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文案精选43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08 08:57:04 浏览59

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

1、译文:奢侈败家,不可收拾;勤俭度日,永享平安。奢遭凶,俭得吉,这将很快显现出来。

2、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3、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是其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6、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悯农(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

7、因为后者的攀比只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等自己的弱势对抗别人的强项,那么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8、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10、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么,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林斯基

11、    光盘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保护资源,健康时尚的生活习惯,勤俭节约,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12、文明用餐,健康饮食。杜绝“暴饮暴食”,拒绝外卖,讲究用餐卫生,不肆意喧哗,污染餐厅。

13、节约用纸。草稿纸双面使用,不浪费一张纸;学生作业本提倡使用正反两面;因为几张纸也许就是一棵树。  

14、居安思危中性词,居:处于。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15、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16、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有哪些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17、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8、节约用水。用后拧紧水龙头,坚决杜绝“长流水”,发现“跑、冒、滴、漏”及时报修;洗碗一定到洗碗槽处洗。提倡一水多用,以节约用水为荣。 

19、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王安石就有“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的名句。

2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知道从一颗种子到一碗米饭,要经历多少道工序吗?三(3)中队的同学们带领大家一起了解粮食的制作过程。

21、浪费还是节约,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段首中心句,第二个分论点指向社会文明,更进一层)现实中,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有意无意地浪费粮食、糟蹋粮食,一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些都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列举两种铺张浪费的典型现象)文明,在于“人人相善其群”(出自梁启超《新民论》)的公德意识,在于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在于重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尺度……(用三个“在于”阐释文明的内涵)由此而言,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进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的道理,所以尽己所能减少浪费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了解”“感恩”“懂得”等话,具体阐述了一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顾及群体的社会文明)这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顾及群体的价值选择,值得我们提倡和坚守。(本段重在阐述勤俭节约可照鉴一种敬畏自然、尊重劳动、顾及群体的社会文明。)

22、不但有像其他花一样的美丽,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23、释义:沙子都是很松散的,大浪一冲,就冲散了、冲没了,这是形容很轻易、很容易就败家了。这样正好与前面的兴家对应起来了,用针挑土,一针才能挑多少土?一针一针的,多难啊。兴家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不容易;而败家,一下子就败了。

24、解释: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 ,轻而易举;若是丰衣足食变成缩衣节食,那就面有难色。

25、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总结上面三个分论点)环顾我们身边,(联系当下,开启反面论证)“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虽然有所改观,但一些地方餐饮浪费仍然存在,光怪陆离的“消费主义”盛行,一些人陷入“挥霍浪费”“透支消费”的怪圈,这显然与我们所需要、所期待的社会风尚大相径庭。(这几句话大量使用引号,以突显当下铺张浪费的种种不良现象)“习惯之初如蛛丝,习惯之成如绳索”,(这句谚语很形象地说明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文章引用丰富,古今纵横,雅俗贯穿,既言明了文化传承之需,也致意了勤俭节约之要。)如果任由铺张浪费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成为在全社会蔓延的不良之风,就有可能积习难改、积重难返。(一句反向假设,犹如当头棒喝)当此之时,我们有必要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深刻意义,让更多人自省自励、引为镜鉴。(本段联系当下,针砭时弊,言明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现实意义。)

26、 做力所能及的事,唱自己喜欢的歌,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坚持自己所憧憬的梦想,用心安理得问心无愧诠释生命。

27、少用“一次性”用品。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饭盒等;用过的塑料袋尽可能多次使用,提倡使用购物袋;用完的“中性笔”换芯后再次使用,提倡用钢笔;尽量不用一次性用纸,提倡用手帕和毛巾;能再生利用的物品一定回收。  

28、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29、“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而王安石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应该成为多少达官显贵的座右铭啊。但也有这警世恒言战胜不了贪欲的时候,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李真之流无不是骄奢淫逸的魁首,假如他们要是能学学蜀国贤相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何至于落到今天如此下场?与此同理,明史《后妃列传》说:“骄纵生于奢侈,危之起于细微”,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都是从反面指出了奢侈浪费的危害以及节俭的重要意义。

30、节约粮食。各班坚决贯彻“光盘行动”,反对“大吃大喝”,坚决杜绝浪费食物;提倡能吃多少打多少,不剩饭菜,不浪费一粒粮食。 

31、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4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唐代李绅《悯农》

32、翻译:丰收之年仍然不忘节约(储备)粮食,太平时期要重视防范避免战争。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欲求温饱,勤俭为要●紧紧手,年年有●勤能补拙,省能补贫●思前顾后,吃穿常有●精打细算,油盐不断●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精打细算,油盐不断●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小富由俭,大富由天●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积小利,成巨富(英国)●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细水长流,遇灾不愁●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好处安身,苦处用钱●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良田万顷,日食一升。

3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34、  释义: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35、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36、翻译: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37、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38、(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39、当前,我校正以建设“节约型校园”为目标,大力倡树节约意识,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要求全校师生崇尚节俭,除掉陋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争做勤俭节约的模范,为此,学校特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40、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41、(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4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