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
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3、例⑥,“噫”“吁”“载”均为表感叹的语气助词,翻译时只要译一个就可以了,故可译为“啊”。
4、(“盖”,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以一瞬”,省略谓语“止”,在一瞬间停止;“何羡”,宾语前置,羡慕什么呢)
5、(“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求人可使报秦者翻译)。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7、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斜瞅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
8、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如此”,“如”,到,到这个地步;“见犯乃死”,被动句,被侵犯、凌辱才死)
9、(省略主语“你”;“空自苦亡人之地”,“空”,白白地,“苦”后省略介词“于”,“亡”通“无”,状语后置,白白地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受苦;“安”,哪里;“见”通“现”)
10、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11、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
12、译: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罐。
13、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14、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15、(“陈”,拿着;“谁何”,“何”通“呵”,盘问来人)
16、(“不拘于时”,被动句,不被时俗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贻”,赠送)
17、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
18、(渑池之会)结束之后,就回到本国,(赵王)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
19、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0、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必修三《过秦论》)
21、蔺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22、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3、10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24、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5、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
26、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28、1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相对)
29、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比我晚(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30、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31、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32、作者在写蔺相如这个主要人物时,则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其一生的全部经历中,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个典型事件,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从不同侧面集中笔力着意加以描述。
3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必修五《陈情表》)
34、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
35、(“以”,凭借……的身份;“使持节”,省略“使”宾语“他”;“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36、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秦王和群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气得发出惊呼的声音。左右的人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就说:“现在杀死相如,还是得不到宝玉,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举行仪式后送他回国。
37、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必修五《归去来兮辞》)
38、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9、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40、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苏武传》)
41、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说:“我当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言词立下功劳,如今职位却比我高。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见这话,不肯和廉颇见面。相如每到上朝时,常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过了些日子,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
42、译:项伯暗地里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43、(“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