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文案精选68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07 08:55:32 浏览59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

1、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学习,希望能像他一样,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一样的过错。"(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

2、(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出处):《 论语·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也就在其中了。”

3、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4、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赏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

5、   就:靠近。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6、3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7、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9、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10、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11、试译:孔子说:“蛮夷边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华夏之地没君王。”

12、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4、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6、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17、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8、教育:在教育方面,孔子有“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还主张“学而优则仕”的发展顺序。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1、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22、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23、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4、(3)答案:颜渊求知若渴,思路清晰,且谦恭有礼。先对核心思想中的“仁”进行了提问,又追问其具体条目以得到可以直接践行的准则,可见他对这一思想内涵的求知欲。最后他说“回虽不敏”尽显其谦虚态度。

2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6、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8、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29、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0、①君子为有德之人,小人为无德之人,这句活作判断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2、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33、(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34、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3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37、(2)提问:这里的“君子”“小人”分别指哪些人?

38、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3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0、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41、①《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解析:取开篇前两个字为篇名。

42、(3)提问:这句话体现了《论语》怎样的语言特点?

43、(1)答案:据统计,“道”在《论语》中出现过60次,作为名词时有四种意思:

44、②《论语》中还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孟武伯问孝”),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

45、   好的文学作品和科学定理一定具有普遍性,能够接受事物发展的本质。一部经典,流传的越久,彩球,有可能在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传承下去,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就如同常青树,总是会长出新的叶子。

46、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47、(1)提问:这一句中孔子认为君子的言行标准是什么?体现在哪几句中?

48、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49、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50、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51、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5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53、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54、(1)答案:智者具有专业的学识和足够的判断力,因而遇到问题自能分析解惑;仁者大公无私、乐天知命,通晓世间规律,故不会因此忧愁;勇者刚毅坚定,意志顽强,所以无所畏惧。

55、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6、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57、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58、《论语》十二章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59、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60、(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61、  “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62、一章,就是《论语》中的一则,其中第一则见于《学而》篇

63、如:《莒》篇“采采莒,薄言采之。采采莒,薄言有之。”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64、(1)提问:本章是孔子对君子三方面特征的阐释,思考为什么君子达到了智、仁、勇则会不惑、不忧不惧。

65、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66、(1)提问:从这一章可以看出“仁”“礼”“乐”怎样的关系?

67、(3)提问:本章是颜渊和孔子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到颜渊怎样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