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洁的古诗
1、④“宁可”句:谓菊花宁可抱香枯萎在枝头。⑤何曾:哪曾、不曾。
2、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入京诗(明于谦)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3、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4、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5、译文:世俗之人改清洁为贪邪,伯夷宁愿守节饿死首阳。独行廉洁啊虽不容于世,日后叔齐终得美名扬。层层乌云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灿烂光芒。忠臣坚贞欲进谏,佞人在旁谗言诽谤。关于清廉的古诗有哪些《三年为刺史》(其二)
6、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7、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8、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竹
9、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0、⑤何曾:哪曾、不曾。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11、 解读: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12、译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讲直道是立身的宗旨。好木料终成栋梁,好钢材坚强不屈。仓多存粮偷吃公粮的鼠雀高兴,野无杂草常啃青草的兔狐发愁。牢记先贤留下的立身处事的教导,决不能让后人想到我而觉得羞耻。
13、北宋包拯,他为官清正廉洁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14、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5、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6、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17、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8、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于是杨震得号“四知太守”。
19、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20、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另为还有:古代“砥廉诗”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21、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