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讲诚信的故事(文案精选105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11 09:17:05 浏览59

古代讲诚信的故事

1、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2、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篇4尾生之信

4、韩信小时候家境特别贫苦,有一天他饿的实在不行了遇到一位好心的大妈施舍给他饭吃,韩信吃完饭以后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这位大妈。

5、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为守信的代词。(古代讲诚信的故事)。

6、韩信(?一前196),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汉初诸侯王。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拜为大将。汉朝建立前,被封为齐王;汉朝建立后,改封为楚王,后降为淮阴侯。

7、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8、孟信不因家境贫寒而卖病牛,以其诚实守信赢得了皇帝的赏识,进宫为官,从而走出了贫穷的困境。由此看来,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助。一个人只有忠诚老实、诚信做人,才能够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只有讲信用、守信义,才会建立自己的信誉;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助。

9、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10、二;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晋文公命大军退避三舍

11、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12、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13、华盛顿出生在一个大庄园主家庭,家里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杂树,这些杂树不结果实,而且长得很高,会影响其他果树的生长。

14、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必须去山林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15、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16、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17、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这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这次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

18、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篇1立木为信

19、过了一个星期,狐狸真的来还油了。鸡妹妹很是激动,心中还抱怨到:别人都说狐狸不仅狡猾而且向来都是不讲信用的,他好像并不是这样嘛!鸡妹妹便高高兴兴地请狐狸进了门,但当她看到狐狸手里拿的是两个眼药水一样大小瓶子装着的油时,嘴都快气歪了。“你,你……你不是说借一瓶还两瓶的吗?现在怎么……”鸡妹妹就嚎啕大哭了起来。狐狸却笑嘻嘻地说:“是呀!可我并没说用多大的瓶子装呀!”说完他便得意洋洋地走了。

20、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21、高斯正忙着演算数学公式,他连头都没有抬,便打断了路透生的话:“我是数学家,就这么一点小数目,我能算错?我已经把钱交给你了,你现在才跑来跟我说数目不对……”高斯以为路透生是来跟他说钱少给了呢!

22、这天,狡猾的狐狸家里的油没有了,它听说鸡妹妹家里的油非常多,便嬉皮笑脸的来到鸡妹妹的家。到了门口,它故作亲切的对鸡妹妹说:“亲爱的鸡妹妹,我家油没了,请您借我一瓶吧!”

23、史蒂芬·葛雷回忆说,从2岁那一年起,他不再害怕错误,而且学会了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实验失败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即使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还是会从失败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4、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论古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这位书生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帮他煎药,照看着他按时服药。一连好多天,李勉都细心照顾着病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书生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了。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非常着急,经常到附近的百姓家里寻找民间药方,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挖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一天傍晚,李勉挖药回来,先到朋友的房间,看见书生气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阵欢喜,关切地凑到床前问:“哥哥,感觉可好一些?”书生说:“我想,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临终前兄弟还有一事相求。”

25、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26、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27、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28、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勇谋略,不仅信守承诺将和氏璧完归赵国,更保住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顺利回国,也使强秦对赵国的虎狼之心有所顾忌。

29、今天为大家整理了7个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诚信。读完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我们生活中要如何做到诚信哦!

30、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

31、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九合诸侯,可以说周天子都拿她没办法,鲁庄公与其过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可是在会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齐桓公答应归还。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约,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土地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给他,鲁国一点办法也没有,可齐桓公讲诚信,如约交还了土地,齐桓公能够成为五霸之首,绝非偶然。

32、儿子一走,父亲就让人把亭子拆了,在另一处盖了一座新的。谁想到儿子却一直把亭子这件事记在心头。假期又到了,小产福克斯一回到家,就朝旧亭子走去,结果发现旧亭子早已不在了。

33、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34、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35、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36、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37、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38、秦昭王听说了赵惠文王获得玉璧的消息后,马上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在信里,秦昭王表示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这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39、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更感到您是真心对我好。所以,我就更应当好好地感谢您、报答您!”济困、报恩,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0、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41、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他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我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不但没发怒。

42、他说,你想法把我这头骡子卖了,二一添作钱分你一半。这个驵答应了。机会来了。有一个路过南城的官人的马死了,便来到骡马市场,想再买一匹。驵瞄见了他,上前说,有一匹上好的骡子,因为负重时受了点伤,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赶生意,急着把它卖了,你要不要看看?官人就随他过去。一匹精壮精壮的骡子,毛色发亮。官人连声夸,好骡好骡。驵说,就是背上有些伤,稍养一养就好了。骡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鲜的血痂,是陈策的儿子和驵叫人磨出来的。脱毛,破皮,见血,多痛苦。骡子凄伤,可它不会说话。官人和当时的陈策一样,毫不犹豫就买下了。他说,我的行程宽裕,暂不用它,只与我随行即可。陈策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可知道也已经晚了,那官人早已离开南城,已经离开五天了。陈策骑上马,沿官道追。日夜兼程,沿路打问。他花了两天时间,赶上了那匹骡子。那骡子见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说什么说不出来,只知道犟着不走。陈策向官人行礼,说,这是一匹伤鞍的骡子,不能负重。官人疑心他舍不得这精壮的骡子,要反悔,就说,伤鞍的骡子我也要。陈策解下自己的马鞍,递给官人:不信,你试试。官人说,我不试。

43、两人吃完枣,查道拿出一串钱,挂在采过枣子的树上。查道严肃地说:“讲诚实是人应有的道德,虽然枣主人不在,也没有别人看见,但我们既然吃了人家的枣子,就应该给钱。”

44、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45、恭喜以上同学为2019年“感恩于心,诚信于行”诚信小故事征稿活动入选者!希望大家能从中真正领悟到诚信的魅力!

46、放羊小孩因为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对他的信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种错误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让别人失去对自己的信任。撒谎百害而无一利,诚实守信才是正道。一个不具备诚实素质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害人害已的下场。

47、生活中,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从现在起,你就应该想想自己如何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48、结果,这次闯祸的经历,非但没有让史蒂芬变得胆怯,反而学会了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所作的事情,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和教训。

49、赵惠文王立即召蔺相如上殿,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去秦国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50、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51、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挑着礼物去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样办呢?仆人推荐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

52、韩信抬起头,见是一位慈祥的老大娘在问话,就如实告诉她说:“老大娘,我家里没有什么吃的了,想钓几条鱼换点钱买吃的,但到此刻连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这可让我吃什么呀?”

53、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众大臣在背后都说魏文侯太傻,随便叫一个随从去就能够了,何必自我亲自去呢?

54、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55、只见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纷纷称颂。

56、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那里见面。”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57、三天后她收到了一条信息,你有一邮包己送到!请注意查收。

58、宋朝人查道,一天早上和仆人看望远方的亲戚。到了中午,两个人都饿了,可路上没有饭铺,怎么办呢?仆人建议从送人的礼物中拿一些来吃。查道说:“那怎么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么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59、重耳说:“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会有更稀罕的东西送给你,不过托你洪福,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为回报!”

60、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古代讲诚信的成语故事篇2移木建信

61、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小孩对着山下拼命呼喊:“狼来了,狼真的来了”,但是人们认为他又在说谎,都没有理睬他。结果,他的羊全被狼吃掉了。

62、孟信不因家境贫寒而卖病牛,以其诚实守信赢得了皇帝的赏识,进宫为官,从而走出了贫穷的困境。由此看来,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助。一个人只有忠诚老实、诚信做人,才能够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只有讲信用、守信义,才会建立自己的信誉;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困境时获得别人的帮助。

63、后来韩信跟随刘邦打天下立下旷世功勋被封淮阴侯,韩信发达以后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亲自给施舍饭的大妈100两黄金。

64、“尾生抱柱”又称“柱下期信”,是一则古人重诺言、讲诚信的故事。

65、韩信年轻的时候,虽然心怀大志却一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跟哥哥嫂嫂住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游手好闲一直不被重视,有时候连剩饭剩菜都吃不到,最后落得流落街头的地步。就在他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时,遇到了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婆婆。她靠着帮别人洗衣维持生计却将自己的饭给韩信,这才让韩信没落得饿死的下场。韩信离开之时曾对对老人说,以后有出息一定会好好报答她。

66、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璧献上去。秦昭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璧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王庆贺。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王正在兴头上,未及多想,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67、典出《庄子·盗趾》:“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68、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也得我自己去。”那个人眨着眼睛仿佛没有听懂似的,魏文侯说:“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

69、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小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它,还是忽略掉了这些机会?

70、赵惠文王得到信后一筹莫展,就跟大臣们商量应对之策。众臣想来想去,觉得十分为难:要是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会被秦国进攻。议论了半天,一致认为该找个有勇有谋的人去秦国交涉,罪秦国,会被秦国进攻。议论了半天,一致认为该找个有勇有谋的人去秦国交涉,但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71、有一天,韩信又到江边去钓鱼,眼看着已经过晌午了,但是连一条鱼也没有钓上来。韩信又饿又累,没有什么办法,就在那里望着手中的鱼竿发呆。

72、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73、早餐时,他郁郁不乐地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

74、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提到的四则诚信故事,对于诚信,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其中心思想是赞扬圣人,主题不在诚信,而司马光偏偏就举了几个特例,这几个人在道义上都有缺陷,而且处在尔虞我诈逐名争利的混乱时代,以此来说明连不完美的人都知道守诚信,何况正人君子呢?司马光例子是举了,但没有详细说这些故事的根源始末,今天我卖弄卖弄,说说这四个人的故事。知道的看完此楼就行了,不了解的,可以继续往下看。

75、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76、狄仁杰任彭泽县令时期,某年临近春节的一天他来到牢房视察,发现关押着的300犯人都不是重罪而且即将刑满获释,就答应让他们回家过完年之后再回来继续服刑。狄仁杰的同僚和手下都不同意这一做法,犯人们很失望,以为上述约定要落空了。最后,狄仁杰还是力排众议兑现了他和犯人们之间的诺言。

77、查道说:“那怎样能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便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要讲信用,怎样能偷吃呢?”结果两人只好饿着肚子继续赶路。

78、战国时候魏国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第二天下午一定去山林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了宴会,魏文侯准备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谁知宴会结束后,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不见停反而越下越大了。

79、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80、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便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魏国从此变得强大。做人要讲究诚信,不能因为自己的快乐或事情就违背承诺。开口相约,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要信守约定、践行约定,就不那么容易了,只有诚信之人才能够做到的。

81、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82、因诚实有信,季布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了人们的帮助,也因诚实有信,季布获得了大家对他的友谊和尊重。

83、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在撒谎,他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你可不必太在意。但如果孩子经常这样说,你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养成了撒谎的毛病了。

84、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85、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86、听到父亲的话,华盛顿的脸一下子红了,他觉得自己这样的欺骗行为很对不起父亲。于是,他惭愧地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只怪我粗心,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我把树堆起来是为了不让你发现我做错的事。我欺骗了你,请你责备我吧!”

87、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88、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太子姬诵年幼,在叔叔周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

89、《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篇6一言九鼎

90、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91、一天,老大娘又给韩信送来了一些饭菜,韩信很激动,就对老大娘说:“大娘,您对我真好,等我以后做了大事,必须要好好地报答您老人家!”

92、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93、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94、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95、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96、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97、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98、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挂满了熟透的枣子。查道和仆人本来已经饿得发慌,便停了下来。查道叫仆人去树上采些枣子来吃。

99、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100、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101、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102、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日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103、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104、走着走着,路旁出现一个枣园,枣树上满是熟透的枣子。两人本就饿得发慌,看完更觉饥饿难耐,查道叫仆人去采些枣子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