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名言名句大全
1、诸葛亮。关于诸葛亮的名言警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頋.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頋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2、圆凿不可以方纳,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3、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4、勿以身贵而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5、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6、——诸葛亮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志当存高远。
7、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8、思者,正谋也;虑者,思事之计也。非其位不谋其政,非其事不虑其计。
9、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
10、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2、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4、日月之明,众下仰止,乾坤之广,万物顺之(诸葛亮《治人第六》)。
15、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译文:身居高位但不盛气凌人,功勋卓著又不骄傲自大,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个性刚直又能包容他人。----《将才》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老版三国演义》
16、1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诸葛亮《将苑·将志》)。
17、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
1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建立在权势和财利之上的交往,是难以恒久的。
20、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21、一个人须得恬静无为,不逐名利方可明确志向;一个人须得清静平和才可以达到深远的境界。
22、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23、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24、——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5、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26、忍屈伸,去细碎,广咨家发,除嫌吝----《戒在道开用出甥书》
2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8、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诸葛亮《纳言第四》)。
29、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30、这句,就是教导大家,做人要真诚,不能虚伪。一件事不好笑,就不要觉得好笑,不能因为身份地位而去拍马屁也说好笑。发怒也一样,不能因为自己的上司对某人发怒,你也添油加醋,也发怒。
31、是啊,这句话写得很美好,一个人很淡泊,看起来不在乎功名利禄,但不代表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如诸葛亮的一生,他本向往躬耕田野,过那种淡泊名利的日子,但他也有匡扶汉室,拯救苍生的志向,他无时不刻都等待一位明主,再助明主一臂之力。
32、1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诸葛亮《将苑·不陈》)。
33、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
35、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36、盖闻明君者常若昼夜,昼则公行事,夜则私事兴(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37、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
38、上句赞扬诸葛亮的大名长垂宇宙而不朽(古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下句颂美诸葛亮是国家元老重臣,遗像端肃清高,令人十分敬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3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0、(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4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42、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43、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44、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勤功也。君勤其政,臣勤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45、帷坐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后《出师表》)。
46、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47、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4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50、不能倚仗自身的才华,而对别人表现出骄傲的态度,不能因为自己受到恩宠,而压服别人来大展威风。
51、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52、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53、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54、贵之而不骄,委之而不专,扶之而不隐,免之而不惧,故良将之功也,犹璧之不污(诸葛亮《兵要》)。
55、(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56、陆游《宿鱼梁驿五鼓起行有感》投宿渔梁溪绕屋,五更听雨拥篝炉。少时谈舌坐生风,管葛奇才自许同……酒醒顿觉狂堪笑,睡起方知梦本空。
57、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诸葛亮《治人第六》)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诸葛亮《治人第六》)。
58、一个人看起来很安静,不代表他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做任何事,也只有那种遇到大事,依旧能泰然处之,不骄不躁,不忙不乱的人,才能成就大事,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位智者。
59、做人也不能因为自己有能力,有本事,很了不起,而失去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特别是在规定期间类要完成的事,答应了,就要做到。
60、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61、剑关险峻驱流马,斜谷崎岖驾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输将安得使人愁?”造木牛流马(102回)
6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3、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
64、▪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
65、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诸葛亮《治军第九》)。
66、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67、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一一诸葛亮
68、恩惠和荣宠并用,上下的关系和秩序就捋顺了这句话是诸葛亮对自己进入益州后为什么要坚决厉行法制的解释,指出这是针对刘璋统治益州时豪强横行、靠加官晋爵来笼络下属的弊政的。
69、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7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71、 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计也。
72、今人冯灌父摘句并书。这副联语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摘来,意思是诸葛亮经邦济国的政治军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吕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间,不相上下。
73、 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三国)诸葛亮
74、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
75、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76、我们要学习“事前诸葛亮”,也要学习“事后曹操”。
7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