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文案精选55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07 08:49:05 浏览59

王夫之

1、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中言志缘情的优良传统,提出要由“心之原声”发言而为诗“。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悄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情感与诗歌密不可分:“文生于情,情深者文自不浅’(评张巡《闻笛》);“情深文明”(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然非一切情感皆可人诗。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为一位杰出的爱国思想家,王夫之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诗人感情注入作品后,应该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时这四者应该是紧密相联、互相补充的整体,“摄兴观群怨于一沪”(评杜甫《野望》)。

2、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能见的自然物体和不能见的茫茫空间又都是些什么呢?王夫之认为,都是气。气是宇宙的本原,气是制造万物的材料。看得见的是气的凝聚,看不见的是气的消散。也就是说,看不见的是无形的气,看得见的是有形的气。气是它的本体,物是它的客形。他解释张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一语说:“于太虚之中,具有而未成乎形,气自足也,聚散变化,而其本体不为之损益。日月之发敛,四时之推迁,百物之生死,与风雨露雷乘时而兴,乘时而息,一也,皆客形也。有去有来谓之客。”(《张子正蒙注·太和篇》)

3、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达到成功的,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许多人在有意或无意识地帮助你,你要永远感激他们。

4、别峰庵位于衡阳县演陂桥,庵主僧释二如,亦大明遗民,与船山交厚,船山尝寄寓庵中,并亲笔书“别峰庵”匾额,并题此联。

5、入针尖影,转邻虚藏,藕丝香孔里,摄尽万缘,神威自重,不教钓艇空归。(王夫之)。

6、 其高如耸,海拨一千三百米;其势如风,飘逸几百公里。玉衡长沙两星相呼应,朱鸟天市两星共信息。皑光下烛,朱英上通,孤碧混霄,返翠漾空。农历五月,日照延长,云敛数丝,宵涵万倾。登高而望远,天空星星明亮;衡山乃寿岳,仁者福寿双全。南岳之星:有星时而明亮,时而隐矅;有星永远光亮,应期而至。舍离合之神山,谁能见其风景;沟深峰高,矫健潇洒,凌空飞渡,险象环生。其险堪比西岳华山,远胜中岳嵩山,笑东岳泰山无其深,叹北岳恒山过赞美。其山胜景无数,异彩纷呈,其峰云雾缭绕,气温恒低。时而微风轻拂,鱼鱼骤雨。时而山崩地裂,排山倒海;旋而婉啭回流,细声轻吟。石级柔摇而闪霍,铁梁轻举于鸿毛。南岳看日出,借宿于云雾缭绕之山岭,遥望星空,鸟鸣虫啾,朝夕难分,海天一色。太阳初出,如一线金缕,锦绣喷涌,纷至沓来,象火镜冉冉升,如宝玉洁洁亮;荡涤胸襟,色彩绮丽;人间仙境,雨后初晴。乌云密布,阴风怒号,半山惊雷,天昏地黑,有时雷声渌、渌水如婴啼,有时闪电如光闪。云卷云舒,就在足下,仿佛如天仙,与神山堪可比。

7、王夫之,湖南衡阳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为学者王朝聘。王夫之蒙学很早,3岁就跟着哥哥学习识字,13岁中秀才,23岁中举。崇祯皇帝死后,他一直希望能够恢复明朝天下,于是在衡山脚下举兵阻止清军南下,失败后投靠南明,辗转多地,后见复国无望,隐居深山,誓不剃发,直到康熙年间去世。

8、桃花春水湘江渡,纵一艇,迢迢去。落日赤光摇远浦。风中飞絮,云边归雁,尽指天涯路。故人知我年华暮,唱彻灞陵回首句。花落风狂春不住。如今更老,佳期逾杳,谁倩啼鹃诉?

9、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缘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永碧天空清夜永。

10、王夫之最后说:“百年的杀戮与动荡,无形中消散(百年嚣陵噬搏之气,寖衰寖微,以消释于无形。)”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宋祖一直生活在“恐惧”的生存现状与心理状态之中。

11、  “器”是“道”的前提和基础,这里的“器”有“物”的味道,包括自然与社会。先存在有形的“器”,然后才是无形的“理”。儒学的传统观念“君子不器”,弊端就是奢谈性理,但于国于民于事无补。顾炎武就曾批判过阳明心学的弊端,认为其导致晚明浮夸虚华学风,人人只向“心”上用力,却不习实务,毫无经世致用的本领,在做圣人的迷梦中荒废了求知向学。王夫之与顾炎武在经世致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批判阳明学说为“禅”,将其作为“人心之坏,世道之否”的原因,以陆九渊出而宋亡,暗指“王学”破坏学风、断送天下。

12、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王夫之

13、敷弥天云,飞大地雨,琉璃宝瓶中,原无一滴,净眼闲观,但任孤峰独往;

14、为爱坚持的人,记得坚持可以,但是不要为爱受伤

15、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王夫之是哪个朝代的人明末清初

16、1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7、颇富才名的王夫之原本想一心报国、施展抱负,却无奈以一介文士之身而适逢乱世。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5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朝灭亡。王夫之心痛欲绝,写下《悲愤诗》一百韵,以抒发自己的心境;同年迁居衡山下,筑茅屋,名“续梦庵”。他出门时,手擎雨伞,脚踏木屐,用此举来表示自己“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这种不屈的民族气节。

18、第王夫之提出气一元论,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王夫之认为有”是无限的,绝对的,而“无”是有限的,相对的,“动而成象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王夫之的这些观点阐释:静止里包含着运动,静止是运动在局部上的趋于稳定而成形象的暂时状态,所以静止的东西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动灵活的。

19、其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

20、第王夫之提出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阐明“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

21、进入社会,就是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22、11: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昧。

23、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24、19: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25、王夫之对于作文作诗,认为要带有感情,不能无病呻吟。

26、流水平桥,一声杜宇,早怕雒阳春暮。杨柳梧桐,旧梦了无寻处。拼午醉日转花梢,甚夜阑风吹芳树?到更残月落西峰,泠然胡蜨忘归路。关心一丝别罣,欲挽银河水,仙槎遥渡。万里闲愁,长怨迷离烟雾。任老眼月窟幽寻,更无人花前低诉。君知否?雁字云沈,难写伤心句。

27、人生不能复生,从此深爱夫妻阴阳两隔,就要那折断的藕虽有丝相连,终究不能完好如初,妻子去世,王夫之思念不已,两人终无再相逢之时,“一断藕丝无续处”,王夫之内心已然是悲伤到极致。

28、言期于理而已耳,理期于天而已耳。——王夫之

29、1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0、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1、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船山在此将自己的湘西草堂与屈灵均之“三闾国”类比,而这一类比,并非攀比,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文学地位,作为学人的船山先生,是绝不会去攀比三闾大夫的。他是以屈子之情操为楷范,激励自身,朝乾夕惕,谨持气节,爱国恤民。显然也是励志,亦可视为述志。

32、“您写字,我们评”   把您的作品拍照从对话框发我们,我们会尽快点评发布。想看往期点评,请关注我们⤵

33、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本意》

34、王阳明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35、这首诗一开始,王夫之就用了七个字来回忆与郑氏诀别那日的悲凉的场景,“十年前此晓霜天”,十年前的今天,那是一个下了一宿寒霜的清晨,眼看着妻子卧病这么久还没有好转的迹象,自己内心比外面的寒霜还要冰冷。

36、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但要记得反省

37、两人在一起的十年间,王夫之可以说是不断地流亡,郑氏跟着他吃尽苦头,最惨的时候,几天没有饭吃,直到后来王夫之选择隐居,日子才稍稍安定。两人在一起度过了艰难时刻,哪怕是郑氏已经去世,哪怕他枕边有了新妇,但是他仍旧会时不时想起郑氏,想起那些年两人的日子,每一年郑氏祭日来临,王夫之的心情都会特别低落。

38、评:叶恭绰曰:宛转关情,心灰肠断。(《广箧中词》一)

39、  “这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这个循环只有在我们的地球年代不足以作为量度单位的时间内才能完成它的轨道,在这个循环中,最高发展的时间,有机生命的时间,尤其是意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生物的生命的时间,正如生命和自我意识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空间一样,是非常狭小短促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

40、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41、  王夫之认为,宇宙在没有成形有形物质之前,全是它原本存在的气。因为聚散变化,出现了各种有形的物质,但仍然是这些气,既不减少,也不增多。因气的聚散变化的物质有哪些呢?王夫之认为,包括太阳月亮的出现,春夏秋冬的推迁,百物的生死,以及风雨露雷,它们都是“乘时而息”的“客形”。客形,从字面上说,也就是作客的形体。这是将社会现象运用于自然现象的比喻。在社会现象中,任何客人都是外来的,而且都是要走的,都是有时间性的,所以说“有去有来谓之客”。“客形”,生动深刻地概括了这一特定现象的时空规定性。与之相类似,宇宙间任何有形之物,都是“客”,都是有来有往,有聚有散。大至日月星辰,四时寒暑,小至百物生死,以及自然现象的风雨露雷,都只是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现象,因时而来,因时而去。来则为聚,去则为散。聚时为有形之物,去时为无形之气。尽管现象不同,但其理则一。当然,虽说都是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现象,但时间的长短和空间的宽窄却大不一样。比如风雨露雷,占的空间虽然比较大,但时间却是短暂的,所谓骤雨不终朝,飚风不终夕,它与太阳、月亮,不能同日而语。至于“百物生死”,更是千差万别。百物中有朝生夕死的,有一岁荣枯的,更有数十年数百年一死生的。但它们有一点是共同的:“乘时而息”,都是个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42、〔狱峰远碧(《潇湘十景词》之六)自衡阳北三十里,至湘潭南六十里,狱峰浅碧,宛转入望。〕

43、  王夫之没有正面批判佛老,而是直接驳斥朱熹的大轮回说。原来朱熹曾经和他的学生讨论张载的《正蒙》一书,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正蒙》说道体处,如“太和”、“太虚”、“虚空”云者,止是说气。说聚散处,其流乃是个大轮回。盖其思虑考索所至,非性分自然之知。若语道理,惟是周子说‘无极而太极’最好”。(《朱子语类》中华书局本第七册第2533页)又说:“横渠辟释氏轮回之说,然其说聚散屈伸处,其弊却是大轮回。盖释氏是个个各自轮回,横渠是一发和了,依旧一大轮回。”(同书2537页)朱熹是理一元论者,所以批评张载只说气而不说理,认为他的聚散没有从“性分”上说,而是直接从气的转化现象推理出来的,最后似必形成宇宙的大轮回。并且还直接与佛家的观点作对比,认为佛家的思想是作为个体一个一个地各自轮回,而张载的思想是将宇宙整个地作一次大轮回。对于朱熹的这些讥评,王夫之的反驳可说是苍白无力。首先,在立论上不仅是无力的,而且是紊乱的:“愚以为朱子之说正近于释氏灭尽之言,而与圣人之言异。”朱子说了什么呢?朱子说的是张子的思想是大轮回,说朱子之说近于释氏,不正好说明张子的思想近于释氏吗?既然朱子之说就是张子的思想,那么驳斥朱子之说不正好在驳斥张子的思想吗?这究竟是帮了张子,还是帮了朱子?

44、13: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45、情感是王夫之于诗歌的基本要求。诗歌创作经由唐诗的巅峰状态发展至宋明以来,多有偏颇之处。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情感为其主要特征,不能以学理来代替情感.更不能以其他文体或学问来代替诗歌。“文章之道,自各有宜“(评高适《自酮北归》)。“陶冶性情,别有风旨,不可以典册、简牍、训诂之学与焉也”。“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中尽有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却分派与《易》、《书》、《礼》、《春秋》去,彼不能代《诗》而言性情,《诗》亦不能代彼也。决破此疆界,自杜甫始。梏侄人情,以掩性之光辉;风雅罪魁,非杜其谁耶?”王夫之对于模糊诗歌与史书的“诗史”类作品不甚推崇,在《唐诗评选》中尤为可见。

46、王阳明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弘治十二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

47、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

48、首先、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

49、15: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50、促成诗歌起到“兴观群怨”作用的情感在注入文字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重关系:一为情与景,二为情与声。对于诗歌情景关系,王夫之认为“莫非情者,更不可作景语”。情与景之间不能“彼疆此界“(评丁仙芝《渡扬子江》)般生硬相连,只有坚守“即景含情”(评柳宗元《杨白花》)。“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评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薄》),“意志而言随”,方能达到妙合无垠、浑然一体的_上上之境。对于情与声,王夫之强调音乐带给诗歌的美感作用,希望感情与声律呼应相生,诗歌声律与诗人内心情感律动有机协调。《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二有云:“《乐记》云:‘凡音之起,从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王夫之对李白《苏武》一诗评价道:“于唱叹写神理,听闻者之生其哀乐。”对于那些脱离诗情而株守声律、徒有声腔空架的作品,则甚为排斥,“诗固不可以律度拘”,认为“声律拘忌,摆脱殆尽,才是诗人举止”。

51、据传,当年清兵南下,王夫之在衡山聚义军抗清,失败后隐居广东肇庆。清廷知其学识渊博,为收买人心,巩固政权,欲招为己用,几次三番委派官员许以高官厚禄,王夫之丝毫不为所动,但不胜其烦,故于门首书此一联,以彰其志。后遂无问津者。

52、然后他是主张均天下反专制爱国思想的,然后王夫子他对于心物之变他是反对的。他觉得人他之所以会获得知识,会聪慧是靠他的感官去感受的,靠他的心去探知的,他只有进入到世界的万物中,去探寻事物的规律,他才能去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所以他觉得这个东西其实是后天获得的,并非是天生就有的,所以他对于知行之便里面的生而知之的理论是反对的。

53、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王夫之

54、他们的思想强调了“人”的重要性,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思想道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