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
1、在人本主义看来,现代科学的发展既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供了重要前提,又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出了迫切要求。由于科学承担了对人以外的全部存在的研究,所以,哲学应该专门反思人这种特殊的存在,并从对人的反思出发去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反思包括科学活动在内的人的全部活动方式,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具体地探讨了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非意识、语言与文化等诸多矛盾关系,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展开了对人的哲学反思。
2、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3、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如果避开“我”和外物的本质,探讨具备绝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律,也是行得通的。探讨具备绝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客观真理,这个客观规律,客观真理,就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就是没有人类的话这个规律也会存在),如果人能够得知这个规律,也是真知,因为这个规律是自有永有存在的,真正知道一种永远存在的,绝对不变的规律,也就是真正的知道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4、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质、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就是唯物主义;
5、摘要:哲学追求的不仅是真理,而且是价值,因而是知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哲学把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体现了哲学思维的特殊逻辑,即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逻辑。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现代唯物主义”。无论在自然观上,还是在历史观上,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又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6、阿奎那是中世纪杰出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的《完整神学》是这一时期哲学特征的重要体现,一直是著名的。
7、人本主义有三种含义:一是指14世纪下半叶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和哲学运动;二是指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三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以人的本质、价值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其中,存在主义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8、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9、本题意在考查哲学基本问题这个知识点,如果是论述题,就需要展开解释第一性和同一性的内涵。该题目的考察方式很多,也可以以名词解释、简答来提问,大家根据题目需求进行删减即可。更多时候也会出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名词解释,都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衍生形式。(下期统一给大家整理这几个名词)
10、在科学主义看来,现代科学为人类提供了关于对象世界的各种规律性的认识,现代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科学本身。所以,哲学不但不是“科学的科学”,相反,它是“科学的副产品”,即对科学命题进行逻辑分析并以此方式而存在。“哲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石里克:《哲学的转变》,选自洪谦主编《逻辑实证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页)。因此,哲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由于它以科学为存在基础,因而具有科学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对科学进行逻辑的、语言的分析,因而又具有超科学的性质。这种科学化的哲学,不是为人们提供“普遍规律”,而是为人们消解种种“虚假问题”,“澄清”语言表达的意义,从而使人们能够“科学地”思考问题和“科学地”生活。
11、存在,本源,本体等关于世界本源、宇宙起源问题的探讨。
12、(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应包括物质与意识( )。
13、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14、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15、恩格斯首先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切活动所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并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与哲学形态。
16、②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
17、同时,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又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结束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统天下几千年的历史,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而且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哲学唯物主义成为“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使现代唯物主义成为“完整的哲学世界观”(《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8页)。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从而把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形态。
18、阿奎那是中世纪杰出的神学家和哲学家,由他所著的《神学大全》享誉古今,是这一时期哲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19、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0、幸福是意识的满足,而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意识的满足,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意识的满足,没有感到幸福呢?这说明意识是有预先目的的,而且意识是运动的。人的行动不一定能完全达到意识的满足,这时,人就没有感到幸福,当一个意识的目的得到完成,意识得到了满足,人就感到幸福。但一个意识目标完成,又会有新的意识的目的,这也就是成功之后的失落。
21、一个真正弄清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人,必然是真正的大清醒,大逍遥,大快乐的。那种快乐,思想、心理上的解脱自在,不是任何有形的物质快乐所能比拟的,就好比,假如一个人天天忧心忡忡,或者,昧着良心,即便能挣到钱,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一样会如笼中鸟,囚中犬。相比之下,一个人虽然简单朴素,但是睡得安心,吃得安心,他会相对的过得更快乐,当然在实际中真正的彻悟悟道和物质的拥有是不相悖的,实际上是“更能”拥有物质的,对物质也是一种超越,而不是一种无能。
22、 教师追问: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宇宙飞船、航空母舰、高铁动车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会大体浮现出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航空母舰体积非常大,可以运载飞机火箭等。这些想象就是我们哲学上说的意识。如果我现在跟秦始皇、汉武帝讨论这些,他们得脑海中会有这样的反映吗?
23、今天的考点看似是简单的问题,但是考试中却非常容易出错,小伙伴们依然要认真听一下。
24、作为人,真的能知道一些东西吗?你真的能具备一些一定正确的知识吗?外物的本质是什么?石头真的是石头吗?是否石头只是人为定义,实际是另一个东西,甚至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个幻象)?存在有什么永远不变的,具备绝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律吗?
25、(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是两者是否具有同一性,故本题选BC。
26、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历史上的哲学家对这两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是,由于时代不同和认识水平不同,哲学家们对这两个方面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本体论方面,有的侧重认识论方面。古代哲学侧重于本体论方面,近代哲学则侧重于认识论方面。
27、 所以各位同学记住一个考点,我们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角度呦。
28、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9、哲学不同于科学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科学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去抽象、概括和解释存在的运动规律,实现人对存在、世界运动规律的把握,即实现思维与存在在规律层次上的统体现着思维与存在“统一”的维度;哲学不是具体研究存在本身的运动规律,而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如思维如何反映、表述存在的运动规律,科学及其理论成果因此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所以,哲学体现着反思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维度。这就是说,科学的逻辑是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逻辑,哲学的逻辑是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逻辑。正因为如此,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最高问题”。
30、 作业:课下搜集一些不同派别哲学家的一些名言,能够体现其哲学思想。下节课和同学分享。
31、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32、C.是否具有同一性 D.是否具有相似性
33、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34、唯心主义认为思维、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它可以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客观唯心主义时常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观唯心主义把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这也必然导致唯我论。唯物主义总的特点是,肯定物质、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维、精神则是由物质、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在整个历史上,也有不同的发展形态。按基本特征,大体可分为三种: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这是唯物主义的最初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它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或只承认机械的联系与运动。具有机械性与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有机统一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仅重视理论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实践地改造世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是迄今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且最具科学性和革命性。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两条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从总体上看,唯心主义路线是错误的,唯物主义路线是正确的。但不能只是简单地否定唯心主义。
3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方面是本体论问题,这就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现实世界究竟是由思维或精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是自在存在的?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这些问题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问题。本体论研究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问题。对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体系得以建立的理论前提,它规定着哲学的性质以及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把对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
3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它使哲学的性质和职能发生了根本的转换,使整个社会科学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随着实践、科学以至哲学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至今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有助于我们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的人生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哲学,它既不同于唯心主义哲学,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哲学;既不同于科学主义哲学,也不同于人本主义哲学。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就要了解、把握哲学的性质和特征、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37、这个在中古时期,开始反对经院哲学直陈宣称式的论断,缺乏科学精神,与理论推演。后来一直到黑格尔,本质上都是在探讨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律,就是在探讨,一定正确的规律、道理,严谨的探讨,无论是温和的怀疑论,还是对理性思维本身的批判(怀疑理性思维本身不靠谱),还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本质上,都是在探讨真知问题,当然,真知问题,又是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探讨(如上所说)
38、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产生了近代实证科学,各门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中独立出去,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哲学研究对象又缩小了。恩格斯指出:“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存在的,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它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
39、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40、恩格斯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其中既有唯物主义的也有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还有一些哲学家对这个问题做了否定的回答。他们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被称为不可知论者。
41、 这个基本问题是恩格斯同志提出来的不是马克思提出的,这个大家需要明确。
4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它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3、由此看出,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正因为如此,历史为哲学指明了两条可行的路,促使了哲学的多层次发展。
44、2018年延安大学名词解释“哲学基本问题”;
45、出题点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会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46、以下则主要是修行门派以及大众哲学的探讨追求
47、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评总结:根据我们班同学有三种看法,认为意识可以正确认识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意识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4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始终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上既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也存在过辩证的唯心主义;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也出现过具有辩证思维因素的唯物主义,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子》和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就是“辩证法的杰作”,而斯宾诺莎也是近代辩证法的“卓越代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360页)。
49、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
50、 这么看来,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
51、☞ 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从存在出发还是从思维出发,反映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作了生动的运用和具体的发展。
52、到了奴隶社会中期,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具体科学成为一门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去了。哲学的研究对象缩小了,并具体化了,在哲学内形成了各种具体的哲学学科: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
53、2018年河北大学名词解释“哲学基本问题”;
54、由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自198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先后出版五版,发行量高达一千多万册,受到国内学界和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杨耕教授正在对这本教材进行全面修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不仅在高校文科教学中普遍使用,对当前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本刊从2022年第1期开始连续刊发杨耕教授重新撰写的该书的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围绕“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三个主题展开论述,以飨读者。
55、(单选)哲学上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出( )。
56、☞ 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57、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在汉语中,“哲”学的意思也是智慧。《尔雅·言音》曰:“哲,智也。”因此,从字面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智慧之学。然而,这并不足以表明哲学的实质。作为一门学问,哲学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58、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
59、本文选自《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年第1期。
6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61、我们从人的本质来看,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意识,人没有健全的意识是不能成为完整的人的,一般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精神病患者也会丧失一些权利,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正常行使权利,没有独立健全的意识。人的一切有目的的行动都受自己意识的支配,人活着的目的也受自己意识的支配,人也就是为了自己意识的满足而活着。