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对后世的影响
1、爱情犹如麦地里采麦穗,弄不好就会空手而归。(苏格拉底对后世的影响)。
2、定义,即将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使学生逐步获得事物的普遍概念。(苏格拉底对后世的影响)。
3、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4、时间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是活在这个世上好还是死了好,只有神知道答案。
5、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6、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7、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8、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9、(注:本文写于2001年,是我本科大一时候所作,首发于我跟几个同学创办的校园刊物《鹰隼》第1期,这个刊物总共只发了两期就因经济问题关门大吉了。现在网上很多转发未注名原作者。)
10、你自己就是座金矿,关键是看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11、苏格拉底的求知理念,比老子相差很大一个层次。
12、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
13、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14、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15、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些,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虽然整日为公众利益奔忙,但除曾被选入五百人会议当过一任执政官外,他基本上没有介入过政治生活。苏格拉底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认识你自己!(knowyourself)”。
16、具有戏剧性的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却拒绝了学生们的好意,选择了饮毒酒自尽。
17、单讲学说的话,很明显,柏拉图可能受巴门尼德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要更多。
18、他的理由是: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即使判决结果具有明显的不正义性,但审判程序是合法的,就必须遵守。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
19、苏格拉底的出名是因为德尔菲的这个叹词,说苏格拉底是全希腊最聪明的人。
20、老子《道德经》认为,“求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求学的阶段知识是越来越增加的。但求知的过程是物极必反的,当知识达到相当高度后,就进入求“道”阶段。在求“道”阶段,求知的欲望会越来越少。到后来达到没有求知的欲望,就进入了“无为”的境界。
21、------------------------
22、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23、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24、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25、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26、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以与众生相遇。
27、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28、面对死刑判决,苏格拉底以惊人的语言结束了自己的发言,现在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着;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
29、人的感觉只能知个体的事物,不能知他们的共相。共相须由心灵用理论推得。
30、场所: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
31、老子《道德经》认为,高智慧者实行“不言之教”。因为高智慧者已经看到世间的道理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所以没有必要再用语言去教导别人,可以让别人顺其自然地发展。
32、苏格拉底在后世的持久的名声,我觉得主要是依赖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3、人生在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本能;而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这却是一个人的智慧。
34、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35、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清心寡欲的能力。
36、凡是身高超过3尺的人,想在天地之间长久立足,就必须学会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