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君子的名言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
2、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3、(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4、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5、翻译: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孔子关于君子的名言)。
6、(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7、在《论语-八佾》篇也有孔子的君子之道乃是以仁为本论述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11、(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4、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这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赫尔岑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孔子
16、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17、君子行事都是以义作为根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与义作比较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18、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孔子关于论语的名言例21) 孔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2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21、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家语》一共二十七卷一百三十一篇。然而,到了唐朝流传下来的本子只剩下十卷四十四篇。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撰写《中庸章句》时,曾经多次引用《孔子家语》中的资料。他的这一举动,大大提升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孔子家语》并不是只有儒家思想,还兼容了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
22、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2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4、(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2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28、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9、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3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2、(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3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4、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6、(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3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