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出塞(文案精选20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07 08:56:08 浏览59

王昌龄的诗出塞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在王昌龄眼里,边关的景象就象是从秦汉时期穿越来的,近千年不变,守边的战士也一样,依旧不能回家。

2、“乐府诗”这个词与汉乐府相关,汉乐府是主管歌舞教习的机构,它收集整理的诗就称作乐府诗。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人曾发起一场新乐府运动,仿古写今,王昌龄《出塞》是汉乐府《横吹曲》旧题,因此也属于乐府诗。(王昌龄的诗出塞)。

3、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4、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5、关于“但使龙城飞将在”一句,黄培芳指出“思古正以讽今”[105],沈德潜也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繇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106]前半句分析甚是,至于“得飞将军备边”,在唐朝是不缺良将的。除李勣、李靖等本土名将,唐朝还有一批少数民族将领,王昌龄所处时代就有突厥人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哥舒翰、安禄山,铁勒部人契苾何力、仆固怀恩、浑瑊,以及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龟兹人白孝德等。因为少数民族战斗力较强,唐王朝也倾向于重用投诚蕃将。此后,也发生了一些叛降事件,正如王昌龄诗中所说“虽有屠城功,亦有降虏背”,甚至出现“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107]的现象。

6、其“不教胡马度阴山”。李陵遭罪,主要原因不在其降,而是传闻他替匈奴练兵:“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34]“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应系“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出处,且平声的“传授”之教,而非“叫、让”之教。李陵无调军之权,而有练兵之才。“教”字效韵,去声,《释名》作“教,效也,下所法效也”[35],《说文》亦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36]。作为吓阻、威慑之意的“教”是去声,在《出塞》这首诗中不合平仄。“不教胡马”为“仄仄平仄”之句,且与上句“但使”(仄仄)犯复。这首七绝押删韵,是相对比较规整的格律诗。

7、《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8、黠戛斯的归附,一方面固然是基于共同的敌人和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同宗”这一因缘,后者在交往中被一再提及、强调。俟利发初次入唐便称“归国”,宴会上“结骨酣醉,欢甚,因谓曰:‘臣既一心归国,愿授国家官职,执笏而还。’”[91]面对吐蕃尤其后突厥的威胁,唐朝特别倚重黯戛斯对后突厥的牵制作用,黯戛斯与李唐同宗地位也获得了官方认可,唐中宗曾慰劳其使者说:“而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92]这层亲缘关系,还要追溯到李陵。

9、[49][52]乐史:《太平寰宇记》,第2946页,第2943页,中华书局2007年版。

10、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王昌龄的诗出塞)。

11、[33]黄震:《黄氏日钞》卷《史记研究集成》,第559页,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

12、[27]陶渊明:《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第77页,中华书局2003年版。

13、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

14、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

15、这首《出塞》被誉为“神品”“为唐绝第一”[110]。但胡震亨却认为“发端句虽奇,而后劲尚属中驷”[111]。孙鑛也说:“是诗特前二句佳耳,后二句无论太直,且应上不响。‘但使’‘不教’四字,既露且率,无高致,而著力唤应,愈觉趣短,以压万首可乎?”[112]按照原来意思理解,有些过于直露,如果不从字面而是从意有所指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婉而多讽,体现了“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113]的特征。王昌龄“绪微而思清”[114],“用事造句皆典实”[115],绝句造诣在盛唐堪称独步,并非一味豪言作英雄语。

16、你要是不相信沙场征战的艰苦,请你看看我这满身的伤痕。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18、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19、[108]杜牧著:《杜牧集系年校注》,吴在庆校注,第1123页,中华书局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