他的继妹,他陷入痛苦与懊悔之中,最终亲手杀死了继妹安斯塔帝。他不肯寻求宗教的救赎,任这极端的痛苦在内心啮噬,肆虐。他记忆也同样会延续,那些痛苦的印记也会附着在记忆上继续存留。长此以往,他被苦闷的回忆折磨地痛不欲生。他来到一处岩石边上,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却被一个猎人阻拦。当备受煎熬的曼弗雷德向唯一爱着的安丝塔帝的灵魂请求原谅而不得时,一个恶魔来到他身边,让他效忠自己。而孤傲、自我的曼弗雷德没有屈膝于恶魔,他拒绝了这个能力低于自己的恶魔的引诱,把死亡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直到生命的结束也没有向任何存在妥协,最终以死亡的方式完成了对命运的反叛。

9、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年——1824年),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他的诗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他倡导热情,倡导想象,他的诗作被世人赞誉为“抒情史诗”,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叛逆者,被称作“拜伦式英雄”,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10、甚至画面里的那些脸,也在不断地问摄影师,希望确认他们自己的存在。他们的表情古怪,常常显得不协调,但不做作,只是模棱两可。

11、一种均匀的又不可避免的对比将大部分人或角色相互连接,在一个孤独的空间里,他们被无法控制的力量牵引着,相互吸引,碰撞,推开彼此。像是太阳系的行星被锁在盒子里。一个不同于人类的社会,分离的宇宙,“他人即地狱”是它的定义。 

12、一旦进入了镜子,探索产生的惊奇取代了到达终点的欲望,因此问题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渴望取得什么目标,不再追问答案,它只指明一个方法。通过这极细微的观点的转变,“是谁?”变成了“怎样?”,从而打开了一条更广阔的道路,通过其无限可能的种种模式,超越了单一身份(amonolithicidentity)的主意。

13、“倩影于浪涛中挣扎。死亡的惨白,将她的玫瑰双颊抹得呆滞无神。”——《朱莉》

14、这种视觉上的戏剧手法宁可说是他富有创造性的一场旅行,它不以表面形式上的欲望,及其体裁上的奇想为目的,而是跳进意识的深处,在那里,生活是双重的谎言,观看意味着敬畏,一切都处在内省与观察,反思与梦想之间。

15、上帝眷顾了这两个幸运的人,但不会永远眷顾。

16、雪莱答以莫大的冷静。除非他被巨浪打到礁岩去上,而礁岩又高、又利,不巧还有危险的浪头打来,或许可以一救。”

17、Tommy,SamsonandaMask汤米、萨姆森和一个面具,2000

18、D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 306) 这首曲子似乎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美的奏鸣曲”??当然这种观点真的是见仁见智,哪有什么“最优美”,“最伤感”什么的,特别讨厌这种歌单,完全都是幌子。不过说实在的,这首曲子的确蛮不错的,每次听都觉得心情特别舒服:)

19、哈罗公学毕业后,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1809年3月,他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20、一个矮胖的,看似愚钝的孩子嘲笑一个病重的枯瘦老人(《病房》),一个年轻的黑人从一个年老的白人的床下滑出,那个白人面朝下摊开四肢地趴着(《埃利亚斯从约翰的床底出来》),一个男孩把头伸进一个没有底部的垃圾桶,而另一个人的脚从桶的另一边伸出(《扫除》)。

21、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人物、动物和物体看上去都带有许多的怀疑和不确定性。相机把一种无法逃脱的混乱凝固在这些黑白照片中。这是一幅黏稠的,表现一种矛盾的宇宙的快照,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伺机以非逻辑的法则相互牵连。

22、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23、《唐璜》又是世界文学上的巨著,在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总起来说,拜伦最好的作品是《唐璜》,而《唐璜》是一部真正的杰作。《唐璜》井未最后完成,拜伦只写到第十七章第十四节,便放下笔去参加希腊独立斗争了,而且从此没有回来。如果他活着,他会怎样继续写下去?这里有若干值得探索的问题,然而却无碍大局。这是因为拜伦已经把他想做的主要事情都出色地完成了,所缺的只是故书的结局——而故事,象我们在此文开始处所说的,并不必一部作品里最重要的东西。正因为这讽刺史诗是一个真正坚实的成就,它也就能在它出版以来的一百五十年中经受住各种攻击和揶揄,成为至今还拥有全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一部独特的长诗——试问在用英文写的浪漫主义作品里,篇幅相当而现在还对普通读者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不只是引起若干学者的研究兴趣的,除了《唐璜》、还有什么?它饱经风霜而依然新鲜,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惊叹它的丰富,力量,和美丽;它比任何其它浪漫主义作品更贴近大地,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欣赏。《唐璜》在放着更大的光辉;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出版了一个用有格律的诗体翻译的新译本,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

24、对于能否与同父异母的姐姐乱伦,拜伦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这种禁忌之恋带来的感受简直是一刻不停地刺激着他,不妨来看看拜伦写给奥古斯塔的诗句。

25、讲讲鬼故事,聊聊小说,写写诗,开心但不尽兴,最后还是决定出海航行。

26、这个貌美的小男生据说是校合唱队的成员,据拜伦描述,该男生“声音极其美妙,引诱得我不行”。(看来还是个声控)

27、年轻、英俊、热爱运动,再加上天生跛足、性格阴郁,这样一种矛盾的结合体,又有多少女人挡得住?更别说拜伦的脸皮确实挺厚的。

28、“在我的一生之中,从未见过如此了不起的展览。”

29、拜伦在旅居国外期间,陆续写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16-1817)、故事诗《锡隆的囚徒》(ThePrisnerofChillon,1816)、悲剧《曼弗雷德》(1817)长诗《青铜世纪》(1823)等。巨著《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调。第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的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

30、是的,拜伦的伯祖父虽然没什么大钱,但是人家是实打实的贵族,好巧不巧,伯祖父的正牌继承人(儿子和孙子)都早逝,所以律师在他去世后排了一圈族谱,发现拜伦家族的下一位继承人,就是乔治·戈登·拜伦。

31、而裴伦修黎(按:即拜伦和雪莱)继起,转战反抗,具如前陈。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余波流衍,入俄则起国民诗人普式庚,至波阑则作报复诗人密克威支,入匈牙利则觉爱国诗人裴彖飞,其他宗徒,不胜具道。

32、然而拜伦并没有被她吓退,反而开始疯狂地写情书说情话,不断示爱。连番轰炸下,卡罗兰还是和他好上了,一顿啪啪,按下不提。

33、1811-1816年,拜伦一直在生活在连续的感情旋涡中。在他到处受欢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场作戏的爱情俯拾即是,一个年轻的贵族诗人的风流韵事自然更为人津津乐道。拜伦在1813年向安娜·密尔班克小姐求婚,于1815年1月和她结了婚。这是拜伦一生中所铸的最大的错误。拜伦夫人是一个见解褊狭的、深为其阶级的伪善所囿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婚后一年,便带着初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1816年,拜伦居住在瑞士,在日内瓦结识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统治者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成了密友。

34、以速度取胜的船只,危险性也极大。七月的一个午后,天色透着凶险,“艾莉儿”轻巧掠过水面,一阵狂风,高大的船帆东摇西晃,船翻了。

35、六年之后, 1822年的夏天,拜伦和雪莱的心思又活络了,他们决定再次结伴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