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论语十二章(文案精选5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10 09:23:31 浏览59

高中语文必背论语十二章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在《论语》中,孔子用“     ,     ”强调人要讲“仁”,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意义。

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若干篇章组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我们知道《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这样合起来,就共称“四书五经”了。

5、(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⑤吾日三省(xǐng)吾身:我每天多次来反省我自己。日,每天。多次。古人常用“三”“九”等数字,表示次数多。省,反省,自我检查。

8、(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9、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   ,   。

14、寓意: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且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7、(3)为:替。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4)信:真诚、诚实(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9、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0、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1、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22、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中,直接谈论“君子”的有三条。

23、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5、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特别警示:“己”和“已”要分辨清楚)

26、孔子说:“有道德修养有学问的人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27、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七则见于《雍也》篇,第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28、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它的呢吗?”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1、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32、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3、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34、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35、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6、寓意:时光匆匆易逝,应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37、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38、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

3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40、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采的人,只能在民间做个普通老百姓;文辞略胜一筹而不能做到朴实讲诚信的人,那么他只能做个官员的助手或属员,听命于人。只有将自己打造成文辞与朴实诚信萃集的人,然后才能成为地位高尚的人。”

41、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42、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4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4、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45、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46、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8、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4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0、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51、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52、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53、)之:代词,学到的知识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背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5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